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世代的處境,轉大人不容易,人生重要里程碑延後或做不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1.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2.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3. 比如說,「我現在25歲,我媽媽在這年紀已經結婚有三個小孩」「我現在28歲,我父親在這年紀已經買了間大房子」
  4. 台灣年輕人面對的問題,在其他國家也差不多:「我爸媽那年代買房要年收入的四倍,我現在要八倍」「除非做兩份工作,或有長輩幫忙,否則我很難買房」「不買咖啡也不會讓我因此買得起房子」
  5. 「時代不同了」,許多年輕人認知到社會現況,不願意為了買房獨居讓生活過得很痛苦,寧可選擇繼續跟爸爸媽媽同住,然後把自己辛苦賺的錢用來到世界各地旅遊、認識世界各地的朋友。「這是我爸爸媽媽年輕時沒有的生活體驗,他們也鼓勵我享受他們年輕時沒辦法過的生活。」
  6. 「延遲轉大人」是人類進入高度工業化、電腦化這50年來持續發生的事情,從嬰兒潮世代(1946到1964年出生)直到千禧年世代(1980到1997年出生)、Z世代(1997年後出生),每個世代經濟獨立、結婚、生小孩的年紀都不斷延後,看不到盡頭,最後自然會導致「少子化」。
  7. 美國去年公布的調查,1980年時的25歲年輕人,有73%有全職工作,84%沒跟父母住,63%已經結婚。在2021年時,66%有全職工作,68%沒跟父母住,只有22%結婚。
  8. 另一個調查發現,美國年輕人還是會把「完成高等教育」「經濟獨立」當成人生重要里程碑,但漸漸不會把「結婚」與「生小孩」納入「成為完整的大人」的必要元素。
  9. 「年輕貧窮」是美國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如果換算成2015的貨幣價值,1975年時,美國只有25%年輕人收入低於一年三萬美金,在2016年時,這比例攀升到41%。
  10. 有個英國有名的調查,把重點放在「里程碑焦慮」:年輕人會不會因為人生重大里程碑「進度落後」感受到壓力?焦慮感還是有的,而且一代比一代強,Z世代的「里程碑焦慮」又強過千禧年世代與嬰兒潮世代。壓力可能來自自己、父母、周遭環境。而Z世代年輕人的壓力來源,有一部份來自社群網站(畢竟大家還是喜歡張貼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畢業、找到工作、買房子、結婚、生小孩的貼文,可以得到非常多「讚」)。
  11. 英國千禧年世代最感焦慮的是「何時有小孩」。但到了Z世代,只剩下27%覺得結婚是個重要的人生里程碑。年輕世代漸漸覺得,傳統的「人生里程碑」已經過時了、沒有那麼重要了。
  12. 但,矛盾的是,如果詢問「現在的社會是否比10年前更接受人們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英國年輕人會比中老年人悲觀許多。年輕人看似可以進入更多元更繽紛的世界,但最終還是要去「適應」這社會,而不是真正照自己想法生活。
  13. 不過,「人生里程碑」的延後,帶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人們60歲就當阿公阿嬤,現在快60歲可能還在為二十幾歲的小孩付學費、付房貸。這帶來五十幾歲中年人的「心態年輕化」,看待自己就像是三十年前四十幾歲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五十幾歲的大叔在熱衷健身、跑半馬、呈現自己的青春樣態。這議題應該又可以獨立寫成一篇文章。
  14. 最後做個說明:接下來我會穩定地公開貼文,可能是每星期的星期一、三、五,或者是星期二、四、六。臉書公開貼文會同步發表在「方格子」的《陳豐偉編譯社》與我的threads。每一篇公開貼文都會是瀏覽數篇文章或研究的重點整理,也感謝大家的按讚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3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陳豐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Thumbnail
2025/04/23
現在當父母或當阿公阿嬤的人,該如何看待年輕人明明生活富足、資源豐富,陷入壓力、焦慮、憂鬱的比例卻越來越高?
Thumbnail
2025/04/17
夫妻有個共同帳戶,一起決定家用支出,會比分開支付不同帳單,享有更好的婚姻品質----專家這麼說,你同意嗎?
Thumbnail
2025/04/17
夫妻有個共同帳戶,一起決定家用支出,會比分開支付不同帳單,享有更好的婚姻品質----專家這麼說,你同意嗎?
Thumbnail
2025/04/14
喜歡打掃的人心情會變好?還是心情好的人會更願意打掃?美國有一家清潔用品公司Clorox,會持續發佈跟清潔打掃有關的調查。雖然不如學術研究嚴謹,但可以鼓勵大家多動手打掃,順便讓身體動動,這些數據還是值得看一下。
Thumbnail
2025/04/14
喜歡打掃的人心情會變好?還是心情好的人會更願意打掃?美國有一家清潔用品公司Clorox,會持續發佈跟清潔打掃有關的調查。雖然不如學術研究嚴謹,但可以鼓勵大家多動手打掃,順便讓身體動動,這些數據還是值得看一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呢? 小時候,你覺得大人是很遙遠的存在、是不可挑戰的權威、是有力量的代表,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只要年紀增長了就能夠被稱之為大人,大人其實並非無所不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也為生活中的大小事所困擾。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以前的人過的是線性人生,一階階往上爬,追求的是產值,以數字的增加及職位的高升為人生目的;但是現在年輕一代過的是非線性的人生,重視產值,不再追求數字而是重視工作內涵與對自己的意義。     大人們不要想去開導孩子,因為他們的價值觀跟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是無法改變他們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年輕世代「延後成為完整的大人」的世界潮流,雖然是來自歐美國家的調查,但用來觀察台灣社會也還貼切。 前陣子有個超過3000萬觀看,在英語世界流行的短影音話題,年輕人開始比較,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完成什麼「人生里程碑」?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就要三十年過去,你們做父母的議題是不是來到死當的臨界點了。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
Thumbnail
有些停留在記憶中的人,可能我們偶爾想到了,想他如果能活到現在,會長成什麼樣子;有些我們看著他長大的人,卻會在某一刻發現,他們好像並沒有真正完好的長大。所以我們才發現,長大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你要先想辦法撐過內心對於自我的否定,還要想活下來之後該怎麼繼續和這個世界共存,然後它又循環了一次。 這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時間的流逝不再變得深刻有感。
Thumbnail
隨著年紀增長,時間的流逝不再變得深刻有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