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開箱] 隨時虛擬變身?|Sony Mocopi 動作捕捉器

文前碎碎唸

其實早在年初,日本 Sony 開放網路預購時,就已經有在關注這項特殊的產品了,但遺憾的是,官網購買是無法海外寄送的。

到了七月,雖然因為家庭旅遊的關係,終於有機會飛去日本,但當我興沖沖的來到 Sony 實體旗艦店,並向店員詢問時,卻得到一個「Out of stock」的錯誤訊息(?)。

而且似乎是店員早已看穿我是外國人的身分,還特別提醒就算上網訂購,也無法寄到旅館地址,最後還是只能無功而返。

而就在即將放棄之際,我卻無意間得知,這項原本是在日本限定的神奇產品,居然已經在美國開賣了!


於是,歷經一番奔波尋找後,這款神奇產品,終於透過美國親友,輾轉到手啦。


主角身世

好啦,前面廢話說多,該來進入正題了,今天要開箱的主角,是這組由 Sony 推出的 mocopi 全身動作捕捉器。

這套設備的功能,其實就與現在大家比較熟知的 Vive Tracker 相似,只是體積相對嬌小,價格也低上許多,目前在美國 Sony 官網美金售價約 449 元左右。

而在應用方面,說到動作捕捉技術,除了電影拍攝之外,應該也不免會提到近期當紅的 VTuber 產業。

而在關注 VTuber 相關資訊的朋友,或許也已經有看過不少主播,實際將這組設備帶入直播中測試了。

甚至在日前,日本 VTuber 經濟公司 Hololive,也有宣布導入對 Mocopi 的合作支援。

另外在 VR 主題中,則可以看到像 VRChat 等相關應用情境,對於之前曾佔據不少討論的元宇宙,或許也能帶來不少想像。


簡介完畢,接著就來正式開箱吧。


賽博馬卡龍

其實剛拿到的時候,就覺得這個箱子比想像中大上許多。

打開盒蓋後,就可以看到灰色盒裝的本體躺在上層,上面蓋著一份裝有相關說明及紙本文件的紙盒。

下層則是將感應器固定於指定位置的綁帶組合。

而不得不說日本產品的包裝也是十分講究,不只綁帶盒底部有標示各是屬於哪個部位外,在綁帶本體上的固定紙帶上,同樣也有做提示,完全把「細節」兩字體現出來。

盒裝內容大致就這樣,而塑膠盒中六顆像是馬卡龍的圓餅,就是感測器本體,不同顏色則分別對應頭、手、腰、腳踝不同部位。

而本體的保護盒,除了做收納之外,還兼具有充電的功能,從側邊可以看到熟悉的 Type-C 連接孔。

感測器本體則是以磁吸的方式收納於盒中凹槽內,底部有兩個定位用凸起,與電極接點以供充電使用,盒子本體則不具蓄電能力。

另外在綁帶上同樣也具有磁鐵及定位點,另外還有對應本體凹槽的卡扣,增加固定強度。

感應器的本體十分輕巧,僅比五十元硬幣大上一些,與 Apple 的 Airtag 相仿,但相對較厚。

上方灰色部分為按鈕,可開啟或關閉電源,而每顆感應器皆具有 LED 指示燈,可表示連線或充電狀態。


硬體部分大致到這裡告一段落,接著就進到軟體部份。


馬卡龍軟餡

說到軟體,這款 Mocopi 除了輕便的特性外,還主打了便於操作且隨時能使用,因此主要控制也是透過手機 APP 完成的。

不過一到了這裡,也馬上就遇到使用上的第一道障礙了。

以 iPhone 上操作為例,由於台灣還沒引進產品,因此 APP Store 是無法找到專用 APP 的,僅能轉到美國或日本商店下載。

安裝完成後,在初始頁面也能看到,使用地區目前也只有日本及美國能選擇。

接著就是配對環節了,第一次使用時會要求逐一對應每一顆感應器的序號,之後就能一鍵連線。

軟體更新也是在這個步驟進行的,如果需要便會在連線完成後跳出通知。

接著 APP 會指示如何穿戴,並且進入校正,完成後就可以進到主操作介面了。


基本上從連線到校準的動作,是每次開始使用前都會需要跑過一次的流程,包含配戴等教學也是一樣,有些時候還是會覺得挺囉嗦的。


食用方式

由於細部功能較為繁瑣,因此這裡先以簡單標示帶過,不過大致上可以分為「影片」與「動作」兩種記錄方式。

