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 Neil Postman (上) 赫胥黎:「我們要毀於我們所愛」

更新於 2021/06/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在數位媒體時代,以下這些行為應該是大家的共同生活:
每天接收雪片般飛來的即時新聞快訊、每天在社群媒體接收片段的圖文訊息(通常粉絲數眾多的都是圖片勝於文字)、每天坐下來就是想看電視、聽廣播、滑手機、滑平板、開電腦、很久沒有看長篇大論的書籍(不是心靈雞湯、勵志書、教科書、輕小說、圖文書)。
娛樂至死這本書並沒有像是他的書封這麼的「娛樂」,波茲曼舉了大量例證,並且沿著美國歷史的軌跡,從古希臘時期到印刷術時期,到電報、新聞、電視時期,用哲學論證的手法寫出人類的生活轉變。
今天只看了半本,但是半本的質量就有很多重要的觀念,波茲曼早在網路崛起時代以前,就完成了這本著作,然而書中的理論,卻並沒有因為時代而過時陳舊,反而更像是一本精準的「預言」。
經典的重要就在於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過時,邊看邊想到現在新課綱在強調的語文能力,包含閱讀、寫作、思辨、語表,這些其實不過就是在數位時代底下的孩子已經逐漸喪失的能力,所以學校才需要從頭教起。我們的社會環境,無法給予人們縝密的思考方式,訊息多半是片段的,缺乏脈絡性的,文章中有舉一個例子,在林肯時代,當時的參選者會發表長達半天的演講,且演講內容富含修辭美感,宛如書面語言,然而公民還是會聚精會神去聆聽,因為書面語言還存在著,人的思考尚未被數位時代變得短淺、片面,所以人自然而然擁有靜下心來去分析、推論、聆聽、閱讀的能力。
為什麼學校要教這些? 某方面來看,其實蠻可悲的,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人,已經喪失了這些能力,所以才需要從頭教。書籍、文字語言的式微,大眾媒體的興盛,不一定是福,而有可能是禍。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這種學習的模式,逐漸喪失自我思考辨明的能力。
當滑過一則又一則的訊息、新聞、網美貼文時,沒有任何一個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大部分都是零碎的片段,連我此時寫的這篇文章都,我盡可能使它完整,卻不可能如同專書一樣完整。
每天接受爆炸的資訊量,看起來是資訊流通,什麼都可以從網路學到,但是學到的都只是皮毛,不是自己辛苦鑽研出來的,只是聆聽他人經驗的分享,吸收他人經表述過後的知識,吸收的頂多就是他人的詮釋。但多數的人,卻樂此不疲。
這是一個只看表象的時代,書中提到,以前的總統、律師、社會高階是分子,缺乏圖像的宣傳,所以他們在大街小巷出沒時,多半不會被認出來,然而現在如果要參選,形象的經營與行銷一定是重要的,甚至有些參選人花在廣告行銷自己的時間,比他真的為人民做事還多。除了參政者,普羅大眾也是,在各類平台上百花齊放,經營形象,然而販賣與給予的不過就是日新又新,隨時都可以被取代的劣等資訊。
以下幾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1.商品的品質和效用都不如商品展示的要訣來得重要;因此獲經濟學亞當斯密稱頌,野獸馬克思譴責的資本主義原理,大多數時候其實已無足輕重……經濟與其說是一門科學,倒不如說是一種表演藝術。
2.語言vs影像
柏拉圖在《第七封信》中寫道:「凡智者都不會大膽以語言來傳達他的哲學觀,尤其不會採用永恆不變的語言,好比以書寫記載者便是如此」
3.現今的公共論述內容大半已成為危險的無稽之談……以往在印刷機支配下的美國論述有別於上述狀況,大體而言這些論述都是條理分明、嚴肅而深具理性;在電視的支配下,美國論述已經凋萎且變得荒唐。
4.電子媒體已經徹底改變我們的符號環境,再也無法挽回。如今我們的文化所含資訊、思想和知識論的表現形式,都是由電視而非書面文字來決定。……如今的印刷只是知識論的殘渣,印刷憑藉著電腦和電視螢幕、報紙、雜誌苟延殘喘。
5.從十六世紀的伊拉斯莫斯到二十世紀的艾森斯坦,凡是鑽研閱讀對思維習性有影響的學者都一致認為閱讀過程能培養理性;書寫文字的特色是循序漸進且具有命題,這能助長所謂的「知識的分析管理」。閱讀文字要依循思緒進展,這必須具備相當強的分類、推斷、推理能力。這代表讀者要找出謊言、破除迷惑和過度類化的毛病,並察覺濫用邏輯、嘗試的情況,這也代表讀者要權衡觀念、對照比較各項主張,並能舉一反三。
6.不具備高度的讀寫能力,就不可能成為成熟的公民。
7.從印刷時代進入電報時代:
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寫道:「我們匆促建設一條從緬因州到德州的電報線路;但這兩州之間恐怕沒有重大消息需要交流……我們迫切想在太平洋挖通隧道,將就世界與新世界的距離縮短幾個星期;但是美國人豎耳聆聽的第一則新聞,或許只是阿德雷德公主染上百日咳」
8.書籍是累積、冷靜探究知識並且組織分析資訊、觀念的絕佳載具。寫書很花時間,讀書也是如此;討論內容和評斷價值,包括臧否表達形式也都要花時間。寫書的目的是要讓思想永存,想要對過去作家所進行的壯闊對話做出貢獻……然而,電報卻要求我們燒毀它所含的內容…….電報只是於傳遞短訊,每則信息很快就被新的信息給取代。消息一波波進出我們的意識,快得不容你評估,也不用評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失去/那些曾經在睡夢中將妳驚醒的惡夢, /渴望/無數次在偌大的城市裡,尋覓與渴望的眼光。 在愛與被愛間無限輪迴, 用文字記錄下愛情的百態與蒼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Thumbnail
#一筆入魂 #書僮小露推薦 在自媒體時代,寫,可說已成為必需技能之一 以前讀文言文、詩詞經傳、世界經典文學 偶爾雖有一點點能感受到其意境的時刻 更常發生的,是經常讀不明白這些文字。   當時我常在想, 世界上有這麼多經典文學 若真有人讀了那麼多書 也能體會到當中的絕美 不知那人身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本文探討現代娛樂至死的問題,包括同溫層的自我封閉現象、媒介即隱喻的理論以及演算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文章中觀點深入且獨特,涉及文化呈現、社會發展等面向。
Thumbnail
#一筆入魂 #書僮小露推薦 在自媒體時代,寫,可說已成為必需技能之一 以前讀文言文、詩詞經傳、世界經典文學 偶爾雖有一點點能感受到其意境的時刻 更常發生的,是經常讀不明白這些文字。   當時我常在想, 世界上有這麼多經典文學 若真有人讀了那麼多書 也能體會到當中的絕美 不知那人身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很喜歡看書的人,但在擁有了電腦、手機之後,閱讀的時間也下降許多,卻在這幾年又開始重拾書本。在網路世代,能夠獲取資訊、知識的管道實在太多,我們為何還需要閱讀紙本文字呢? 書本最大的魅力,在於毫無魅力。by《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當智慧型手機幾乎可以取代電子及平面媒體時,已經很少人端坐家中,藉由電視收看新聞。如果有,也僅僅把它當作電腦顯示器使用。同時,國人收視新聞的方式也已大幅改變,慣以收看「新聞談話節目」取代收看新聞台。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