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2023/9

    1. 《星之海 Sea of Stars》/game(switch)/2023/★★★☆

    《星之海 Sea of Stars》

    《星之海 Sea of Stars》

    可稱為超級復古風格之作,畫面和整體的美術風格呈現非常細緻用心,音樂找了據說是當年JRPG神作《超時空之鑰》的光田康典,不僅如此就連音效諸如「確認」或「取消」的聲音都復古味到一個極點——然而,《星之海》距離晉身神作之列大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這恐怕得歸咎於饒富趣味但略乏挑戰性的機關解謎(有點像沒那麼多創意和驚喜的薩爾達式解謎)、「破弱」機制尚稱有趣但整個遊戲25到30小時跑下來會稍嫌重複枯燥的戰鬥(而且最後為了真結局跑舊圖蒐集要素時才驚覺沒有逃跑機制,被迫花時間處理前期小爛怪)、在前中期角色就會把所有技能學完乃至極為有限的養成(也間接導致戰鬥的枯燥),以及或許中規中矩甚至可說飽富情感的劇情卻搭配了極端偏心(?)的角色魅力刻畫……意思是除了某角色極為突出甚至是令人印象深刻之外,其他人都像是沒啥性格也存在感不高的劇情推進器……?

    在玩《星之海》的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這分明徹徹底底是JRPG「皮」的作品,卻不時會在某些劇情安排中透露出歐美文化的「骨」(製作組Sabotage Studio來自加拿大),比如某前中期重要角色在某個悲劇事件之後做出的某個決定(不暴雷真ㄉ好困難),甚至到一般結局和真結局的一些差異和後續發展,大概很難想像日本人編劇會寫出這種劇情我看ㄌ真是直接傻眼……不過對我來說這倒不是什麼扣分點,反倒滿有新奇感。

    -

    2. 《航海王》/series/2023/★★★★

    《航海王》

    承載偏低期待(甚至等著上映時大肆嘲笑)卻可能也因此帶來驚喜的經典案例……我個人認為《航海王》真人版影集在寫實與動漫式誇大之間的風格平衡拿捏得宜,大部分角色的還原和表現也沒啥好挑剔批評,甚至幾個名場面ㄉ呈現都可說令人驚艷(E7的娜美求救、E8的踩桶子宣誓),配樂方面從意外搭軋的神鬼奇航like滂薄交響樂,到後來(完美銜接自應該算是本作主題曲〈Wealth Fame Power〉之motifㄉ)的〈We Are!〉主旋律經典重現,完全是加分爆表頂頂頂。除此之外,也可在本作中看到一些,應該令人眼睛一亮的小巧思,比如說每一集的標題字幕設計都搭配該集主要情節,還有各大海賊登場時一飄而過ㄉ懸賞海報,都是一些乍看可有可無卻也正因此更展現劇組用心與愛ㄉ小細節。

    看完之後到處看了一看批評點,大致同意但對我來說好像都比較次要、瑕不掩瑜,比如說……可能因為我畢竟還是不敢自稱真海賊粉ㄇ?原作某些環節被刪減不太會感到可惜,有些甚至是我回去翻原作才發現「ㄟ原來有這段」(不過對一些三四五刷ㄉ原作粉來說可能是承載超重要回憶和感動的段落)……而且倘若劇組真的要心要改完這部超級巨作(長度的部分),那麼一些大刀闊斧應該還是十分必要的啦,而且敢於刪改這件事到了越來越冗長拖戲的原作中後期,理論上來說會慢慢變成優點……?

