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一)|天善緣|活在娑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接下來用幾篇文章來回答一個學生的問題:「修行為什麼會上上下下?」 倒不是說上去之後是為了摔得更深,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有幾方面的原因組成的。 今天先講第一方面的原因,波浪式上升。 普通眾生的修行過程就屬於波浪式的前進,也就是「為善為惡 逐境而生」,「縱發善心 須臾即退」。 這是很有意思的,我們在學習和修行的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就拿學習紫微來說,我當年學紫微也並不是一路高歌猛進的,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修了一段時間覺得還挺有感覺,但再試就不好使了,然後就給放下了,再過一段時間又撿起來了,又研究研究著可能又突然明白了一點事,接著又開始修行了。 所以,人類的學習曲線和修行曲線基本上都是呈現波浪式上升的狀態。 而很多人讀經也是如此,有的人可能這段時間讀經很有感覺,他就很喜歡去讀,但過一段時間他又覺得讀經並沒有什麼改變,他可能就不讀不修了。 其實這都很正常,隨著我們不停地修行,仍然還是會以波浪式的曲線前進,但是這種波段的間隔隨著修行的提升,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平緩,讓我們產生反感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少。 就像我平時乾活算卦也會這樣,平時都挺喜歡利益眾生的,挺喜歡去努力乾活的,但是也會有乾著乾著一段時間就乾煩了,想在某天休息不想乾活的情況,比如現在我基本就定周日放假不乾活,而不是7天都在乾活。 所以,修行過程中的上上下下是很正常的,尤其符合南閻浮提眾生的習性,這就是「縱發善心 須臾即退」。 說白了,就是今天高興了,就多學學,明天不高興有什麼想法了,可能就不學了,後天可能又被誰刺激了一下,又繼續學了。 這很正常,修行的過程就是波段的,這是「修行之所以上上下下」的第一方面原因。 下一篇,我們繼續講解第二方面原因——不斷升級。

avatar-img
8會員
18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善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回答學生的提問,法喜與眾生法喜是什麼? 我們談到法喜,就必須要說兩件事: 第一,什麼是「法」? 第二,什麼是「喜」?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喜」的含義,就是快樂、高興、愉悅。 而「法」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法皆稱之為規則。
前四篇文章講了高智商的人類的七大特性:自尊心極強、自負、規則優勢、聰明人會偷懶、好奇心強、傲慢、沒有耐心。 今天這篇文章繼續講高智商人類不愛聽他人建議的特性。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不喜歡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意見、指責和批評。 這就屬於叫強烈的自我認知保護。 其實人類都是這樣的,當人
每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按照自己的第一意願去做決定,因為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意識,用心理學來解釋就是大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應。 那麼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這個意識是什麼呢?是人魂嗎?那潛意識又是什麼?是不是天魂呢? 咱們可以看到機器人說話就是就是一段一段的,而我們人類的行為和動作都是連貫的,這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講的很多理論都是外面沒有的,或許是沒人說,或許有人用了和我們不一樣的方式在闡述。 那麼為什麼要教大家這些理論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從現象去瞭解本質,當它具備某種現象的時候實際上它代表的級別是怎樣的。 比如說——盲人法則 首先大家可以
今天這篇文章回答學生的提問:「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去利益眾生,甚至根本不存在利益眾生。很多眾生過得很好啊,為什麼一定要去幫他們?遵從大自然規律不行嗎?」 其實是這樣,但也不是這樣的。 眾生皆苦 眾生其實是很苦的,但不同人的認知不同,對眾生認為的苦也不一樣。 比如有的富二代
目前有一些學生在拍攝一些小視頻,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有其他同學就問我,我們要利益眾生不是應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麼?那些同學為了利益眾生去拍視頻,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住呢? 其實他們這個不叫住,那什麼叫住呢? 其實仔細研讀金剛經就能明白,在現實中我們乾完一件事情還會對這個事情產生想法,比如說
