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sit or not to sit?李昂博愛座事件,背後反映的是台灣兩代人對「助人」的認知差異(兼談台日讓座文化)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知名作家李昂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在搭乘捷運時身體不適,卻沒有年輕人願意禮讓博愛座,事後有自稱是當事人的女乘客與同車的目擊男乘客在Dcard發文還原事件經過並反駁李昂說法,在網路上引發熱議。

在台灣,博愛座議題長久以來爭議不斷,這起事件正好是一個討論的好契機,除了討論「博愛座」的意義之外,我也想從我在日本的經驗,聊聊台日之間讓座文化的差異。

李昂(圖源:聯合新聞網)

李昂(圖源:聯合新聞網)

博愛座,讓不讓?

  關於博愛座的禮讓與否,在台灣一直是頗具爭議性的話題:支持者認為博愛座的本意就是要讓那些有需要的人能夠在需要的時候能有位置坐下休息,如果不願意讓座,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坐博愛座;反對者則認為,位子的需求應該是由需要位子的人自行調整,有些人的需求是外表看不出來的,不應該特別劃設「博愛座」,以道德綁架要求大家都要讓座。

  這樣的兩種不同觀點,背後反映的是對「助人」的觀念不同,而李昂事件更是點出了兩種觀點的世代差異。

  對支持禮讓博愛座的民眾而言,「一個人有沒有需要座位」是很明顯的:只要「他」屬於老弱婦孺的其中之一,那他就「很有可能」是需要讓座的,而那些體力好、好手好腳的人,就應該多擔待一點體貼他們的需要。這也是典型的台灣5、60年代— —也就是李昂這個時代的同齡人的看法。

  然而反對者則認為,「讓座」這種事應該是每一個乘客自己的意願,不應該用「博愛座」的制度要求大家都要讓座。這樣的想法,背後反映出台灣年輕世代的態度— —助人的前提是自己自願,而不是因為當事人「看起來」需要協助,就將其轉化為一種「不得不」的潛規則。

  我認為這兩種觀點,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只是因為生活的時空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想法差異,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透過「對話」讓不同的世代能夠理解彼此的觀念。

博愛座爭議的背後,凸顯出台灣兩代人對於「助人」的觀念差異。圖為台北捷運博愛座(圖源:Shutterstock)。

博愛座爭議的背後,凸顯出台灣兩代人對於「助人」的觀念差異。圖為台北捷運博愛座(圖源:Shutterstock)。

我的經驗與看法:曾因被讓座感到溫暖,也曾因讓座而被誤解

  至於我自己,則是同時有過被讓座與讓座給別人的經驗,這兩次經驗有正面,也有負面,並影響了我對於「博愛座」議題的看法。

  第一個經驗發生在我高中的時候,那天我因為協助老師搬教室課桌椅而跌倒,扭傷了腳,導致我當天晚上搭乘公車時無法久站,這時一名好心的婦人主動詢問我是否需要座位。因為我當時的腳傷從外觀上無法判斷,加上並不是一般人認定的「需要博愛座」的族群,我本來並沒有期待同車的乘客讓座,也因此我當時非常感謝那位婦人的善心。

  然而第二次經驗便相對之下沒那麼好:在這次事件中,我從被讓位者,轉為讓位者,將位子讓給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卻因此遭其白眼,這讓我從此對於「讓座」一事開始有些反思:我們認為的「需要」,對當事人來說,是真的符合他的需要嗎?

博愛座上的標語提醒我們:請讓座給老人、孕婦、行動不便及抱小孩的乘客,但被讓座的人不一定真的認為自己需要協助(圖源:https://lecoin.cc/news/1075)

博愛座上的標語提醒我們:請讓座給老人、孕婦、行動不便及抱小孩的乘客,但被讓座的人不一定真的認為自己需要協助(圖源:https://lecoin.cc/news/1075)

日本觀察:台灣博愛座爭議,可借鏡日本經驗

  或許,我們可以參考日本人對於「讓座」的態度與經驗:我今年暑假在日本進行了兩個月的自由行,在日本的期間,我也觀察到許多台日之間讓座文化的差異。

  我認為針對博愛座爭議,台灣有兩點可以借鏡日本:

一、不以「博愛座」為限,而是在生活中提倡「禮讓」觀念:日本雖然和台灣一樣,在公車、地鐵等大眾運輸工具皆設有博愛座(日文稱為「優先席」)但日本社會對於「讓座」這件事的積極,並不僅限於博愛座的乘客,而是一看到有需要的乘客時,不論是一般座位還是博愛座,都會主動詢問並禮讓座位。這不但是一種體貼的表現,也不會使「讓座」被視為是「只有坐博愛座的人」需要的美德。

二、以「詢問」代替「要求」,向座位上的乘客表達自己的需求:根據我在日本搭乘地鐵、公車的觀察,日本乘客無論是讓座者或是被讓座者,大多會以「詢問」代替「要求」,不僅能表達自己對於座位的需求,也能顧及對彼此的禮貌。

