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3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以色列哈馬斯重演「車臣戰爭」,問題是誰能統治戰後加沙?

以巴衝突:2023年10月9日,以色列襲擊加沙後,受襲地點冒起黑煙。(Reuters)

以巴衝突:2023年10月9日,以色列襲擊加沙後,受襲地點冒起黑煙。(Reuters)

加沙地面戰正如火如荼進行。

以色列這邊,自10月28日宣布地面部隊進入加沙起,其裝甲部隊便持續向南推進,並與哈馬斯、其他加沙武裝沿途交火。11月1日,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哈萊維(Herzi Halevi)表示,以軍正從多個方向包圍加沙城,並在城內展開攻勢,軍事行動已進入另一重要階段,「部隊在加沙北部心臟地帶,在加沙城及其周邊展開行動,地面攻勢取得了成果。」

但哈馬斯也無意退讓。據其宣稱,隸屬哈馬斯的卡桑旅(Al-Qassam Brigades)已摧毀多輛進攻坦克,並用四軸無人機襲擊進攻的以軍;而隸屬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IJ)的聖城旅(Al-Quds Brigades)也不遑多讓,表示自己用迫擊砲、反裝甲武器造成了以軍大量傷亡。

衝突發展至今,雙方損傷都已突破近年常態。哈馬斯遭遇了比2014年「保護邊緣行動」更猛烈的地面攻勢,加沙平民的死亡人數也在以色列狂轟亂炸下,突破了觸目驚心的9,000人;以色列社會同樣因「阿克薩洪水行動」(Al-Aqsa Flood)而震撼,以色列軍人也為這次地面戰付出代價,據以方表示已有超過300名以軍陣亡。

但即便如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仍強硬表示,以色列會堅持戰鬥, 「要求停火就是要求以色列向哈馬斯投降、向恐怖主義投降、向野蠻行為投降。那是不會發生的,就像美國在珍珠港事件或911事件後也不會同意一樣」;哈馬斯發言人哈馬德(Ghazi Hamad)也已表態,必須給以色列一個教訓,「哈馬斯會一次次重複10月7日的阿克薩洪水行動,直到以色列被殲滅。」

可以發現,以色列與哈馬斯的鬥爭已來到白熱化的新階段:以色列有意結束哈馬斯在加沙的統治,哈馬斯則誓言要讓以色列不得安寧,來實現巴勒斯坦的完全建國。殺紅了眼的雙方不顧國際譴責、平民死傷,一副不達目的勢不罷休的姿態,讓人想起世紀之交時、遠在高加索的車臣戰爭。

「暴政對暴民」的車臣悲劇

19世紀俄羅斯進軍高加索後,便與車臣展開「暴政對暴民」的悲劇輪迴。

為確保在高加索的穩定統治,俄羅斯對當地各族進行了近乎種族清洗的屠殺與驅離,卻也就此被騷亂與起義纏身。托爾斯泰(Leo Tolstoy)《高加索的囚徒》(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便是這一背景下的作品,書名雖取自普希金(Alexander Pushkin)詩作、意指書中的綁架情節,卻也反映此處人民的困境,不論是身為入侵者的俄羅斯人、還是作為反抗者的高加索各族人民。

其中,車臣人的反抗最為激烈,日常衝突、下山屠村之事不時發生,俄羅斯雖多次派軍鎮壓,卻依舊難止衝突,雙方血仇也越結越深。蘇聯時期,車臣甚至一度響應德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站到了蘇聯對立面,導致史太林(Joseph Stalin)在1944年強制大量車臣人遷徙至中亞。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掌權後,流離的車臣人在1957年被批准回鄉,但為防騷亂再起,蘇共長期禁止車臣人擔任該地區的最高領導人,直到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時期才打破慣例。

