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菩薩是具足聲聞、緣覺,悟入如來本具,發願慈悲利益眾生,沒有時間、空間,沒有你我他之心。於因緣中,斷習氣,莊嚴法相。

傅大士云:渡河須用筏,到岸無須船。
坐竹筏,自己筏,是人人可以下手的四念住,修苦、集、滅、道行者。
坐遊艇,修十二因緣法。悟入本心,斷無明行者 。
坐大輪船,見法明心,悟自本性,世世常行,修六度萬行,圓滿性得的菩薩行者。


聲聞,緣覺,菩薩,自己選。


raw-image




avatar-img
8會員
109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錄云:你沒有拐杖,我給你拐杖,你有了拐杖,我奪走你的拐杖。
默默地品嚐個中滋味...
昨日之識今已成夢, 今日當下在福禍中...
禪錄云:你沒有拐杖,我給你拐杖,你有了拐杖,我奪走你的拐杖。
默默地品嚐個中滋味...
昨日之識今已成夢, 今日當下在福禍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岸,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六波羅蜜是 度越生死煩惱的 六種修行方法 若修六波羅蜜行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度過煩惱的中流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此岸名娑婆,眾生輪轉生死陷火宅;彼岸名涅槃,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佛陀普為十方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法者,筏也,能截愛流超彼岸。如筏喻者,種種苦口,譬喻言詞,應機度化假方便。不應取法,如來標月指,開佛知見示眾生,明月本在,非指所生,著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我們開始要用方法,方法就是六種。這六種方法,就是從凡夫的此岸,要度過彼岸,這六種就是我們要度到彼岸的工具。 六波羅蜜是 度越生死煩惱的 六種修行方法 若修六波羅蜜行 將能從凡夫的此岸 度過煩惱的中流 到達究竟涅槃的彼岸
Thumbnail
菩提心,為諸心中王,具殊勝之力用。能荷擔眾生,及荷擔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發此心,可以上求佛道,可以下度眾生,具足四弘誓願,此心有如是之功能力用。然此心力,由此文勸發而生。此文由省庵法師菩提心海流出,故此文有殊勝之力用也。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此岸名娑婆,眾生輪轉生死陷火宅;彼岸名涅槃,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佛陀普為十方演說無上甚深微妙法,法者,筏也,能截愛流超彼岸。如筏喻者,種種苦口,譬喻言詞,應機度化假方便。不應取法,如來標月指,開佛知見示眾生,明月本在,非指所生,著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諸佛菩薩降凡塵,隨緣渡化現禪機; 山青水綠依舊在,靈光不昧復本來。   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全身放鬆。 靜靜的聆聽生命的呼喊!   人世塵勞,憂苦身心,進入佛門,塵緣放下,聽一曲佛門妙音,飲一首般若妙酒,醉了吧!心如虛空,一念不起!   今逢三曹普渡,幸得明師一指,點破了,六萬年的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