日本地鐵中雖然也設有博愛座,但並不是只有坐博愛座的乘客會讓座。

小結:比起博愛座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讓座的意識

  李昂事件的背後,是台灣博愛座爭議背後的世代差距,以及對於座位需求者的認定標準不同。這樣的社會脈絡,如果只是依靠特別劃設「博愛座」區域,無法真正解決背後的矛盾。

  我認為,比起執著於「博愛座」本身,更實際的行動是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讓座」這件事的意識,這樣不論未來的大眾運輸有沒有設計博愛座,大家自然都會了解到要將座位禮讓給有需求的旅客。另一方面,之後有需求的旅客也可以盡量以「詢問」代替「要求」的語氣,對坐在博愛座上的旅客提出要求,當雙方的互動過程是正向時,相關的爭議自然也就會減少。

  博愛座的爭議雖然只是小事,但背後反映出的社會倫理觀念,卻是很值得深思的,而李昂的這次事件,正好是一個可以重新思考博愛座議題的契機。

博愛座的爭議雖然只是小事,但背後的社會倫理觀念卻值得深思



  


avatar-img
32會員
42內容數
「大學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教育?」這是我從大一開始,便不斷在思考的問題。在過去,大學被視為是培養學術人才的搖籃,而到了近代,大學則逐漸與產業接軌,成為產業人力資源的重要來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蔚藍Azu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陣子看到某位職涯專欄作家的文章,文中提到「沒用的科系,念到碩士還是沒有用」,甚至還點名了公行系就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這讓筆者相當感慨:在這個大學科系已經無法完全代表未來出路時,台灣竟然還有人對於科系有如此狹窄的印象。筆者也勉勵大家:大學科系的所學只能代表你的分類,不能限制你的未來。
 在台灣,因為國、高中時期較缺乏科系探索,許多高中生會用高中擅長或喜歡的科目選系,然而這樣的選系方式容易落入「強科選系」的陷阱,甚至可能因科系與預想不符,失去學習動力,並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篇文章想要告訴高中生如何破除迷思,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科系,並在屬於自己的路上發光!  
近期韓國天團BLACKPINK人氣成員Lisa公開了今年9月底將與法國知名裸體歌舞秀「瘋馬秀」合作。消息一出引發正反兩方網友熱議。筆者身為一名Kpop粉絲,同時也是一名女性,想透過這次的事件來談談筆者對於「裸露」與「物化女性」的看法,以及女性展現美麗與性感的不同可能。
「通識課」對於學生的軟實力與求知慾養成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識課在台灣的大學中卻長期被忽略,甚至淪為學生衝分數用的營養學分。事實上, 一堂好的通識課,不但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甚至可以開啟學生的興趣與未來方向。本文除了探討對通識課的常見迷思之外,也補充筆者本人經驗,以及通識課帶給筆者的收穫。
或許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有淵博的知識,常讓人覺得聰明,卻又有著講話白目、不懂察言觀色、生活白痴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們的肢體動作不協調、也常常聽錯話,讓人哭笑不得。事實上,這樣的人可能是未被發現的非語文學障者。本書作者患有ADHD與非語文學障,也因此她更能同理障礙者,並以「特教」為她的人生志業。
隨著跨領域整合的風潮逐漸興盛,越來越多大學設立不分系學位,讓高中生能夠打破傳統科系的框架,培養多元能力。然而筆者也觀察到,有些就讀於不分系的同學與學弟妹,在進入不分系後反而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因此今天想要和聊聊「大學不分系」以及誰適合唸不分系。
前陣子看到某位職涯專欄作家的文章,文中提到「沒用的科系,念到碩士還是沒有用」,甚至還點名了公行系就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這讓筆者相當感慨:在這個大學科系已經無法完全代表未來出路時,台灣竟然還有人對於科系有如此狹窄的印象。筆者也勉勵大家:大學科系的所學只能代表你的分類,不能限制你的未來。
 在台灣,因為國、高中時期較缺乏科系探索,許多高中生會用高中擅長或喜歡的科目選系,然而這樣的選系方式容易落入「強科選系」的陷阱,甚至可能因科系與預想不符,失去學習動力,並造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這篇文章想要告訴高中生如何破除迷思,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科系,並在屬於自己的路上發光!  
近期韓國天團BLACKPINK人氣成員Lisa公開了今年9月底將與法國知名裸體歌舞秀「瘋馬秀」合作。消息一出引發正反兩方網友熱議。筆者身為一名Kpop粉絲,同時也是一名女性,想透過這次的事件來談談筆者對於「裸露」與「物化女性」的看法,以及女性展現美麗與性感的不同可能。