蘇聯解體前夕,高加索局勢劇烈動盪,車臣、印古什和北奧塞梯的獨立呼聲此起彼落。1991年,時任車臣共和國總統杜達耶夫(Dzhokhar Dudayev)發表獨立宣言,自身難保的蘇聯已無力阻止,只能在1992年由俄羅斯同意撤出全部行政機構,默許車臣質獨立。但1993年俄羅斯憲政危機期間,車臣意圖在高加索擴張勢力,開始與達吉斯坦發生衝突,車臣反對派武裝則受俄羅斯暗中支持挑戰杜達耶夫,各派人馬劍拔弩張,時任總統葉利欽(Boris Yeltsin)誓言收復車臣,戰爭終於在1994年爆發。

但沒想到車臣的決戰意志出奇強烈,俄軍雖在猛烈空襲、漫長巷戰後奪下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卻沒能鞏固佔領,車臣不僅開始對俄羅斯民眾發動恐襲,也對俄軍發動奇襲,格羅茲尼再度易主。1996年,面臨大選壓力、戰場失利的葉利欽只能與車臣簽署停火協定,默認後者的獨立地位,第一次車臣戰爭宣告結束。

此後北高加索的極端伊斯蘭愈發氾濫,俄羅斯境內不時發生綁架、恐襲事件,1999年車臣再度入侵達吉斯坦,成為引爆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導火線。這次俄羅斯鐵了心要收復車臣,開始不分日夜進行轟炸、發動凌厲地面攻勢。戰爭期間不論是俄軍或車臣武裝,都犯下了大量駭人聽聞的戰爭罪行,包括屠殺平民、虐待戰俘、性暴力等,2002年的「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事件」、2004年的「別斯蘭學校脅持人質事件」更讓大量俄羅斯民眾活在恐襲陰影中。

因此即便俄軍已在2000年佔領格羅茲尼,普京(Vladimir Putin)一直到了2009年才宣告車臣反恐行動正式結束。期間俄羅斯指派了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老對手艾哈邁德·卡德羅夫(Akhmad Kadyrov)擔任「車臣共和國行政首長」,主因是前者立場較偏向民族主義而非極端伊斯蘭,且在這次戰爭中站到了俄軍一方、而非車臣武裝。2003年車臣憲法通過後,艾哈邁德·卡德羅夫當選「車臣共和國」(此處「共和國」為俄羅斯少數民族自治區而非真的國家)首任總統,卻在2004年遭暗車臣叛軍殺身亡。之後普京提拔了艾哈邁德之子拉姆贊·卡德羅夫(Ramzan Kadyrov),後者先是於2005年擔任車臣共和國總理,又自2007年起擔任車臣共和國總統至今,期間車臣情勢也逐漸穩定。

前途未明的加沙

回顧上述發展,俄羅斯與車臣的血腥歷史錯綜複雜,雖與以巴衝突脈絡不同,卻可在幾個關鍵處相互共鳴。

第一,衝突起於一方佔領,但雙方都在之後的漫長鬥爭中,演化出既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的複雜身分。車臣悲劇起於俄羅斯進軍高加索,但車臣人同樣在反抗過程中化身劊子手,屠戮俄羅斯平民;以巴衝突始於以色列的戰爭建國,但巴勒斯坦人隨後的武裝反抗,也讓不少以色列平民受害,包括這次的阿克薩洪水行動。

第二,衝突雙方都存在希望和平共存的聲音,不論是主動希望或被迫認為,但最終掌握話語權的還是強硬派,也由此導致了衝突的白熱化。車臣在1996年第一次戰爭結束後,原本具有實質獨立狀態,卻因巴薩耶夫(Shamil Basayev)等激進派有意併吞俄羅斯達吉斯坦、策劃多起恐襲,俄方掌權的普京也無意妥協,引爆了第二次車臣戰爭。

以巴雙方曾在1993年簽署《奧斯陸協議》,作為兩國方案的嘗試,但身為激進派的哈馬斯強烈反對,並且持續發動恐襲,更在2007年佔領加沙至今。以色列強硬派也同樣反對履約,右翼更在2000年第二次大起義後成為政壇主流,對以巴問題愈發強硬,兩國方案基本上已名存實亡。如今的以色列與哈馬斯戰爭便是惡果。

