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個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陽善;做善事而人都不知,叫陰德。有陰德的人,天自然知道,並會報酬他的。有陽善的人,大家都曉得他,稱讚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譽,雖然也是福,但是「名」這東西,為天地所忌,天地是不喜歡愛名之人的。所以看世界上享受極大名譽的人,而他實際上沒有功德可以稱配他所享受的名譽,常常會遭到意想不到的橫禍,一個人並沒有過失錯誤,倒反被冤枉受到橫來被人栽上惡名的人,他的子孫常常會忽然地發達起來。這樣看來,陰德與陽善的分別,真是微細得很,不可不細加分辨啊!
—引用《了凡四訓 白話‧註釋》
⟡第一善行:助老憐幼慈悲行
⟡第二善行:蔬食環保救地球
⟡第三善行:百萬善書菩提行
⟡第四善行:尊重生命救生靈
⟡第五善行:萬盞光明祈平安
更多請見 https://www.fazang.org/info/index.php?e=2
修學幾個重要口訣,叫「外絕世緣,內積陰德」。內積陰德、內積功德,就是不要顯露、不要炫耀,為善不欲人知。功德任何人搶不走。但是容易被破壞。很多修行人持戒。越持越精嚴,好像就到很精嚴那個頻道,就有那個頻道的魔在那邊準備要干擾你。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開示:「教化對眾生的重要,能使眾生斷惡修善,離苦得樂。在根本上功德大過於慈善救濟。所以,正法的教化功德為第一。」品德是一生的資產,是世代傳承、無價的人格資產,這是最基本的核心價值,品德教育雖無立竿見影之效,但卻能在潛移默化中發酵,從而改善社會風氣,建立祥和社會。
觀音山長年印製佛經善書,贈送至各大圖書館、監獄看守所、偏遠學校、離島地區,甚至遠至泰北、緬甸、內地等山村聚落學校,並在每一場活動中免費與大眾結緣。無論是廟埕、里活動中心、市場、大街小巷,都可見到穿著紅背心的義工身影,忙碌穿梭於人群中,笑容滿掬、真誠懇切地介紹每一本書籍。
觀音山 助印佛經善書5000冊
https://www.sakya.org.tw/wish/index.php?ID=1&e=14
資料來源:觀音山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