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樣思維的激盪( 四 )-- Ubike使用人應該徒步推車過斑馬線

異樣思維的激盪( 四 )-- Ubike使用人應該徒步推車過斑馬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Ubike,台灣之光

近年來,台灣之光的代表人物或事例實在很多,其中一個就是Ubike的普及率和它出色的管理系統。据個人比對幾個國際大都會的類似公共設施,能做得比台灣Ubike系統更好的,好像還沒看到。這應該是個不爭的事實了。我們也是可以引以為傲的。

希望美名永流傳

這篇評論不是來進一步稱道;錦上添花。相反的,為了未雨綢繆,來個異樣思維的觀點,希望激發出一些前瞻的作為。不要像多年來,車輛搶奪行人斑馬線的使用權,甚至造成多起死亡交通事件,讓台灣的斑馬線得到了國際聞名“行人地獄”的封號。眾所周知,現在政府大力整頓,加上大多數車輛駕駛的守法配合,這個罵名的遺憾,相信很快得以洗清。

行人安全至高無上

Ubike的普及優化了都會區交通的便利性,它的優點是經濟實惠,方便又省時。可是,有沒發現?在都會區各交通要衝周邊的人行道和斑馬線上,經常可以看到自行車快速的通過。在顛峰時段;和擁擠的人潮交錯,驚險擦身而過,這難道不會給行人造成另一種的恐懼嗎?

筆者發現其他國家的大城市很少大量自行車的騎乘會和車流和人流交錯混雜。當然,數量少,還可以。要是顛峰時間,用戶經常發現Ubike駐車點可用的自行車幾乎空空如也,這表示幾乎都在路上;都被使用中。

小心駛得萬年船

目前,或許有人會說,別過度擔憂或庸人自擾了。也許對,也是不對。隨著綠色概念的進一步普及化,自行車的數量和使用率應該會日益增多,建議主管當局還是得做些前瞻的規劃,以免事故多了以後再來補救,總是遺憾的。

以目前市區道路的現況,街道的汽車和機車的混雜通行已經出現了許多問題。要是再把包含Ubike和私人自行車,加上日漸時髦;但尚未被規範的電子機動器具,通通融入車流裡,那是沒法想像;也不太實際的。但是,方法是人想出來的,就像目前的狀態,多數的輕型載人器具就會行走在路邊紅磚道,和斑馬線,與行人爭道了。

切勿過度放大好處而忽略了潛在的缺失

如果,認定不是問題,或不會形成問題,就不須傷腦筋了。

如果把民眾安全放在最高位來思考,還原行人專用道使用權的本質;這裡只聚焦市區的斑馬線,讓行人免於恐懼。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做一個小小的修正就行。那就是;請Ubike使用者或是自行車騎士通過斑馬線時,一律下車徒步推車通過。可先勸導,再強制執行。

莫以善小而不為

這個微小的安全意識強化作為,沒有改變任何自行車代步的經濟實惠和便捷的優點。只犧牲大約三十秒以內的“時間浪費”。這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為自行車用戶的幾十秒“時間浪費”可以換得絕大多數行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實在善莫大焉!


avatar-img
安立格的沙龍
200會員
224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網上可以搜尋到有關機車的數據大略是,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機車總數大約1400萬輛,每年全台交通事故總數是37萬件,因而死亡的人數大約一半是機車騎士或同座乘客,共1964人,每天平均接近六人。和機車有關的其他交通事故;而沒有死亡的件數,就不得而知了。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名的地區機車的使用率和
這個假設議題;單看標題可能就要引起不小的反彈。反彈的原因不會少,最重要的無非就是;不便民嘛!還有,不許左轉,等於是要用路人多耗費能源才能到達目的地。其他的還會有什麼,就想不起來了。 請注意,標題是說都會區的超級忙碌路段,例如,內湖科技園附近的內湖路,或是台中的文心路等等。當然,其他城市也可能有類似
經常搭捷運的人應該都有過氣急敗壞的經驗,就是在顛峰時間車廂擁擠不堪的情況下,不太能擠得進車廂。更慘糟糕的是,下車時,又不太能擠得出來;能幸運的在車門關上前即時平安下車。 很多聰明人就認為,為什麼不下車的人不往裡頭站?有的就責怪;站在車門附近的人怎麼不讓路。更有智慧的;包含營運單位,會做些宣導,請乘
網上可以搜尋到有關機車的數據大略是,台灣總人口數2300萬,機車總數大約1400萬輛,每年全台交通事故總數是37萬件,因而死亡的人數大約一半是機車騎士或同座乘客,共1964人,每天平均接近六人。和機車有關的其他交通事故;而沒有死亡的件數,就不得而知了。 在全球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名的地區機車的使用率和
這個假設議題;單看標題可能就要引起不小的反彈。反彈的原因不會少,最重要的無非就是;不便民嘛!還有,不許左轉,等於是要用路人多耗費能源才能到達目的地。其他的還會有什麼,就想不起來了。 請注意,標題是說都會區的超級忙碌路段,例如,內湖科技園附近的內湖路,或是台中的文心路等等。當然,其他城市也可能有類似
經常搭捷運的人應該都有過氣急敗壞的經驗,就是在顛峰時間車廂擁擠不堪的情況下,不太能擠得進車廂。更慘糟糕的是,下車時,又不太能擠得出來;能幸運的在車門關上前即時平安下車。 很多聰明人就認為,為什麼不下車的人不往裡頭站?有的就責怪;站在車門附近的人怎麼不讓路。更有智慧的;包含營運單位,會做些宣導,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