第三,經歷國際與區域局勢變化,兩起衝突都發生了質變,不再是單純的民族解放與獨立鬥爭。車臣在巴薩耶夫等人崛起後,其鬥爭性質已從「反對俄羅斯帝國主義」走向「伊斯蘭聖戰」,年輕一代戰士多受瓦哈比主義、薩拉菲主義影響,並且吸引到中東地區「聖戰士」前來參與,甚至在熱戰結束後還持續發動恐襲、招募人員等,讓俄羅斯即便收復車臣,還深陷反恐戰爭泥淖多年。

而以巴衝突一度表現為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對峙,但隨著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在1970年代消退,阿拉伯國家整體放棄了再為這個議題出兵流血的打算,隨後一個個與以色列建交,這便是兩國方案之所以可能的時空背景。然而1990年代中,立場激進的哈馬斯崛起後,其不僅多了「聖戰」的脈絡,還與有意牽制以色列、同樣反對兩國方案的伊朗一拍即合,讓這場衝突逐漸走向以色列、美國與伊朗的代理衝突,同樣導致了問題的複雜難解。例如這次的阿克薩洪水行動,雖有哈馬斯反抗以色列的本土議程,卻也不能否認有伊朗干擾沙特、以色列建交的目的在其中。

總而言之,如今的加沙衝突與當年的「車臣戰爭」相當類似,以色列如果真要攻下加沙,也必然要重走當年俄羅斯的舊路:在付出極高昂的軍事成本後,能得到一大塊殘破地帶,以及不時復起的叛亂、隱入人群的恐襲威脅,而過程中被伊朗動員的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同樣會對以色列形成干擾。

但即便以色列能終結哈馬斯對加沙的統治,戰後加沙的前景與車臣相比,卻是相當不明。據彭博社10月31日報道,美國與以色列正在商討消滅哈馬斯之後的三種方案:第一,由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組成多國部隊,支援由沙特等地區國家組成的委員會暫時監管加沙;第二,參考1979年埃及與以色列和平條約下西奈半島模式,在加沙地帶組建一支由多國部隊和觀察員組成的維和部隊;第三,將加沙地帶置於聯合國的臨時監管下。

簡單來說,以色列根本沒有直接統治加沙的決心與信心,應是擔憂成本過高、恐襲不斷的緣故,所以急著要把統治權「對外發包」。其實在彭博社透露消息前,以色列就曾表示,希望把加沙移交給巴勒斯坦權力機構統治,但後者回應「以巴雙方需要全面的和平願景,約旦河西岸的事必須有個結果,然後連同加沙地帶,共同制定一個兩國方案」,顯然也知道自己在加沙不具代表性,所以無意大方接下燙手山芋。

而在筆者看來,彭博社透露的三種方案,也都有一定的現實難度。先不論加沙民意反應如何、實質監管方需要付出多少安全成本,光是兼管方案的成形就是一大問題:聯合國監管只能是暫時措施,最後必然要移交;阿拉伯國家已因這場衝突被迫疏遠了以色列,如果還答應監管加沙,可能會面臨「幫以色列維穩巴勒斯坦」的輿論成本,就像當今失去民心的巴勒斯坦政府一樣;如果是西方多國部隊監管,安理會表決能否形成共識?且如今連美國都想盡可能減少在中東的挹注,監管加沙除了增加以色列安全外並無實質戰略好處,究竟哪些國家願來自討苦吃?

綜上所述,加沙地區雖在重走車臣戰爭的老路,但在看不到未來統治者的情況下,似乎有些不知為何而戰的迷茫。從這一視角來看,見好就收、在部分地帶建立緩衝區,或許是以色列相對理想的選擇,即便這一做法可能無法阻止哈馬斯未來復起,但比起看不到盡頭的未來安全成本與風險,老對手可能還相對可控。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1.3

以色列哈馬斯重演「車臣戰爭」 問題是誰能統治戰後加沙?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58093?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