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的觀察者效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觀察者效應是什麼東西啊?

在上一世紀中,有兩派科學家一直在爭論著"光"這種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一種波

對一般人而言,光就是光啊,怎麼會是什麼粒子,什麼波啊,有必要那麼故弄玄虛嗎

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萬物都是由原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粒子所組成的

就如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閃電,也都是一大堆的正負電子在運作所產生的結果

所以光肯定也是電子粒子運作所呈現的現象

但科學家們觀念分歧的癥結點在於,有一派認為光是粒子所呈現出來的現象,是一堆光子投射出去產生的結果.另一派卻認為光其實應該是像水中的漣漪一樣,是一種波,所以光才會產生折射繞射的現象

但愛因斯坦在深思熟慮之後,下了一個結論: 光不只是粒子同時也是波,這就是所謂的波粒二象性

於是後來的科學家為了證實光波粒二象性的正確性,便做了許多實驗

其中一個舉世聞名的物理實驗,叫做雙縫實驗

科學家們準備了一塊板子,板子中間有兩條直線的縫隙,然後把板子立在一面白牆前面,接著在板子前方架設了一台可以單獨發射光子的儀器

實驗開始,發射光子的儀器不斷的朝板子連續發射一堆光子,在發射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光子被板子擋下來,而少數會成功穿過縫隙,投射到牆壁上,隨著越來越多的光子被投射到牆壁上,牆壁上竟然出現了干涉條紋,所謂的干涉條紋,意思就是光就像水波紋一樣,當我們把一顆石頭丟到湖水中,湖水面便產生了一道波紋,但我們若同時把兩個石頭丟到湖水中呢? 便產生了兩道波紋對吧,而這兩道波紋會在水面上相交,形成了互相干涉的波紋形狀

所以光其實真的就是一種波的現象嗎?

為了更進一步證實,科學家這次改成一次只發射一顆光子的方式來做實驗,明白地說,就好像我們一次只朝湖水丟一顆石頭,而不同時丟兩顆石頭,因為只要我們不同時丟兩顆石頭,那水面就不會出現干涉條紋了對吧,就像我先丟一顆石頭,水面出現了波紋,等到波紋消失了,我再丟第二顆石頭,只要不同時丟石頭,那麼水面就不可能會出現干涉條紋了,你說對吧

但是神奇的事情是,即使現在變成都只有單獨一個光子通過板子縫隙,但牆壁上卻仍然出現了干涉條紋,這令科學家很不解的是,如果一次只有一個光子通過一道縫隙,那麼就表示並沒有其它光子會去與它產生干涉,但為什麼牆壁出現的結果卻呈現出干涉條紋呢?

於是為了搞懂微觀世界中這麼神奇的現象,科學家便決定在光子行進的路線上架設攝影機,好觀察每一個光子在單獨通過縫隙時,究竟是與什麼東西互相干涉了

意外的是,結果竟然超乎科學家的邏輯之外,因為當科學家架設攝影機來觀察光子的運動之後,牆壁竟然沒有出現干涉條紋了,而是呈現兩條光線由板子上縫隙穿過照射到牆壁上的兩條光條,這種現象是粒子才會呈現出的現象啊?!

簡單來說,科學家們發現的就是,光子似乎有它的想法,沒有人觀察它的時候,它就以波的形式存在,但是當我們去觀察它的時候,它卻以粒子的方式存在!

於是科學家們在做了許多實驗後,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這結論就稱為"哥本哈根詮釋",哥本哈根詮釋把這種上述光子在牆壁上形成干涉條紋的現象稱為"疊加態",而在觀察者介入實驗觀察時,光子在牆壁上呈現粒子運動的現象稱為"波函數塌縮"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看不懂上面寫的到底是什麼意思,所以讓我用非常中文白話的方式來解釋

在一次閒聊時,愛因斯坦因為哥本哈根詮釋的關係,對證實了哥本哈根詮釋的一眾科學家中的老大 波耳說了一句話,他對波耳說:上帝不擲骰子. 波耳反回愛因斯坦說:你不能指示上帝要如何去做

對愛因斯坦而言,因果是不可逆的,他後來也質疑的問說:難道我們不看月亮的時候,月亮就不存在了嗎?

愛因斯坦會問這樣問題的原因在於,我們現在眼中所看見的一切宇宙物質萬物,其實都是"塌縮",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有我們存在,也就是觀察者的存在,所以才會有這個宇宙物質萬物的形成,也就是說...沒有我們,就沒有這個世界,量子力學發現的這個事實,對科學家而言卻像玄學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只要人類意識都不存在了,那麼這一切就會恢復成"疊加態"

薛丁格的貓講述的就是關於這樣的一個實驗,把一隻貓關在一個箱子裡面,箱子裡放了一種化學元素儀器,當儀器中化學元素若是衰退時,會釋放毒氣把貓毒死,但是化學元素也有另一種可能會發生,就是不會衰退,所以貓也就不會毒死!

