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人生第一個導師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大部分人而言,世界上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他們居住的場所,另一個就是電視機。"

這是出版於1985年的小說《白噪音》中的一句話,

這本小說裡不斷提到了當時的各種媒體,報章雜誌、收音機、電視,尤其是電視,作者用文字描述大量的廣告。

我很喜歡這個說法,我從沒想過電視對我帶來的影響,

與我同樣世代的人通常也是小時候看著電視長大的,

當然現在的主流媒體已經不是電視了,

但不得不說我認為自己很多技能都是從電視上學習而來,

例如說從卡通、電影與連續劇中習得與人應對的方式、說話的方法,不成文的人際禮儀以及各式各樣的故事,

從動物頻道中得知各種生物的模樣,

從烹飪節目習得各種食材的搭配,

旅遊頻道展現世界各地的風景,

購物頻道上有著各式各樣新奇古怪又充滿新科技的產品,

新聞頻道則是讓我更了解身邊發生了多少恐怖的事情,

更令人興奮的是,從彩虹頻道上得知人類交媾的方法。

我從不懷疑電視是我的導師,

它教導給我的那些事物似乎比我受到的任何教育都有用,

我甚至相信它勝過我的父母。


也是1985年,

一本討論媒體對未來帶來影響的書《娛樂致死》出版,

作者比較了以往的媒介:文字(例如印刷品、書本等)

與電視普及後,成為主流媒體的影音

兩者之間的邏輯以及表述內容給大眾的不同。

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得出作者對於

大眾對於電視的依賴感到憂心

他認為電視節目的性質

(-讓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淺顯內容、

-是否能夠傳遞真實正確的訊息、

-內容多以娛樂為前提...

-以教育為賣點的娛樂節目是否具有教育功能)

不該成為人們獲得知識及資訊的主要管道。


▶1985年

前面提到的《白噪音》雖然沒有像《娛樂致死》般

提出對電視如此直白的質疑

但作者的確是以諷刺的方式描寫被電視充斥的生活,

這兩本書都是1985年出版,作者都是美國人,

我沒有經歷過,也沒有做過研究,

不過我想美國這個地方可能是娛樂與廣告開始爆炸的原生地。


作者們經歷過沒有電視普及,到電視成為主流媒體的時代,

他們能夠洞察過去與現在的不同,

電視上充斥的影像廣告,娛樂大眾的各式節目,

媒體傳達資訊的方式改變,進而提出質疑。


但是對於在出生時電視已經是主流媒體的人來說呢?

對於在出生時網路媒體已經超發達的人來說呢?

他們該對什麼抱持質疑態度?

文字印刷品已經(早就)不再有影響力,

而資訊的傳遞方式是早已注定。


不論是真實還是虛構

世界的樣貌以影音、新聞、廣告、娛樂的方式,

在這世代的人們腦中描繪出它的樣貌。
而大家都很清楚除了娛樂之外的事就是無趣。


▶這裡看起來跟電視播的一樣

raw-image

舉個例子,出發前我剛好看了"人類之子",

當時對於戲組為了呈現末世感而把倫敦街頭弄得這麼髒亂感到很用心,

但到了倫敦才發現,喔 幹 市內有些地方就是這麼髒。


當然並不是100%一模一樣,只是一種感覺,

一種這個地方跟我來的地方沒什麼差別啊...的感覺

尤其那些在書上看過照片

在電視上看過影片的觀光景點,

真的到了當地時,卻像麻痺似的一點感覺也沒有。


爾後去了幾個歐洲大城市,

不禁在想是不是大城市都比較全球化所以差不多?

因為去鄉下反而有種嗯!這裡比較陌生!新鮮喔!的感覺。


要是我從沒在看過倫敦的影像我會如此無感嗎?

