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只會活到20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未成年人的獨白

第一篇:標籤化的世界,我會是誰


雖然標題看似很嚇人,但我希望這輯文章能夠讓大家從一個高中生的角度,來看我們現今的生活樣貌。或許壽命長短不會是我們能決定的。

不過,倘若活得久但生活地不如己願,
那這麼長的壽命和只有20年的壽命相比,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20歲,一位成年的誕生,一個生命的淡出

當我第一次接觸到方格子這個平台時,朋友告訴我:如果你想有更多的觸及,記得在文章多加幾個關鍵字」,再看到我們所熟悉的IG版面,有時一篇貼文下方機會都脫離不了一長串的#Hashtag,

我們不知不覺生活在一個充滿「標籤化」的世界。


標籤也不是現在才有,早在古代就有了,
談到「鞠躬盡瘁」就是諸葛亮;「高風亮節」就是陶淵明。

標籤的用意到底是什麼?
為了快速定義一個人,對好像又不對,
還是為了增加流量嗎?讓大家更快就能記住,增加更多看見的機會?

標籤,似乎並不是多麼負面的事情,但「標籤化」卻是很負面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張表,上面寫滿了從A到Z,從1—30的評語,不論老師發下來給同學自己寫,還是老師評價所有人,我們好像都被上面的評語給束縛住了,縱使根本沒有任何一個評語符合自己,但還是要硬湊一個,然後大家最後只看那個評語,漸漸地沒有人在意什麼是你真實的樣子。

對阿!我是什麼樣子?為了尋找這個答案,點開心理測驗,選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追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答案揭曉後,跑出一個看似正確的正確答案,但回過來對應著其他的各種描述,才發現好像每個答案都印著自己一部分影子,心裡又帶著更深的困惑,尋找下一個測驗。

其實,我們一直都有答案,只是不願直視自己的內心,或是對這個自己感到陌生,這並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在外顯露的早已不是那個自己,我們只剩下被期待的樣子漂流在外,真實的自己只在孤身一人的夜空中現身,如同吸血鬼一樣,避而不見外在的光,害怕做回自己,就會沒有人還會陪在自己身邊,那種發自內心的恐懼是如此煎熬又難以跨越!

當大家身上越來越多標籤時,慢慢地,標籤化從個人變成群體,我想最常見的莫過於「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對於一個對新聞傳播仍有興趣的學生來說,我並不想用過激進性的言論反駁,而是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麼在看到這篇標題時,會點開來看?」
我們學過媒體是「第四權」,倘若前述指的是沒有做到有效制衡政府、監督政府,那我認為尚情有可原,但若概括到整個記者全體不認真看待,會不會太過頭了?事實上,台灣的好新聞,如同「美」一樣,並不缺少好新聞,而是缺少發現。可我並不想在此舉例,因為這只會是以我的立場的標籤化,我不想落入同樣的漩渦當中。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發現標籤化逐漸變得固化,難以改變,不論是對人還是對物,這樣的固化,加重的只會是彼此間的對立!近期,台中某高中在同校論壇上流出一封疑似學校內部信件,內容敘述校長的過失之處與希望全體老師共同支持並罷免校長,先暫且不論信件的真實性,畢竟我們也非當事人,無從驗證,但讓我意識到一個奇妙的現象: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時,好像所有的壞事在他身上都顯得特別的合理,一開始,我對這些指控似乎有十足的信心斷定其真實性,但當我去深究或詢問其他資歷更深的學校行政時,卻發現有許多的不合常理之處,但我們在當下卻彷彿被蒙蔽雙眼般,視而不見,我不禁好奇同時感嘆到標籤化世界的可怕,它可以讓我們失去理性思考,失去拒絕探究下去的嘗試,失去一切有可能是虛假的可能性,失去拋下心裡既定標籤辨析的勇氣。

那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失去什麼呢?

標籤,可以是一片片的羽毛,逐漸拼湊成能帶我飛翔的羽翼;可以是一支支的利箭,萬箭穿心,使我生不如死,或許這世界已脫離不了外在對我們賦予標籤的權利(力),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有—

記得脫下標籤下的我是誰?

壹百壹拾貳年

             捌月 貳拾壹

    avatar-img
    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tar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D編(流星雨) 撰文日期:2022/06/17 *原文撰寫於Talk Talk News 此文章再度上傳至網路,僅作為教育用途使用,若有任何疑慮,煩請告知,謝謝
    此僅為在美術課時進行藝術鑑賞課程,所撰寫個人想法,也歡迎大家在下方一起討論其他想法
    作者:D編(流星雨) 撰文日期:2022/06/17 *原文撰寫於Talk Talk News 此文章再度上傳至網路,僅作為教育用途使用,若有任何疑慮,煩請告知,謝謝
    此僅為在美術課時進行藝術鑑賞課程,所撰寫個人想法,也歡迎大家在下方一起討論其他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成為大人,仿如一場在迷霧中穿行的冒險。既看不清,又難以捉摸 。此時此刻的我漸漸體會到,或許我正在朝著真正的成熟邁進,但究竟是何種風景構成了「真正的大人」呢?從未成年到成年的轉變中,我們應該如何微調內心和思緒呢? 儘管法定成年年齡被訂為十八歲,然而這不意味著我們在十七歲到十八歲的一夜之間,說句「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為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 這本書是前陣子邂逅今年最愛之「成為自由人」,同一位作者李惠貞老師去年的著作。作者會想要寫這本書,是因為覺得社會上太多普遍的想法,並非事實而是出於恐懼,藉此想要和年輕的孩子們說說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曾經有人告訴我,人生到了40歲左右就定型,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照著這個世界、國家運作之下的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一一打怪破關每個人都被教育成我要好好讀書才有好出路,但從沒有人教導我們可以有興趣或技能,並運用在未來的工作中。 美術、音樂、舞蹈、攝影被定義成無法湖口的未來,然後多少人眼裡有光的人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法律的界線其實很模糊而荒誕,十八歲的界定是藩籬也是保護傘,在那之前好像所有過錯都可以被原諒,但在那之後就變成大人了。要對人生負起全責,一夕之間沒有了庇護,在現實弱肉強食的叢林裡,又該何去何從? 殊不知以為孩提時代天真的話語,才最是能帶來沉痛的傷害,扭曲糾結的教養和教育,踏錯一步便會墜落深淵粉身碎骨
    Thumbnail
    畢業後,沒有人再push自己應該做什麼,這讓我反思了人的本質,與成就不會自動找上門的道理。
    Thumbnail
    每一年,我們的年齡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增長,但這個數字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已經成為了一位真正的大人。那麼,究竟大人的模樣又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成為大人,仿如一場在迷霧中穿行的冒險。既看不清,又難以捉摸 。此時此刻的我漸漸體會到,或許我正在朝著真正的成熟邁進,但究竟是何種風景構成了「真正的大人」呢?從未成年到成年的轉變中,我們應該如何微調內心和思緒呢? 儘管法定成年年齡被訂為十八歲,然而這不意味著我們在十七歲到十八歲的一夜之間,說句「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