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小說│揚帆啟航的冒險《遠月》

今天的讀書心得委託,收到了與《Spectrum of Solace》同一世界觀,作者的另一篇新作《遠月》

──這是一個關於揚帆啟程的冒險故事。

(以下為個人心得+推薦,包含劇透,請斟酌服用)


故事大綱

少女莫琳於哥哥過世後,待在小島上打理著家裡的農莊。卻因一位突然闖入的神祕女性,被意外捲入島嶼間正在舉行的「邦比亞龍息祭」──以及一場原不屬於她,卻又讓她產生濃厚羈絆的冒險旅程。

整個故事圍繞著島嶼間的祭典活動進行,讀者從莫琳的視角出發,就這麼上了船。

這是一個關於航海的故事,整個故事也像是在海上行駛,有滿多心理與物理意義上的波濤洶湧──突然被捲走,不知道自己前面會遇到什麼人,又何時會來暴風?
和同行的夥伴在船上如此擁擠地待在一起,被迫熟悉、被迫相互依靠,因為靠得太近難免爭執,但又在這樣的碰撞中,認識更真實的彼此。

典型的英雄之旅

英雄旅程(Hero's journey)是一套常見的敘事模式,被非常廣泛的運用。關於其細項研究,有分成很多不同的說法,我這邊只講大範圍的公式:

一位英雄從「平凡世界」,因為一場意外,踏入了冒險的「非凡世界」。起先有過抗拒心理,後來因師傅/引路人的啟蒙,接受挑戰、開啟旅程,在種種磨練後,得到人性的昇華(神化),最後獲得抽象或實質的「獎賞」。返途歸鄉,將自己所獲得的帶回到原本的「平凡世界」中。

《遠月》基本上完美符合這套公式。

莫琳是非自願上船的,她是被皮舞者所害。起先她只想回家,但她在船上的同伴身上,看見了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師傅),而選擇留下參加祭典。她的「啟蒙」,在故事中甚至有一個非常明確的事件(在此就不劇透了)。

最後,她和她的夥伴都獲得了成長,完成旅程。


主動性強的主角

莫琳作為主角,她並不是一個太被動的角色。
對、她是「被捲入」事件當中的,但我很欣喜地看見:第一次船戰中,葛斯提議她可以進去船長室躲著,她寧可留在原地,因為那是看得見事態發展的地方。
又或者是,加入旅程一來,玫瑰很類似於她的「導師」身分。但是當玫瑰跟葛斯無法決定的時候,她成為向晷報告事情的人。

這些「主動」,再再塑造了莫琳的形象。

因為從過去來看,哥哥過世後,她是支撐起整個農場的。
相較於開場那個驚惶、害怕、不知所措的形象,她其實是年少而立,並有管理權威的人。所以在逐步迎接挑戰的過程中,她其實是非常有能動性的。

我很喜歡這類的主角。

她當然有自己的缺陷,而這就留帶實際閱讀故事時,看她如何回應各個挑戰。


從防衛性的傲氣到釋然的驕傲

報告,沒有人可以不喜歡晷。

晷是一個有眼疾的索格爾少年,十分年輕,但有些多智近乎妖。安排好一場場算計,玩弄祭典的歸責於掌間。明明眼睛不行、年紀也輕,卻是全船的頭頭。

他初登場的高傲,和難以溝通,以至於經歷各種磨練後,窺見他的內心,以及他在行動、態度上的轉變──就,我真的,齁,好喜歡這個角色喔。

他最後的台詞也很棒,很點睛之筆。


餘韻尚存

不過在開頭說了,我認為《遠月》是一部「揚帆啟程」的冒險故事。

因為時間太短了。整個故事從邦比亞龍息祭開始,也以此作結。少年少女有了性格上的成長(相當完美的角色成長曲線,順帶一提),這卻也只是他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他們還可以再經歷好幾趟英雄之旅,還有很多的故事可以說。
《遠月》只讓我們看見這些角色的啟程。

這樣說好了,如果一篇作文分起承轉合,《遠月》就是抓著「承」,細部展開寫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起承轉合,並且最後切到大項的「轉」──然後結束ㄌ。