感覺很像是媒體告訴我太多資訊

以致我對真實的世界一點新鮮感也沒有了

但我同時也對電視並沒有提醒我倫敦治安真爛

例如在倫敦街道上不要拿出智慧型手機呆呆地在那邊用

感到不爽

如果要說優點像是現在病毒肆虐

無法出國時

資訊的發達就很重要了

至少我還能在家用GOOGLE MAP

到世界各地亂逛

然後緬懷出國享受異國風情的感覺,

如果以後出國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我也不會太難過。

avatar-img
0會員
12內容數
本系列文章內容接續《未來沒有用》的調性,提出媒體及流行文化中以特殊敘事方式(大多是荒謬的形式出現)提及或是演出令現代人意識到有關過去與現在之差異的內容。 因大多都令人發笑,故副標取名為:可笑的時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M PA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89-1998年播映的《歡樂單身派對》(也稱宋飛傳,原文Seinfeld)是一部什麼也沒在說的影集,看完之後發現內容都是主角們的一堆生活瑣事。不過在1995年播出的第7季第9集中 出現了一個令我非常在意,而現在已絕跡的物品: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同居人有次從網路買了很多本二手書,其中有一本是很舊版本的"裸猿",這本書主要是在以物種的面向來探討人類(基本上就是無毛的猿人,而稱裸猿)。
其實這篇沒有要講什麼,只是想分享我在倫敦念書的時候思鄉時常常會放優客李林這首歌MV來看,然後腦子都是" 一個人走在傍晚,七點的台北City"這句歌詞。
2012年,演員Jeremiah McDonald(以下簡稱J)在Youtuber上傳了一部短片,內容是與1992年,十二歲的自己對話。
不得不承認提到南方公園時,除了最近幾集有些預言到未來時事的影集外,不禁會想說現在還有人在看這部卡通嗎?有一段時間我瘋狂從第一季開始看,看到最新一季然後再從頭看一次,輪了不知道幾次。我的心得是,比起後面幾季以時事為主題的內容, 那些古早的幾季真的是好亂七八糟又粗糙,真是超棒的。
1989-1998年播映的《歡樂單身派對》(也稱宋飛傳,原文Seinfeld)是一部什麼也沒在說的影集,看完之後發現內容都是主角們的一堆生活瑣事。不過在1995年播出的第7季第9集中 出現了一個令我非常在意,而現在已絕跡的物品:
疑似看太多電影跟影集的關係,以前的我常常會覺得要是我回到過去,一定可以修正一些人生中錯誤的決定,甚至是用自己的能力改變一些歷史之類,讓先進的自己在落後的過去成為一個受大家崇拜的人!
同居人有次從網路買了很多本二手書,其中有一本是很舊版本的"裸猿",這本書主要是在以物種的面向來探討人類(基本上就是無毛的猿人,而稱裸猿)。
其實這篇沒有要講什麼,只是想分享我在倫敦念書的時候思鄉時常常會放優客李林這首歌MV來看,然後腦子都是" 一個人走在傍晚,七點的台北City"這句歌詞。
2012年,演員Jeremiah McDonald(以下簡稱J)在Youtuber上傳了一部短片,內容是與1992年,十二歲的自己對話。
不得不承認提到南方公園時,除了最近幾集有些預言到未來時事的影集外,不禁會想說現在還有人在看這部卡通嗎?有一段時間我瘋狂從第一季開始看,看到最新一季然後再從頭看一次,輪了不知道幾次。我的心得是,比起後面幾季以時事為主題的內容, 那些古早的幾季真的是好亂七八糟又粗糙,真是超棒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被視覺文化滲透的世界」,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廣告媒體早已經從報章雜誌轉型到電視媒體,甚至是掌上媒介;過去需要栽培、訓練許久的演藝人員也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被模糊了界線。視覺影像大量充斥在你我的眼球之中,就彷彿所見之處皆媒體、處處皆影像,正因四處皆影像,才更該學習如何觀看。
Thumbnail
