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鏤空與浮雕ll》逐漸來到尾聲,每個人物都有或近或遠的成份,遠的是他們的真實人生,近的是在作者筆下側寫的情感,闡述因人物的調性、身處年代、成長背景、人生經歷等各有特色,我喜歡他用萬字篇幅,萃取出人物動人之處,引讀者共鳴,也一同與讀者拉開回憶抽屜。
今天也讀到幾個導演的故事,他們的作品,很多都是我學生時期觀賞的。
例如,大學時期,老師帶著我們看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解釋著顏色運用、畫面構圖,當時才驚覺原來藝術可以舖著線索、暗藏寓意,電影欣賞不是只有表面那層,話中劇中的張力與牽引,更值得觀眾深究。而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緊湊、緊張的氛圍仍記憶猶新,記得人物各有其隱喻、暗示與神來一筆,編排有喜有商有高有低,最重要的是不少諷刺於其中,觀眾如我,沿著其安排的俠、義、韻、情,啃著劇到尾,忍不住還想再看一遍。
而作者寫這兩個導演的窟窿也讓我感觸尤甚,在他筆下看到的是深刻與真誠:
導演是一部作品的靈魂人物,他如何選本、選角、掌鏡,又如何闡述情節、安排節奏、剪輯與設計等,著實讓人敬佩,而讀這本書讓我感動的是,知道更多屬於他們的故事,燈光轉向他們自身,他們成了演譯與詮釋自己人生的主角。
後記:書中人物太精彩,陪小孩睡時忍不住打開書在暗摸摸的房間裡看起來,結果小孩一直盯著我,彷彿沒了睡意,而我也被老公要求別看了,要保護眼睛。忽然覺得自己變成了小孩,躲在被窩裡看書,有一種快樂,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