於是當貓被關在箱子裡面時,此時的貓對科學家們而言,其實是又是"生"也是"死"的,"疊加態"講述的就是一種還沒有形成一種結果的未知狀態,直到當我們,也就是所謂的觀察者介入之後,於是疊加態塌縮了,講白一點就是形成了一種結果! 當我們打開箱子,看到的可能是一隻死貓,也有可能是一隻活蹦亂跳的活貓!

================================================

================================================

量子力學發現了這些現象,其實已經離真實世界運作法則非常接近了,科學家們現在還無法理解的事情,其實,釋迦摩尼,耶穌,穆罕默德等聖者都已經領悟出來了

愛因斯坦說:難道我們沒在看月亮時,月亮就不存在了嗎?

不!我們不去看月亮,月亮當然還是存在的,但是這並不是重要的關鍵

真正重要的重點是.....當我們還沒誕生出來,還沒有意識的時候,這世界還存在嗎?

因為當我們意識出現的那一刻,所有未知的疊加態全部都塌縮成為了我們現在五官所能感知到的一切宇宙物質現象

也就是說,地球月亮宇宙,在我們還沒有意識的時候,這一切都不存在,直到我們有意識之後,觀察者出現了,於是波函數便塌縮成了干涉條紋,也就是宇宙萬物就跑了出來

但是薛丁格的貓是生是死,又是什麼來決定的?

也就是說.....這個宇宙世界萬物會呈現出什麼樣子,是什麼來決定的? 是什麼決定了疊加態會塌縮成什麼狀態?

答案就是....組成我們這個身體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業力"

意識就是"觀察者",我們的身體,也就是所謂的"業力",就是決定疊加態會塌縮成什麼狀態的關鍵,講白一點就是業力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所以貓是生是死,每個人看到的結果都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命運,為什麼有的人財運亨通,有的人卻窮困潦倒

好家在.....我們的確是有能力去改變自身的業力,進而改變自身的命運!

雖然身體是固定的,也就是生來是什麼狀態,後來也會維持一樣的狀態,但內在許多業力程式仍然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去釋放化解刪除,身體包括內在的任何感受都是能量,所以它們都會吸引與它們能量相符的人事物來到我們身邊,變成我們命運中的一個遭遇,身體不能改變,但內在是我們唯一唯一可以去改變的地方

身體不能改變,這表示我們還是的確會遭遇到一些注定要發生的命運,但只要改變我們的內在,其實就可以改變我們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命運

或許有人會想要反駁我說,身邊的某個人去世了,但是我們都還存在啊?這是不是證明了就算我們死去了,這客觀的宇宙萬物還是會繼續存在!

對我們的意識而言,我們永遠都只能是主觀的,我們永遠都無法知道還未誕生之前,或死去之後,這個宇宙物質萬物會不會變回原來的疊加態(一切未知的狀態),誕生在這個世界,這就好像我們戴上VR眼鏡,瞬間進入到一個遊戲的世界中,在還沒戴上VR眼鏡前,這個遊戲中的世界都還只是一堆電腦程式罷了,直到我們戴上了眼鏡,觀察者出現,於是電腦程式才將世界的模樣顯現在我們的感官之中