    最後推薦一下GQ Taiwan在YT上有一支主要演員回答原作問題ㄉ影片,對還在猶豫要不要看ㄉ人可能有某種推坑效果(?),看完影集後再看則會更能融入這群演員的氣氛而覺得更好看……然後就會一直找其他花絮影片來看……(對這我)

    -

    3. 《大熊餐廳》S1/series/2022/★★★☆

    《大熊餐廳》

    基本上整季都是在一個狂暴躁動、壓力罩頂的氣氛下演完,《大熊餐廳》示範了何謂形式與內容的合一:大量的晃動鏡頭和快速碎裂的剪輯(形式),與趕工搶快的工作節奏、餐廳/角色皆搖搖欲墜的經營/精神狀態(內容)相交映,各種聲音——鍋碗瓢盆、煎炒炸燉,各種「chef!」、「corner!」和交相咒罵聲——則貫串起兩端,共構成非常獨特的、「煽情的」觀影體驗。所謂煽情,指的是觀眾很難不被感染,也跟著暴躁、抑鬱(用台通的說法是「做餐飲業時的創傷瘋狂發作」),然後在偶爾平緩的幾場戲裡切實地感到放鬆……然後就繼續接著暴躁。也是因此,對我來說,《大熊餐廳》是罕見地節奏很好,但卻很難一口氣連看下去的作品。

    最後,衝著ending scene的那首配樂(對,連究竟是哪首都不打算暴雷),必定得接著再看S2了ㄚ……

    -

    4. 《拉麵之魂》/non-fiction/2022(中譯)/★★★

    《拉麵之魂》

    麵友推薦,加上去了一趟東京之後深感自己對拉麵ㄉ世界仍然非常陌生,就決定買下的書

    比起全面又嚴謹的知識型書籍,《拉麵之魂》的文體更像是散文,大多數的篇幅都是拉麵狂的作者青木健輕鬆地分享自己多年來吃拉麵的心得和體悟。不過書的開頭還是有「20種拉麵基本分類」的圖文介紹、「日本拉麵進化樹形圖」,中段則有簡介日本地區拉麵(真的超多種)、拉麵圈常見名詞/流行語和拉麵名人等等。由於書整體給人一種for日本拉麵圈內人之感,身為一個台灣拉麵仔,讀《拉麵之魂》固然仍有其專屬ㄉ趣味(比如說跟台灣的情況比較異同),但許多時刻仍可感覺到作為圈外人ㄉ某種隔閡感(以及與此同時迸現的想立刻衝去日本吃拉麵感)……

    最後分享兩個我個人認為十分深刻的片段,一是前言中作者開門見山地自述立場:「與其找出究極的那一碗,不如把自己調整到『能享受所有店家』的境界,那就無敵了。」顯然這話是對著憑仗自己吃過很多拉麵、自認很懂得吃並因而瞧不起人的優越仔說的,但作者所稱的這種境界也確實是我從未想過且願意認同。二是對「為拉麵味道打分數」這一行為的反思,也呼應到前一點,作者如是說道:「一旦養成了什麼都要看分數的習慣,就會無意識地開始找缺點,乍看之下好像很有批判的眼光,但我認為能找到大家都沒發現的優點的人,能力要高得多了。分數只能當成參考,請用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味覺來品嘗拉麵。」要走到這樣的境界,還須再張大感官、放寬心胸,並再多吃個至少一百碗拉麵ㄅ……

    -

    5. 《車輪下》/fiction/2015(中譯)/★★★

    《車輪下》

    讀書會ㄉ閱讀書籍。即便是距今已超過一世紀的作品,仍然可以感受到《車輪下》回應時代的強烈欲望。赫曼赫塞善於勾繪脆弱易感的少年靈魂(對照其自身經歷大概也可看出本書濃烈的自傳性質),不論是前期自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乃至中後期的人生/價值觀掙扎與愛戀之情,都十分深刻精彩,也因而能捲動讀者情感。

    作為經受社會學訓練的讀者,特別覺得中後段一些針對工人/工匠生活的描述相當有趣,隱隱有對體力勞動與心智勞動二分的指涉,甚至還令我一度聯想到Paul Willis《學做工》的橋段。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已在西方國家奠立初步卻穩固的基礎,但這裡所探究的體力/心智二分似乎可見更久遠古老的起源,其隱含的價值階序恐也與資本主義式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沒啥結論就姑且一記留待讀書會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