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不定期小額Donate,讓我更有寫作分享爵士樂的動力!如果有演出、講座的需求,也請不吝聯繫我!
據說前陣子在台灣的樂團圈最熱門的話題是,參加搖滾樂團比賽的團體放program的比例愈來愈高,也因此被炎上認為失去現場的意義。其實呢,爵士樂手也會放program....例如鋼琴手Dan Tepfer。
有追蹤過我的粉專或是看過我在聯合報撰寫的文章的朋友,或許還記得幾年前我曾介紹過Dan Tepfer這個音樂家。常常會有人說天賦不如努力重要云云,我只能說那是因為這些人沒看過真正的天才。Dan就是這樣的一個天才。他先至愛丁堡大學研讀太空物理(astrophysics),後至新英格蘭音樂院研讀爵士鋼琴演奏,雙碩士學位。當然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原本念別的科目再轉到音樂領域者,但能夠到Dan對於樂器、音樂性以及開創性想法的程度可說是少之又少。
我非常喜歡他的專輯《Goldberg Variations / Variations》,是在郭德堡變奏曲之上再行變奏,很精采的專輯。爾後,他也發表許多藉由將郭德堡變奏曲倒行、鏡像而產生的作品,稱為《Bach Upside Down》,也提供樂譜給大家購買。在他的演奏影片中,他是先把原版郭德堡彈奏一遍,再彈奏變奏版讓大家比較。在聆聽過後,大家應該也會覺得Upside Down的版本也是相當悅耳,與原版亦聽來截然不同。
對於寫程式也非常有興趣的他,在疫情期間開發出據稱能讓在遠端的雙人幾近同步演奏的軟體FarPlay。他的demo影片邀請許多爵士樂的第一線音樂家來對奏,聽起來相當了不起(音樂上當然不用懷疑,我指的是real-time演奏的技術上),latency應該是真的很小。然而我本人是沒使用過,或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來試試?
回到真正的「program」話題上。幾年前他把寫程式的頭腦動到音樂上,開發出能夠用演算法即時和彈奏的人互動的軟體,並以機械構件反饋到鋼琴上。當然,演奏者也必須要聆聽軟體彈了甚麼,也與軟體互動來即時地即興。簡單來說,就想像成鋼琴演奏者可以和軟體來個自由即興四手聯彈就是了。而喜歡以視覺呈現音樂的Dan,也寫了一個將彈奏內容以視覺呈現的介面,即時展現他和軟體「對話」的「長相」,真的是非常「視覺系」的音樂呀!
2018年,他將這個計畫以錄音室專輯的方式發表,稱為《Natural Machines》。當然聽起來也是很棒,不過在看過他的現場影片後我自己感覺,用看的比用聽的更為有趣就是了!值得注意的是,封面上Dan手持的奇妙物體,是他自己根據和弦(例如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的結構,用3D列印印出的東西。只能說,天才的腦袋裝的東西,跟大家真的不太一樣啊。
網路上的一個爵士樂笑話是,流行樂手彈三個和弦可以賺三千萬,爵士樂手彈三千萬個和弦只能賺三元(有點忘了原笑話的實際內容,但概念大致上是這樣)。結果連放program,爵士樂手都能用這麼費工又沒錢的方式。或許爵士樂手都是M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