而且憑這位作者寫多篇同個世界觀,但不同角色故事的習慣......救命,我是不是再也看不到那隻酷酷的晷了(痛哭)。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這個故事不完整。
事實上,誠如我說這是一個很典型的英雄之旅故事──《遠月》的故事很完整,它是一部標準的一個半小時電影,人物、情節、背景都交代完了。

但它可以出成三部曲,然後我會想要看那個酷酷的續集。


我覺得我在《Spectrum of Solace》有提過一樣的感受,這個作者的作品後味很重,會讓讀者忍不住想知道更多。


從碰撞當中看見世界觀與個性

上一本最讓我驚豔的就是作者對世界觀的塑造,這一本也不意外。

因為故事非常聚焦於主角莫琳,並且她沒有太多複雜的過去(相較於另一部的耑而言),所以讀者在吸收資訊時更加輕鬆。這部主打的並不是沉浸帶入感──我們並不是那個世界的人,讀者是「旅客」。我們途經一個異世界,這部書是導覽,讓我認識另一個宇宙。

這一本在文化上的碰撞太讓人驚喜了。

藉由劇情中非常細節的動作,帶出每個人背後的文化,以及社會對個體的塑造。


譬如中間有一段我特別喜歡:

石嶼文化的莫琳,將祭典的道具沾在左肩上,引起另一個索格爾背景的晷疑惑:「你們為什麼都要沾在左肩上?」

「你們」和「我們」,因為發現不同,人我有了分界。

然後接下來兩人有了一段討論,順序大概如下:

→石嶼文化認為左邊靠近心臟,所以發誓都會用左邊。
→所以石嶼文化以左邊為聖嗎?
→發現兩個文化對左右手觀念的不同。石嶼文化覺得左撇子幸運,索格爾會把左撇子打成右手。
→這兩個文化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索格爾推崇一致性。
(最重要的)晷的眼疾給他帶來很多痛苦與歧視的經驗


生活於自己的文化環境中,一切都是天經地義,本來就是這樣的──直到遇見不同,人而開始思考:為什麼?
原來我們不是生而如此,短程點從兒時經驗,長遠來看整個歷史、地理、信仰、語言,都在塑造著我們。

不同文化之間碰撞的過程本身就很有趣。這個故事更厲害的,是藉由文化帶出角色性格,甚至是人物動機所在。我們不需要看這個角色說明一堆事,只要藉由他跟其他人的衝突、不同,就能看見「啊、難怪他會這樣做」。

從左右手,看見了索格爾文化給晷帶來的痛苦,與他的驕傲,和他想證明自己的根源。也隱晦地帶到石嶼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為下一場戲的互動埋下伏筆。


莫琳在旅程中,慢慢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也是我們從這些文化,來認識每個人。


依附於文化的適切比喻

承接著上一點關於世界觀的營造,接下來我想插播一點寫作手法。
絕對沒有最近一直在寫寫作分析,所以不小心把這一點列到讀書心得來。

地理影響著文化,文化塑造了個人。

作為異世界的旅客,我們又該如何體驗到這些不同呢?
作者的文字就起到了關鍵。

就像是在語文研究上,會發現因紐特人有大量關於雪、白的不同詞彙,但中文是相對缺少的。或者是中文的「孝順」、「辛苦了」極難在英文中找到對應的字。又或者是我最愛的例子:台灣的手搖專有名詞們。
挖幹白玉紅玉翡翠珍珠波霸奶蓋芝芝到底是三小啦,為什麼區區一杯飲料可以有那麼多相關詞彙啦!
因為那是我們的文化,所以會誕生對應的字。

我很喜歡因為石嶼是海島鏈,所以在談論幾個島之間的衝突與後續發展時,就使用了「寄生巨鯊上的魚」這個說法。
又或者是因為主角莫琳原先是在農場工作的,所以她在認識到葛斯的真實個性時,用了「像農場裡聽話的大型牧羊犬」這種比喻。

這些非常枝微末細的用詞,就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氛圍營造啊。



結論

好看,去看(欸)

我覺得《遠月》在結構上非常工整,能完整給讀者帶來一次有趣的冒險──並不是讀者自我帶入的那種,而是能旁觀、欣賞、讚嘆角色的故事。

關於「遠月」二字,與最後點明的「正負一組」核心主題我有點偏向無感。不過確實演出的,關於自我的追尋與成長,是有觸動到我的。

然後文化與世界觀的營造真的非常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