如果你能看得懂上面所講得這些東西,那麼你應該也能明白什麼是萬法唯心造~諸法空相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楊敬嘉-avatar-img
2024/05/16
謝謝你的文章~ 很好懂讀得很舒服
avatar-img
淨葉無雲的沙龍
7會員
20內容數
淨葉無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0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內容是有關一間小吃店,進去小吃店裡面,櫃台服務人員的後面,貼著這樣一張紙,紙上列出了三行店規,1.顧客永遠是對的 2.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3.當你對顧客感到不滿時,再把第一跟第二條店規重看一遍! 開悟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開悟只是
Thumbnail
2024/01/30
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個短片,內容是有關一間小吃店,進去小吃店裡面,櫃台服務人員的後面,貼著這樣一張紙,紙上列出了三行店規,1.顧客永遠是對的 2.顧客永遠都是對的 3.當你對顧客感到不滿時,再把第一跟第二條店規重看一遍! 開悟真的沒什麼了不起的,開悟只是
Thumbnail
2024/01/28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2024/01/28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通常社會經驗不足,或者是涉世未深的人,甚至是很少去對生活許多方面進行過深入思考的人,很容易犯只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就判斷對方是怎樣為人的錯誤! 而這樣的人不一定都是年紀較輕的人,許多年長的人也有同樣的問題. 許多處在這一個層次的人
Thumbnail
2024/01/21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2024/01/21
不要去改變世界,只需要去改變自己 我們都以為只要這個社會上的人願意正視自己言行舉止的不合理,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者是,政府如果能正視自己政策的不足,他們就會制定出更能讓我們感到滿意的政策,然而現實生活總是會不厭其煩的一直打臉我們,像是試圖在告訴我們不要再癡心妄想的認為這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光的物理學,特別是光電效應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析謝育哲的文章《光之物語——光的身世之謎》,讀者能更好地理解光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及其背後的歷史與實驗過程。文章對於近代物理的理解過程以及學術界的發展也提供了簡要的評價,並引發了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深入思考。
Thumbnail
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地發亮著,天文學家們透過物理學知識的累積,從19世紀開始分析這些光線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不過,很快地大家發現我們過去的觀測只不過是瞎子摸象,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全部。科學家找到老天爺為地上的人們開啟的另一扇窗口,一切要從90年前的發現談起。
Thumbnail
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地發亮著,天文學家們透過物理學知識的累積,從19世紀開始分析這些光線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不過,很快地大家發現我們過去的觀測只不過是瞎子摸象,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全部。科學家找到老天爺為地上的人們開啟的另一扇窗口,一切要從90年前的發現談起。
Thumbnail
觀察者效應是什麼東西啊? 在上一世紀中,有兩派科學家一直在爭論著"光"這種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一種波 對一般人而言,光就是光啊,怎麼會是什麼粒子,什麼波啊,有必要那麼故弄玄虛嗎 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萬物都是由原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粒子所組成的 就如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閃電,也都是一大堆的正負電子
Thumbnail
觀察者效應是什麼東西啊? 在上一世紀中,有兩派科學家一直在爭論著"光"這種現象到底是粒子還是一種波 對一般人而言,光就是光啊,怎麼會是什麼粒子,什麼波啊,有必要那麼故弄玄虛嗎 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萬物都是由原子中子電子以及各種粒子所組成的 就如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閃電,也都是一大堆的正負電子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Thumbnail
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Worldviews: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第三部份: 科學與世界觀的近代發展
Thumbnail
看完了電影奧本海默, 想來了解量子力學, 結果它是一門對我而言非常燒腦的學問。 愛因斯坦、波耳、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包立、德布羅意、費曼輪流接棒在量子物理世界留下盛名。 量子力學的理論有可能會再被顛覆, 根據鋼哥的說法, 有四項不管發生什麼, 都還是對的: 1.數學都
Thumbnail
看完了電影奧本海默, 想來了解量子力學, 結果它是一門對我而言非常燒腦的學問。 愛因斯坦、波耳、薛丁格、海森堡、狄拉克、包立、德布羅意、費曼輪流接棒在量子物理世界留下盛名。 量子力學的理論有可能會再被顛覆, 根據鋼哥的說法, 有四項不管發生什麼, 都還是對的: 1.數學都
Thumbnail
知名導演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在近期上映了,這部作品講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曼哈頓計畫與由席尼莫非所飾演的計畫領導者羅伯特歐本海默的故事,在電影裡除了驚人的對峙與引爆核彈橋段之外也充滿了各種科學知識。 本文將以核子工程的角度撰寫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協助大家了解這部作品奧秘。
Thumbnail
知名導演諾蘭的電影《奧本海默》在近期上映了,這部作品講述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曼哈頓計畫與由席尼莫非所飾演的計畫領導者羅伯特歐本海默的故事,在電影裡除了驚人的對峙與引爆核彈橋段之外也充滿了各種科學知識。 本文將以核子工程的角度撰寫最平易近人的科普文章希望能夠協助大家了解這部作品奧秘。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Thumbnail
科學與其說是關於知識,不如說是關於懷疑;在人類研究領域中,從來沒有這麽多人,對於這麽多的東西,了解得這麽少。
Thumbnail
嚴格上這不是一本理論教科書,而是量子力學的發展歷史故事(書中時間線上時常跳躍);而要述說歷史必然需要提及科學理論,重點在於這本書以極其生動的比喻,為使沒有深厚物理學知識的讀者也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嚴格上這不是一本理論教科書,而是量子力學的發展歷史故事(書中時間線上時常跳躍);而要述說歷史必然需要提及科學理論,重點在於這本書以極其生動的比喻,為使沒有深厚物理學知識的讀者也較容易理解。
Thumbnail
虎克發現了軟木塞的格狀結構,也導出了虎克定律。但是,虎克雖然看見了cell,卻無法得知細胞內部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一起聽聽「細胞」的行前導覽吧!
Thumbnail
虎克發現了軟木塞的格狀結構,也導出了虎克定律。但是,虎克雖然看見了cell,卻無法得知細胞內部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一起聽聽「細胞」的行前導覽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