活在這個世界就要讓自己『看一輩子的電視,做一名永遠記住要認真學習的觀眾。』記住自己是觀眾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永遠在電視外,而電視內的人有些還是活生生的存在著,所以電視內的人你還是有機會會遇到他們,他們會遇見你,你會遇見他們,我們會有機會認識,然後打招呼,瞎哈拉等等的… 這樣就夠了…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彷彿時光隧道一般的閱讀經驗,一些已經停留在歷史中的詞彙:MTV、BBC、隨身聽之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生命經驗交錯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喃喃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同時帶出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卻也已經成了過去的那些人事物。 從自身的出身背景說起,老實說對華僑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讀了這本書,才對東南亞的
Thumbnail
活到這把年紀,想想以前,覺得以前有些事、以前的生活,真不可思議。   現在幾乎家家都有的電視機,我小時候,就沒有電視機,沒電視可看。不是買不起電視,而是根本沒電視機,沒電視台。   我是42年次,台灣到民國51年,第一家電視台台視,才開播。 也就是大約我10歲時,台灣才有電視。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絲塔沒事就看電視,追劇追動漫追綜藝,螢幕裡的世界好快樂,吃早餐時哭到不能自己,吃午餐時笑到每叮每噹,對著螢幕叫囂謾罵、花癡氾濫,情緒起伏之大家人習以為常。絲塔散播快樂散播愛,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分享喜歡的影視娛樂作品,'當個快樂的電視兒童!
Thumbnail
根據自己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刮起一陣實境秀的旋風,用各種方式紀錄藝人們體驗生活的樣子。由於我本人特別喜歡收看紀實類的節目,所以還滿喜歡這樣的轉變的。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
Thumbnail
「我們生活在一個逐漸被視覺文化滲透的世界」,現在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廣告媒體早已經從報章雜誌轉型到電視媒體,甚至是掌上媒介;過去需要栽培、訓練許久的演藝人員也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被模糊了界線。視覺影像大量充斥在你我的眼球之中,就彷彿所見之處皆媒體、處處皆影像,正因四處皆影像,才更該學習如何觀看。
Thumbnail
活在這個世界就要讓自己『看一輩子的電視,做一名永遠記住要認真學習的觀眾。』記住自己是觀眾這件事非常重要。 我永遠在電視外,而電視內的人有些還是活生生的存在著,所以電視內的人你還是有機會會遇到他們,他們會遇見你,你會遇見他們,我們會有機會認識,然後打招呼,瞎哈拉等等的… 這樣就夠了…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彷彿時光隧道一般的閱讀經驗,一些已經停留在歷史中的詞彙:MTV、BBC、隨身聽之類上個世紀的經驗,和生命經驗交錯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喃喃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同時帶出那些和我們息息相關,卻也已經成了過去的那些人事物。 從自身的出身背景說起,老實說對華僑一直沒有什麼概念,直到讀了這本書,才對東南亞的
Thumbnail
活到這把年紀,想想以前,覺得以前有些事、以前的生活,真不可思議。   現在幾乎家家都有的電視機,我小時候,就沒有電視機,沒電視可看。不是買不起電視,而是根本沒電視機,沒電視台。   我是42年次,台灣到民國51年,第一家電視台台視,才開播。 也就是大約我10歲時,台灣才有電視。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絲塔沒事就看電視,追劇追動漫追綜藝,螢幕裡的世界好快樂,吃早餐時哭到不能自己,吃午餐時笑到每叮每噹,對著螢幕叫囂謾罵、花癡氾濫,情緒起伏之大家人習以為常。絲塔散播快樂散播愛,用幽默搞笑的方式分享喜歡的影視娛樂作品,'當個快樂的電視兒童!
Thumbnail
根據自己的觀察,近年來台灣的電視節目似乎刮起一陣實境秀的旋風,用各種方式紀錄藝人們體驗生活的樣子。由於我本人特別喜歡收看紀實類的節目,所以還滿喜歡這樣的轉變的。
Thumbnail
小時候,老家阿嬤床頭擺著一台24小時播著賣藥電台的攜帶式"喇吉歐"(Radio),收音機裡主持人口沫橫飛介紹貴得要死的仙丹妙藥,穿插著旋律大同小異的台語情歌,構築出我腦中代表童年的聽覺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