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桃源谷芒花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1月是季節更迭的日子,也是一年之中登高山較無颱風、午後雷雨侵擾的日子;更是「禾本科」芒屬植物爭相鬥豔開花的季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台灣「芒草」還帶著詩意,普遍被稱為「芒花」,常見芒草品種約有四種,也是大家較為熟悉的「五節芒」、「白背芒」、「臺灣芒」以及「高山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通常我們在秋冬之際所欣賞開花的芒花,一般都是「白背芒」。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這季節也是東北角「草嶺古道」芒花搖曳生姿、招攬遊客前來一親芳澤的最佳時節!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但是11月也是氣候更迭的日子:季風忽強忽弱、陽光炙熱乍暖、雨絲急驟忽停…,要欣賞婀娜多姿的芒花隨風搖曳,還真的要帶著祖宗修來的福份呢!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註:「草嶺古道」是「淡蘭古道」北路(「官道」)中的一段,為官方修築的越嶺道,所以有「虎字碑」、「雄鎮蠻煙」以及「跌馬橋」等官方遺址!

raw-image
raw-image

※※※※※※※※※※※※※※※※※

raw-image

這回,小烏龜們開啟火車旅遊模式,從桃園搭火車前往賞芒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大溪火車站下車,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大溪線路段,連走「蕃薯寮山」、「單面山」,以及「草嶺山」(又名灣坑頭山)的「桃源谷」山脊線,將最美的草嶺芒花一次欣賞夠!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大溪線」路徑是有名的恐怖路線:不僅在2.5公里內要陡升500公尺,沿途石階更是滿佈青苔,考驗旅人的腳下功夫!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幸好過了「蕃薯寮山」之後,就有了獎賞:雲高風輕、芒花搖曳,剛剛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辛苦都有了回報!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桃源谷」是個漂亮的大草原,迎向東面太平洋的一方有著細膩、柔軟的草皮,背風躲暗的凹地則是開滿著白裡略紅的芒花金穗!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金色陽光的襯托下,隨風搖曳生姿的芒花,正是此時桃源谷最漂亮的美景,更是登山客放慢腳步、競相拍攝、選取角度的最佳去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們一行27人,就這麼在「桃源谷」頹廢了一整天,帶著不捨的心情從「大里天公廟」下山,再度趕搭火車返回桃園,結束一個美好的「火車旅行」!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avatar-img
7會員
237內容數
喜歡隨性單純的旅遊 讓自己遠離喧鬧的城市 享受一下孤獨並與心靈深入溝通 總以為.... 旅遊...也是一種"動態的靈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龍情秘語 的其他內容
登山界流行的「天際線」,讓小烏龜由三峽,沿著大漢溪右岸的起伏山巒,一路走回桃園大溪境內的山豬湖;而鳶山山脈就屬於「台北天際線第九段」其中的一段。
「紫明溪步道」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一條新完成的溫泉步道,並以碎木屑作為防滑鋪面,走起來不僅柔軟舒適,還有淡淡的木頭香味散出,難怪被稱為六星級的步道。
「淡蘭古道」是先民早年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交通路線,也是原住民聯絡各部落或狩獵的路徑。 本文介紹「淡蘭古道中路」最精華,且號稱為香格里拉的「中坑古道」聚落群。
【塔關山】(又名大關山),與【關山嶺山】剛好分踞「大關山隧道」(埡口)的兩側,步道風景也大異其趣。 【關山嶺山】登山步道受到日昇東曬、風雨直接吹襲的影響,1.5公里的步道林木較少、幾無遮蔭,且多是陡坡與碎石; 【塔關山】的登山步道則位在拉庫因溪上游避風處,沿途較少裸露岩壁外,反而多是高聳入雲的鐵杉林
登山界流行的「天際線」,讓小烏龜由三峽,沿著大漢溪右岸的起伏山巒,一路走回桃園大溪境內的山豬湖;而鳶山山脈就屬於「台北天際線第九段」其中的一段。
「紫明溪步道」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一條新完成的溫泉步道,並以碎木屑作為防滑鋪面,走起來不僅柔軟舒適,還有淡淡的木頭香味散出,難怪被稱為六星級的步道。
「淡蘭古道」是先民早年從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交通路線,也是原住民聯絡各部落或狩獵的路徑。 本文介紹「淡蘭古道中路」最精華,且號稱為香格里拉的「中坑古道」聚落群。
【塔關山】(又名大關山),與【關山嶺山】剛好分踞「大關山隧道」(埡口)的兩側,步道風景也大異其趣。 【關山嶺山】登山步道受到日昇東曬、風雨直接吹襲的影響,1.5公里的步道林木較少、幾無遮蔭,且多是陡坡與碎石; 【塔關山】的登山步道則位在拉庫因溪上游避風處,沿途較少裸露岩壁外,反而多是高聳入雲的鐵杉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芒種》其一 種瓜會得瓜嗎? 種芒會得芒嗎? 新月好還是舊月甜? 青月額旁有紅胭脂。 或酸或甜,(望不見的家鄉) 亦甘如飴。(老實地過日子) 捉得到翠綠怡人, 撈起來河邊金黃。 去種,一樹之香芬, 並盤恆紮於心底。 《芒種》其二 未
Thumbnail
