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費不便宜
離上一次到美國不知道是多久的事了,所以一落地之後,用餐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小費“真的”變”貴”了,這個是去美國前就有稍微做調查的事情,朋友有告知%要往上調了,結果幾次用餐下來,發現:
1、 紙本帳單的是建議你18%、20%、25%的選項,請你勾選。
2、 有的店是直接把18 %的小費內含了,你要結帳的時候,是只可以”加“%的。
3、 另一個帳單的方式就是他用平板電腦請你勾選%或者選擇others自填%,然後你再付款,預設%也是18%。
所以,你要去美國消費的話,記得小費基本上是不便宜的,我去的是加州,目前是18%起跳,然後有聽說了,如果你給的小費少於18%,曾經有服務生追出來要錢的狀況。還有依照我跟當地人了解的情況,這些小費的收入都會算做店員服務生的收入,所以你不給,等於”擋他財路”,所以他當然追出來啊。
二、Uber/Lyft使用上非常方便
Uber目前台灣也有,基本上你在台灣註冊的帳號到美國就可以直接用了,不用再另外註冊,Lyft是跟Uber相似的叫車系統,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怎麼使用。因為我有朋友先到當地了,他已經租車了,所以我從機場到Hotel是自己叫Uber的,只要會一點基礎英文,想並不難用,而且可以選擇的車種還蠻多的,我是有下載Lyft,不過,因為還沒註冊,所以我就用了Ubert。然後,重點來了,Uber也有小費制度,所以你在結帳時可以選擇要給多少小費。這邊講個有趣的事情,因為Uber/Lyft基本上是不會跟司機有直接的金錢往來,根據我從網路上搜到的訊息,有高達6成左右使用APP的人,會“不小心”忘了給小費。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7889-uber-tipping-riders-drivers-percentage-gender-nber-study
三、工作型態仍是以WFH為主
疫情發展出來的WFH(Work from Home)的現象仍然存在,而且不算少數,在加州看到的輕軌列車目前含車頭只有兩節,據說是因為WFH仍佔大部份人的工作型態,所以疫情前的四五節,目前縮到剩兩節。然後根據我的“田園調查”,我知道的有兩種WFH的類型,一種是跟公司談好,WFH的Package,然後有趣的事情就是如果他住的離公司遠的話,需要他去公司時,還要支付他差旅費。另一種就是談好一週2天、3天到公司上班的模式,通常這種是住的比較近的人談的方式。至於有沒有每天去上班的,還是有的,只是反而是少數了,依我認識的在美國工作的友人來說,約佔10~20%。
以上是本人的個人觀察,在這個週休的日子,跟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