前者可以將預覽畫面儲存成影片檔,適合在外直接錄製成品,簡單編輯即上傳的情景。

而後者則是可記錄動作資料匯出,或是將動作串流到支援的電腦軟體中使用,適合以電腦做直播,或是連結 VR 使用。

另外在模型部分,除了預設角色外,也可以匯入自己的 VRM 檔,或是至 VRoid Hub 下載使用。

而影片模式下的背景,也能選擇藍綠幕等便於後製的純色,或是直接利用 AR 方式進行實景拍攝。


軟體部份大概介紹到此,接著就來實際使用看看效果吧!


馬卡龍開動

為了測試 Mocopi 所主打的行動操作機能,我也久違拍攝了外景畫面。

而這次主要會分別以「直接錄影」與「錄製動作檔」至其他 APP 使用,兩種記錄形式來做拍攝。

那麼不囉嗦,直接上實際結果吧!


直接錄製

首先是直接使用其內建的錄影功能,畫面為我自己穿戴感應器後,直接手持手機拍攝的效果。

可以看到畫面中,除了畫面移動時的模型輕微飄動外,大致還能順利捕捉動作。

不過也並不是每次拍攝都如此順利,在少部分情況下,模型的 Y 軸會稍微跑掉陷入地面,必須做姿勢重新校準才恢復。

而由於感應器僅記錄肢體位置,因此細部模型的表情及手勢,皆要額外由視窗畫面中的選項操作。

但在臉部部分,若在錄影中開啟麥克風的話,模型嘴型則是會同步改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確定是否是設定緣故,如果想要自己嘗試「跟拍」效果的話,會發現模型的位移其實有限,很容易攝影機就接近,甚至穿過模型了。


預錄動作

接著就是預錄動作的部分,這裡使用 Mocopi 所紀錄的動作資料,匯出後移至其他 APP 使用,而登場的受試者,是這款 odekakeAR。

他是一款可以將 3D 人物模型,以 AR 放出,並拍攝錄影的付費小工具

在模型部分,這款應用除了同樣也支援 VRM 及 VRoid Hub 模型外,還支援 Virtual Cast 匯入。

而動作部分,原本只支援簡單的表情、揮手與模型跟隨,但在 Mocopi 推出後,便很快支援動作資料匯入。

這次是以預先紀錄的較大幅度動作來做錄製,並直接在手機上匯出到此軟體中的實拍效果。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在較大幅度移動下,雖然大致上準確,但依然會有穿模情形發生。

另外,跟 Mocopi 原生 APP 相同,這套軟體也是可以在錄製同時改變模型表情的。

不過這款工具就沒辦法控制手部動作,一般無套用動作情況下,也只能讓模型對鏡頭揮手,也無法使用 Mocopi 直接控制動作,稍嫌可惜。


外拍測試結束!


後記

以目前實測結果來看,這套馬卡龍套組⋯我是說動作捕捉器,確實有達成了它的主要職責,而且效果還不差。

雖然在實際操作中偶有偏移現象,但仍在我個人認為可接受範圍內。

當然,這樣主打輕便入門的新興裝置,其精度不一定能夠與其他專業級,或是已在市場耕耘出一席之地的設備相比。

但以價格及效果來看,我覺得還是有一定潛力,就端看未來 Sony 如何包裝與定位。

而在應用方面,這次由於時間及設備調整上的問題,因此僅針對手機端操作效果進行實測。

不過以目前效果來看,個人認為這套設備,對於想要使用 3D 人物模型進行簡單外拍的人來說,或許可以考慮使用。

後續應該也會實際與電腦端連結做測試,有興趣也可以關注一下之後的紀錄喔!


最後還是想提一下,雖然這組設備的本體並不大,也確實可以很方便的在室外做設定。

但一想到旁人看到的畫面,會是一個四肢跟頭上各綁一顆鮮豔馬卡龍的傢伙,拿著手機在左搖右擺,心中就還是一陣尷尬⋯

果然有些時候,要在大庭廣眾下,測試這種比較特別的產品,還是要先克服心理那道恥力的底線才行啊。


相關資料


《全文。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偽命名培養體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