在閒聊端午時節,端午預告著盛夏即將來臨,在5月與6月之間,節氣依序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6月初因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意味著稻已經結實成 「種」,吐穗結實的稻子穀粒上會長出細「芒」,因此將這節氣稱為「芒種」。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芒種的意義以及進入梅雨時節的氣候特點。並提到了濕熱之氣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一些中醫養生的小建議。而在古代,芒種也是花神退位的日子...
Thumbnail
想更了解芒種節氣的習俗與由來,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芒種節氣指南。 芒種習俗有哪些?從古至今的芒種習俗 芒種這一節氣的名稱來源於「有芒的作物」如稻谷和小麥的成熟,標誌著農民進入繁忙的收割和播種季節。 以下是幾個從古至今的芒種習俗: 食用新鮮蔬果 芒種時節,正值夏季水果和蔬菜豐收的
Thumbnail
【芒種】 今天6月5日是「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芒種代表在此時稻子結實成「種」,而結實的稻子榖粒上長出了細芒。
Thumbnail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農諺云:「斗指已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穀,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 意指芒種節氣是麥類等有芒的農作物成熟的時節,亦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 芒種,稻穀開始長出細「芒」,稻穗結「種」, 此時氣溫會明顯高升,也常伴有午後雷陣雨。 農業諺語「芒種逢雷美亦
Thumbnail
紫花脈葉蘭 多生長在林下和溝谷陰濕處,紫紅色花瓣高貴優雅、神秘浪漫。  密毛魔芋 具有圓球狀的地下球莖,通常冬天都在地下休眠,約在5月間才陸續冒出頭,從球莖與葉柄,總花梗間長出細長白色的鬚根,新芽先開花後長葉。 花梗形狀像長槍是目前臺灣最高的花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台灣各地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自1月至12月都有不同種類的花海或變色植物可欣賞,想好明年要去哪裡追花嗎?來看看每個月份的花季,提早計畫賞花趣!(★小提醒:因花期易受天候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敬請把握賞花期前往!) 1月:梅花、油菜花 《梅花》 寒冷的冬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不經一番寒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芒種》其一 種瓜會得瓜嗎? 種芒會得芒嗎? 新月好還是舊月甜? 青月額旁有紅胭脂。 或酸或甜,(望不見的家鄉) 亦甘如飴。(老實地過日子) 捉得到翠綠怡人, 撈起來河邊金黃。 去種,一樹之香芬, 並盤恆紮於心底。 《芒種》其二 未
Thumbnail
在閒聊端午時節,端午預告著盛夏即將來臨,在5月與6月之間,節氣依序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這四個節氣。6月初因有芒作物開始成熟,此時亦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意味著稻已經結實成 「種」,吐穗結實的稻子穀粒上會長出細「芒」,因此將這節氣稱為「芒種」。 關於端午節起源的說法眾多,較普遍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芒種的意義以及進入梅雨時節的氣候特點。並提到了濕熱之氣對身體的影響,以及一些中醫養生的小建議。而在古代,芒種也是花神退位的日子...
Thumbnail
想更了解芒種節氣的習俗與由來,歡迎點擊到一杯三十閱讀完整的芒種節氣指南。 芒種習俗有哪些?從古至今的芒種習俗 芒種這一節氣的名稱來源於「有芒的作物」如稻谷和小麥的成熟,標誌著農民進入繁忙的收割和播種季節。 以下是幾個從古至今的芒種習俗: 食用新鮮蔬果 芒種時節,正值夏季水果和蔬菜豐收的
Thumbnail
【芒種】 今天6月5日是「芒種」。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芒種代表在此時稻子結實成「種」,而結實的稻子榖粒上長出了細芒。
Thumbnail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 農諺云:「斗指已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穀,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 意指芒種節氣是麥類等有芒的農作物成熟的時節,亦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 芒種,稻穀開始長出細「芒」,稻穗結「種」, 此時氣溫會明顯高升,也常伴有午後雷陣雨。 農業諺語「芒種逢雷美亦
Thumbnail
紫花脈葉蘭 多生長在林下和溝谷陰濕處,紫紅色花瓣高貴優雅、神秘浪漫。  密毛魔芋 具有圓球狀的地下球莖,通常冬天都在地下休眠,約在5月間才陸續冒出頭,從球莖與葉柄,總花梗間長出細長白色的鬚根,新芽先開花後長葉。 花梗形狀像長槍是目前臺灣最高的花
Thumbnail
月桃是台灣原生種的芳香植物,是端午的民俗植物、也是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物質匱乏與醫療不開化時代,台灣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本文主要介紹月桃的鄉野傳奇與涵蓋從葉、花、根、心的月桃全料理。
台灣各地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一年四季自1月至12月都有不同種類的花海或變色植物可欣賞,想好明年要去哪裡追花嗎?來看看每個月份的花季,提早計畫賞花趣!(★小提醒:因花期易受天候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敬請把握賞花期前往!) 1月:梅花、油菜花 《梅花》 寒冷的冬季是梅花盛開的時節,「不經一番寒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