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處境,轉大人不容易,人生重要里程碑延後或做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1.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2.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3. 比如說,「我現在25歲,我媽媽在這年紀已經結婚有三個小孩」「我現在28歲,我父親在這年紀已經買了間大房子」
  4. 台灣年輕人面對的問題,在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我爸媽那年代買房要年收入的四倍,我現在要八倍」「除非做兩份工作,或有長輩幫忙,否則我很難買房」「不買咖啡也不會讓我因此買得起房子」
  5. 「時代不同了」,許多年輕人認知到社會現況,不願意為了買房獨居讓生活過得很痛苦,寧可選擇繼續跟爸爸媽媽同住,然後把自己辛苦賺的錢用來到世界各地旅遊、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這是我爸爸媽媽年輕時沒有的生活體驗,他們也鼓勵我享受他們年輕時沒辦法過的生活。」
  6. 「延遲轉大人」是人類進入高度工業化、電腦化這50年來持續發生的事情,從嬰兒潮世代(1946到1964年出生)直到千禧年世代(1980到1997年出生)、Z世代(1997年後出生),每個世代經濟獨立、結婚、生小孩的年紀都不斷延後,看不到盡頭,最後自然會導致「少子化」。
  7. 美國去年公布的調查,1980年時的25歲年輕人,有73%有全職工作,84%沒跟父母住,63%已經結婚。在2021年時,66%有全職工作,68%沒跟父母住,只有22%結婚。
  8. 另一個調查發現,美國年輕人還是會把「完成高等教育」「經濟獨立」當成人生重要里程碑,但漸漸不會把「結婚」與「生小孩」納入「成為完整的大人」的必要元素。
  9. 「年輕貧窮」是美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如果換算成2015的貨幣價值,1975年時,美國只有25%年輕人收入低於一年三萬美金,在2016年時,這比例攀升到41%。
  10. 有個英國有名的調查,把重點放在「里程碑焦慮」:年輕人會不會因為人生重大里程碑「進度落後」感受到壓力?焦慮感還是有的,而且一代比一代強,Z世代的「里程碑焦慮」又強過千禧年世代與嬰兒潮世代。壓力可能來自自己、父母、周遭環境。而Z世代年輕人的壓力來源,有一部份來自社群網站(畢竟大家還是喜歡張貼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畢業、找到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小孩的貼文,可以得到非常多「讚」)。
  11. 英國千禧年世代最感焦慮的是「何時有小孩」。但到了Z世代,只剩下27%覺得結婚是個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年輕世代漸漸覺得,傳統的「人生里程碑」已經過時了、沒有那麼重要了。
  12. 但,矛盾的是,如果詢問「現在的社會是否比10年前更接受人們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英國年輕人會比中老年人悲觀許多。年輕人看似可以進入更多元更繽紛的世界,但最終還是要去「適應」這社會,而不是真正照自己想法生活。
  13. 不過,「人生里程碑」的延後,帶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人們60歲就當阿公阿嬤,現在快60歲可能還在為二十幾歲的小孩付學費、付房貸。這帶來五十幾歲中年人的「心態年輕化」,看待自己就像是三十年前四十幾歲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五十幾歲的大叔在熱衷健身、跑半馬、呈現自己的青春樣態。這議題應該又可以獨立寫成一篇文章。
  14. 最後做個說明:接下來我會穩定地公開貼文,可能是每星期的星期一、三、五,或者是星期二、四、六。臉書公開貼文會同步發表在「方格子」的《陳豐偉編譯社》與我的threads。每一篇公開貼文都會是瀏覽數篇文章或研究的重點整理,也感謝大家的按讚與分享。


avatar-img
1.5K會員
4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許多研究認為「外表的吸引力」會影響最初的評價與觀感。也有一些研究認為,聲音的磁性、好不好聽,也會影響別人的主觀評價。但外表跟聲音無法輕易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是「穿著打扮」。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選擇看劇或看網紅的YouTube,還是找鄰居或不熟的同事講話?最近的研究發現,網紅的情緒支持力量,還比「普通朋友」有用。比起普通朋友的點頭之交,看喜歡的網紅節目,還更能讓你高興起來。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訂閱、追蹤健康網紅,常收看他們節目,對粉絲來說是好還不好呢?正面、負面影響都有,最新的研究這麼說。
這幾年有些研究注意到「發炎指數」跟社群網站的關係,包括臉書、IG,在台灣,Line跟最近熱門的「脆」也應該算在裡面吧!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有許多研究認為「外表的吸引力」會影響最初的評價與觀感。也有一些研究認為,聲音的磁性、好不好聽,也會影響別人的主觀評價。但外表跟聲音無法輕易改變,我們能改變的是「穿著打扮」。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選擇看劇或看網紅的YouTube,還是找鄰居或不熟的同事講話?最近的研究發現,網紅的情緒支持力量,還比「普通朋友」有用。比起普通朋友的點頭之交,看喜歡的網紅節目,還更能讓你高興起來。
父母因為手機分心而疏忽了小孩的情緒、互動與安全,國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與文章探討。以下列出一些重點: 年幼的兒童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看手機,會直接感覺被忽略。 分心的父母,對兒童情緒表達的細微訊號,敏銳度會降低 分心的父母,常會草率地回答或回應小孩
訂閱、追蹤健康網紅,常收看他們節目,對粉絲來說是好還不好呢?正面、負面影響都有,最新的研究這麼說。
這幾年有些研究注意到「發炎指數」跟社群網站的關係,包括臉書、IG,在台灣,Line跟最近熱門的「脆」也應該算在裡面吧!
少子化是許多國家現在積極面對的問題,但多數國家投入資源、卻沒有什麼進展。而許多人保持單身,是惡化少子化的最關鍵原因。前陣子有看到統計說,在台灣,有結婚的人多數還是會生小孩,頂多是比以前少生。但晚婚、不婚的人,就幾乎沒有生小孩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看到許多我認為仍年輕的人都說自己老了,都自稱大叔、阿姨,如果只是覺得心累了或是自嘲還好,或者只是希望換來“看起來很年輕啊”、“還沒有到老啦”之類的都沒關係,有點跟不上時代的流速也沒關係,隨波逐流也好,不要被時代的漩渦吞噬就好,老派、慢活也是一種人生風景。 年輕人或者青年,一般認為的年輕族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而我的經歷令我成長,你的父母、你的寵物、每一個遇到的人、每一份工作、每一個上司等等等等,都可以是你的成長對象。但到底什麼是成長? 我們已經一天一天地長大,那不就是成長中? 事實並不如此的,有很多人在年齡上,已經是中年甚至老年,但他們的行為、思想仍停留在小朋友階段,不是說他們的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