2023-09-12|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用BigGIS重現鹿港普渡歌地圖(3/5)

農村水保署BigGIS巨量空間資訊系統是一個免費的線上GIS平台,除了提供常見的繪圖工具之外,還有各種不同主題的底圖及航空照片、衛星影像等地理圖資,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鹿港普渡歌地圖,透過視覺化呈現可以更直觀知道普渡歌地點空間分布及其背後意涵。

「初一放水燈,初二普王宮,初三米市街,初四文武廟,初五城隍宮,初六土城,初七七娘媽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初十港底,十一菜園,十二龍山寺,十三衙門(金盛巷),十四飫鬼埕,十五舊宮,十六東石,十七郭厝,十八營盤地,十九杉行街,二十後寮仔,廿一後車路,廿二船仔頭,廿三街尾,廿四宮後,廿五許厝埔,廿六牛墟頭,廿七安平鎮,廿八泊仔寮,廿九泉州街,三十通港普;八月初一龜粿店,初二米粉寮,初三乞食寮.初四乞食食無餚。」


十三衙門(金盛巷)

這裡的衙門指的是清朝的官署,鹿港1784年開港後,為了管理治安、貿易、海防,因此1788年將當時的北路理番同知移駐鹿港,並改制為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一開始衙門暫設在天后宮西邊,一直到1797年嘉慶二年才移往鹿仔港粟倉(現美市街)南畔。

北路理番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移駐鹿港後,除了原本理番職務外,也要協助命案、盜案及海防等職責,算是當時中臺灣最重要的文官,但這個官職看起來不好做,1788年到1875年裁撤改編的88年間,這個首長職位共經歷77任,平均每任只做了1.14年。

1903年為了興辦學校,便拆除衙門興建校舍,把當時的鹿港第一公學校遷校於此地,便是現今的鹿港國小所在之處。另外普渡歌還有十三金盛巷的說法,是因為當時的官舍位於金盛巷內,所以也跟著衙門一起普渡。

十三衙門


十四飫鬼埕

餓鬼埕這個名稱的由來要追溯至昔日城隍廟口前的一處小市集。這個地方曾是漁民和碼頭工人在辛勞工作後,急需填飽肚子的場所。這些工作者經歷勞力搬運後,回到這裡享用飯菜時,飢餓感常常讓他們不太顧及自己的吃相,給人一種充滿對食物的渴望以及極為飢餓的印象,讓人聯想到「餓鬼」,因而這個地方得名為「餓鬼埕」。此處於民國53年改建為鹿港鎮攤販集中場,可以使用BigGIS結合Google街景服務一窺現況。

十四飫鬼埕


十五舊宮

舊宮為鹿港天后宮,是目前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天后宮坐東南面西北,與福建湄洲媽祖祖廟隔海對望。

1683年(康熙22年),施琅奉命征臺,特請福建省湄洲天后宮,「媽祖」神像之一前來坐鎮護軍,全軍平安渡海,戰事結束後,施琅將軍族弟施啟秉、族姪施世榜(彰化八堡圳的創建人)懇請讓「湄洲媽」留在鹿港,開基媽便安座在本宮崇祀,供鄉民奉祀。(節錄至鹿港天后宮官網),

媽祖不愧是鹿港最重要的神袛信仰,在普渡歌中已經出現了第三間媽祖廟(初八新宮邊、初九興化媽祖宮),十五的舊宮(天后宮)也是香火最鼎盛、信眾最多的閤港大廟,所以在七月十五中元這天便由鹿港媽祖廟執牛耳的天后宮進行普渡。

十五舊宮


十六東石、十七郭厝、二十後寮仔

這裡要先把二十後寮仔拉到前面跟十六東石及十七郭厝一起講,因為這三處為鹿港北頭一帶的傳統漁村聚落,又稱做北頭漁村。東石、郭厝及後寮仔即現今東石里、郭厝里和玉順里,雖然介紹是這麼說,不過由於濁水溪出海口幾百年來泥沙持續堆積,海岸線逐漸往西推移,陸續淤積成海埔新生地,加上1989年開始填海造陸計畫打造彰濱工業區,填出了完成2500公頃的海埔新生地,1990年道路拓寬拆除了許多紅磚老屋,聚落也逐漸隱匿沒落,因此現在的村里界及街廓圖並無法代表當時的聚落分布。