今天回答學生的提問,法喜與眾生法喜是什麼? 我們談到法喜,就必須要說兩件事: 第一,什麼是「法」? 第二,什麼是「喜」? 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喜」的含義,就是快樂、高興、愉悅。 而「法」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從廣義上來說,所有的法皆稱之為規則。
前四篇文章講了高智商的人類的七大特性:自尊心極強、自負、規則優勢、聰明人會偷懶、好奇心強、傲慢、沒有耐心。 今天這篇文章繼續講高智商人類不愛聽他人建議的特性。 越是聰明的人,越是不喜歡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意見、指責和批評。 這就屬於叫強烈的自我認知保護。 其實人類都是這樣的,當人
每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按照自己的第一意願去做決定,因為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意識,用心理學來解釋就是大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應。 那麼從修行的角度來看這個意識是什麼呢?是人魂嗎?那潛意識又是什麼?是不是天魂呢? 咱們可以看到機器人說話就是就是一段一段的,而我們人類的行為和動作都是連貫的,這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講的很多理論都是外面沒有的,或許是沒人說,或許有人用了和我們不一樣的方式在闡述。 那麼為什麼要教大家這些理論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從現象去瞭解本質,當它具備某種現象的時候實際上它代表的級別是怎樣的。 比如說——盲人法則 首先大家可以
今天這篇文章回答學生的提問:「我覺得我們不需要去利益眾生,甚至根本不存在利益眾生。很多眾生過得很好啊,為什麼一定要去幫他們?遵從大自然規律不行嗎?」 其實是這樣,但也不是這樣的。 眾生皆苦 眾生其實是很苦的,但不同人的認知不同,對眾生認為的苦也不一樣。 比如有的富二代
目前有一些學生在拍攝一些小視頻,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有其他同學就問我,我們要利益眾生不是應該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麼?那些同學為了利益眾生去拍視頻,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住呢? 其實他們這個不叫住,那什麼叫住呢? 其實仔細研讀金剛經就能明白,在現實中我們乾完一件事情還會對這個事情產生想法,比如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AI繪圖:Nicole 捧住心蓮,維穩心蓮,莫使打失。能於順、逆境界中,知所調心,才算入了寶山、趨近寶藏。     人們活著,總希望「順自己」──凡順情、適情的,則喜、則愛,則歡喜、愉悅、幸福,更增愛染、黏執、希冀;如被順撫的貓毛一般。而逆情、違情的,則怒、則嗔,則怨懟指責、排斥
Thumbnail
心靈成長在學習中,最常碰到無法學以致用,遇問題困擾時,才是考核的時候,常常會被打回原形,並不是學習不夠精進,而是沒有內化與自我成一體,就無法見招拆招,終究成無用武之地,而無限輪迴原地打轉。 身心靈成長專治困境磨難 讓身心靈產生內耗,源自於心性的不穩固,外界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機會摧毀脆弱的心靈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有的時候,佛陀一身化作多身;有的時候多身集作一身;有的時候山崖牆壁出入無礙;有的時候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有的時候下身出火、上身出水;「入地如水」地這麼硬,佛下去好像潛水下去;「履水如地」 走在水面上像走在地面上等示現這些神變。
Thumbnail
如果你對修行感到興趣,不妨了解背後的運作原理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梁寒衣 AI繪圖:Nicole 捧住心蓮,維穩心蓮,莫使打失。能於順、逆境界中,知所調心,才算入了寶山、趨近寶藏。     人們活著,總希望「順自己」──凡順情、適情的,則喜、則愛,則歡喜、愉悅、幸福,更增愛染、黏執、希冀;如被順撫的貓毛一般。而逆情、違情的,則怒、則嗔,則怨懟指責、排斥
Thumbnail
心靈成長在學習中,最常碰到無法學以致用,遇問題困擾時,才是考核的時候,常常會被打回原形,並不是學習不夠精進,而是沒有內化與自我成一體,就無法見招拆招,終究成無用武之地,而無限輪迴原地打轉。 身心靈成長專治困境磨難 讓身心靈產生內耗,源自於心性的不穩固,外界任何風吹草動,都有機會摧毀脆弱的心靈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人生中事與願違是很常見的。 雖然我們可能盡量計劃和預期, 但生命總是充滿了不可預測的變數。 接受這些挑戰並學會從中成長, 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逆境中,我們可以發展出更大的彈性和創造力, 這有助於我們找到新的方法應對困難。 所以,當不如人意時, 保持開放的態度,學會適應並從中學習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Thumbnail
有的時候,佛陀一身化作多身;有的時候多身集作一身;有的時候山崖牆壁出入無礙;有的時候上身出火、下身出水;有的時候下身出火、上身出水;「入地如水」地這麼硬,佛下去好像潛水下去;「履水如地」 走在水面上像走在地面上等示現這些神變。
Thumbnail
如果你對修行感到興趣,不妨了解背後的運作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