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人跟我一樣,以「借書」為主的閱讀習慣的嗎?#我的閱讀流

Photo by Sebastien LE DEROUT on Unsplash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從小就把家中的兒童百科全書看過好幾輪,國小學鋼琴,有時候家長會提早送我去教室,有時候下課後也會晚點來接我,而我也經常運用空檔,去閱讀教室書架上的偉人傳記和課外讀物。都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我個人認為愛讀書的孩子也不會變壞,而我剛好兩者兼具。

不過我的閱讀習慣從升學階段有中斷過,唉!我想大家都經歷過那種不知道為何讀書的升學過程。直到我退伍後北上桃園工作,偶然去住處附近的圖書館,這時我的「閱讀魂」才又重新燃起,因為出社會了,這時期讀的書也比較偏向商管或是理財領域的書籍,而且拜當今圖書館借書機制的便利,實體書可以預約還可以跨館借還書,還有電子書可以借,真是我們閱讀人的一大福音。當時我一年平均閱讀 30~50 本書。(因為發現讀完會忘記,而我在當時也開始使用筆記軟體來記錄閱讀筆記,有關我的閱讀筆記方法之後可以再來分享…)

當然,書看的多了,漸漸也會開始去書店關注新書,但我自己的閱讀流,還是以「借書」為主:

我為什麼會喜歡借書而非買書?

以下是三大理由:

  1. 不用花錢
  2. 借書有期限,可以逼自己看完
  3. 不需要考慮擺放空間

不用花錢

首先要跟出版社說聲抱歉,但實際上,如果以我的閱讀量來看,每年的費用會蠻可觀的,當然,我還是會追蹤特定作者的新書,如果是比較迫切需要的知識,還是會購入,但相較於借書來說比例是少蠻多的,不論借書或買書對我的知識取得是不變的。

借書有期限性,可以逼自己看完

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成為我的一種儀式感,我喜歡收到「到館通知」的 Email 後,把他排入我的期程,從取書的儀式感,到還書的截止日,已經變成我日常的一種流程(Flow)。另外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買了一堆書卻沒看完放著生灰塵的窘境,對我來說就沒有這種困擾,相反地,正因為有還書期限,所以讓我更有動力去讀完一本書。

如果你問我:「這樣能確保知識完整的保留嗎?」

我認為,第一,書中的知識大部分已經被我紀錄成閱讀筆記了。第二,如果未來聽到不同的見解,或是想起來不懂的地方,那就再借一次吧!

不需要考慮存放空間

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理由,尤其現在房價那麼貴(我實在找不出花30萬/坪,來擺放我可能不會再看第二次的書的理由),這時候又有人會問上述第二點提到的問題,我還是會說,那就再借一次吧!這也是我想要推廣#數位收納的原因,某種程度來說,數位收納的心法是可以輔助實體收納的。

我也知道,有人會用電子書來取代實體書,這也是方法之一,有關我自己對於實體書 / 電子書的比較,我再另外寫一篇文章來說明我的看法。

結論

以上就是我自己喜歡借書而非買書的三大理由,也是我實踐#數位收納的實際應用,有機會我來分享一下,以前管理禁閉室,檢查禁閉生閱讀心得的感想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