為了盡量真實反映普渡歌的內容,在繪製這三個地點時我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是找出當地的角頭廟作為代表性的地點(東石東興宮、郭厝保安宮、後寮仔代天府),因為角頭廟為地方信仰中心,通常建置的時間可能都有百年歷史,也能反映出當時居民的活動及聚落分布情形;第二個是以現在能取得最早的歷史地圖找出北投漁村聚落,套疊現在村里界圖,各取這三個里跟底圖交集的範圍。

首先先下載批次定位範例檔,在圖台上找到三個角頭廟的位置後,按右鍵複製坐標資訊,然後貼到範例檔,編輯完成後上傳檔案,以批次定位功能標註出三個角頭廟位置,作為待會輔助描繪範圍參考。

以批次定位功能標註三個角頭廟位置

接下來開啟1904-日治臺灣堡圖(明治版)後套疊村里界圖,參考底圖的1.聚落分布 2. 村里界範圍 3.三處角頭廟位置,大概繪製出三區的範圍,真的只是大概而已,因為受限底圖的精度還有現行村里界也是後來重劃的,加上北投漁村這一帶因為因道路拓寬拆除許多舊有建物,所以聚落分布早跟以前大不相同囉。

北投漁村普渡分區圖(十六東石、十七郭厝、二十後寮仔)


十八營盤地

用BigGIS重現鹿港普渡歌地圖(1/5)初六土城時有提到因為1795年陳周全起事攻進清朝水師游擊署據點,營房被夷為平地,清代水師游擊署便改遷至於土城。當時被攻陷的清代水師游擊署據點就是營盤地,為現今鹿港永安宮一帶。

此起事件是林爽文事件後,彰化地區另一起由反清的秘密組織天地會起事的事件,當時的領袖陳周全1795年2月夥同天地會其他人員攻擊鳳山縣署,結果敗後至彰化另起爐灶,同年3月號稱要為林爽文報仇並殺光清朝的貪官汙吏再度起事反清,當時的據守營盤地的水師曾紹龍與天地會人員激戰,但隨著越來越多不滿清朝政府鹿港民兵加入反抗軍,營盤地被攻陷,曾紹龍在此戰中身亡,除了營盤地之外,鹿仔港海防捕盜同知署亦被攻破,時任同知朱慧昌殉職。

鹿港被陳周全佔領後,更乘勝追擊利用民氣一舉攻破彰化城,隨後率眾攻打犁頭店(現彰化二林鎮)戰敗逃至埔心庄(現雲林縣西螺鎮)被當地長老陳祈逮捕交給清軍,陳周全事件至此告一段落。而後曾紹龍因忠心殉國,被追贈四品官銜,鹿港人感念其忠義,於永安宮供奉一尊身著四品官服的曾大老。

十八營盤地,為現今鹿港永安宮一帶,舊時水師據點現在已是遊客必訪的鹿港天后宮商店街


十九杉行街

杉行街現在叫做衫行街,為三民路跟美市街之間一條南北向的巷子,是早期鹿港杉木的買賣市集,當時除了住家之外多半為木材行,因此稱作杉行街。衫行街南端巷口就位於鹿港目前星級最高的飯店永樂酒店旁,全長約180公尺,且巷子不寬所以一般汽車無法通過,非常適合散步漫遊,有別於鹿港老街假日的商業氣息,衫行街更有近代老鹿港的味道。

十九杉行街


最近太懶惰了,農曆七月快過完才完成第三篇,再找時間慢慢補上:P

鹿港普渡歌地圖(3/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因為公文寫久了驚覺日常表達跟溝通能力變很差,所以閒暇之餘(絕對是下班時間)用文字記錄一些有趣的想法跟故事。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