「通識課」對於學生的軟實力與求知慾養成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識課在台灣的大學中卻長期被忽略,甚至淪為學生衝分數用的營養學分。事實上, 一堂好的通識課,不但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甚至可以開啟學生的興趣與未來方向。本文除了探討對通識課的常見迷思之外,也補充筆者本人經驗,以及通識課帶給筆者的收穫。
或許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他們有淵博的知識,常讓人覺得聰明,卻又有著講話白目、不懂察言觀色、生活白痴的特點。另一方面,他們的肢體動作不協調、也常常聽錯話,讓人哭笑不得。事實上,這樣的人可能是未被發現的非語文學障者。本書作者患有ADHD與非語文學障,也因此她更能同理障礙者,並以「特教」為她的人生志業。
隨著跨領域整合的風潮逐漸興盛,越來越多大學設立不分系學位,讓高中生能夠打破傳統科系的框架,培養多元能力。然而筆者也觀察到,有些就讀於不分系的同學與學弟妹,在進入不分系後反而覺得自己不適合這樣的學習方式。因此今天想要和聊聊「大學不分系」以及誰適合唸不分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Thumbnail
|捷運| 上個星期回到台灣搭乘捷運時我下意識的趕快檢查自己有沒有坐到博愛座。因為前一陣子有看到關於台灣捷運讓座爭議的新聞,我便變得比較敏感,就怕惹台灣老人不高興。 結果我發現老人家也變得很緊張。 當時我坐的是普通座位,但到了下一站看到一位老先生進車廂時我也趕緊讓座。老先生必須要靠著拐杖
Thumbnail
博愛座一直是熱門話題。一些人覺得廢除博愛座會令社會更加冷酷。但觀察公共交通上的行為,發現大部分人都公事公辦,或讓位或不讓位都不影響自身,誰坐誰站只跟個人態度有關。因此,支持將愛心歸於愛心,讓有需要的人能真正得到幫助。
最近因為博愛座而大打出手,鬧上媒體的事件頻傳,那天朋友問我:「你覺得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嗎?」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爭議不斷】 近來頻傳有人在台北捷運以言詞羞辱、動手打人方式逼其他人讓出博愛座事件,博愛座存廢再度引發討論。 北捷表示,有陸續推出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年長者、孕婦、身心障礙或身體不適等旅客,不需任何證明文件,皆可在全系統車站詢問處自由免費索取及使用。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今天又有年長者要求讓出博愛座的新聞,新聞中的女子因為上班12小時,坐在博愛座上休息,有兩名年長者不滿該女子不讓坐,而在捷運站內咆哮。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都會覺得,這麼有活力應該不需要博愛座吧,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而發作?
Thumbnail
「博愛座」講禮讓是不合邏輯的,就像婚姻,僅供特定獨占、可半點也「博愛」不得……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Thumbnail
|捷運| 上個星期回到台灣搭乘捷運時我下意識的趕快檢查自己有沒有坐到博愛座。因為前一陣子有看到關於台灣捷運讓座爭議的新聞,我便變得比較敏感,就怕惹台灣老人不高興。 結果我發現老人家也變得很緊張。 當時我坐的是普通座位,但到了下一站看到一位老先生進車廂時我也趕緊讓座。老先生必須要靠著拐杖
Thumbnail
博愛座一直是熱門話題。一些人覺得廢除博愛座會令社會更加冷酷。但觀察公共交通上的行為,發現大部分人都公事公辦,或讓位或不讓位都不影響自身,誰坐誰站只跟個人態度有關。因此,支持將愛心歸於愛心,讓有需要的人能真正得到幫助。
最近因為博愛座而大打出手,鬧上媒體的事件頻傳,那天朋友問我:「你覺得應該要廢除博愛座嗎?」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爭議不斷】 近來頻傳有人在台北捷運以言詞羞辱、動手打人方式逼其他人讓出博愛座事件,博愛座存廢再度引發討論。 北捷表示,有陸續推出博愛識別貼紙、好孕胸章,年長者、孕婦、身心障礙或身體不適等旅客,不需任何證明文件,皆可在全系統車站詢問處自由免費索取及使用。
Thumbnail
博愛需要教育,霸凌需要遏止 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是多合情合理的規定或政策,都會有人想曲解或醜化,不是博愛的問題,是人有問題。 我認為不是要廢除博愛座,不該因為心術不正的人而拔除社會應有的正義,而是要提倡教育的深度與廣度,不該以愛之名合理化霸凌。
Thumbnail
今天又有年長者要求讓出博愛座的新聞,新聞中的女子因為上班12小時,坐在博愛座上休息,有兩名年長者不滿該女子不讓坐,而在捷運站內咆哮。有時候看到這種新聞都會覺得,這麼有活力應該不需要博愛座吧,還是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正義感而發作?
Thumbnail
「博愛座」講禮讓是不合邏輯的,就像婚姻,僅供特定獨占、可半點也「博愛」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