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行經山野,目光總會被叢生在山麓間那纍纍披垂、如穗亦如珠的花蕾,一襲素淨中迸出一兩朵冶艷至極的唇瓣給強烈吸引,從此就深深記住這種奇特花卉的芳名—月桃。
再來就是2008年有一則奇特的報導:
恆春一個80多歲的老婦人上山採菇時失蹤了。五天後被墾丁國家公園巡山員發現時,老婦人說她遇到魔神仔,一個很高大的紅髮婦人向她要內褲,她不給,紅髮婦人就一直跟著她。為了躲避魔神仔,她只好一直往山裡走而迷路。
奇怪的是紅髮魔神仔不但沒有傷害她,甚至於教她吃月桃心止飢。後來她被要內褲的魔神仔吵得不耐煩了,最後只好把內褲脫下來給她。老婦被發現時果真沒穿內褲,而且身上還有不少月桃心。
看到這則新聞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因為曾有山上人家告訴我:如果在山上突然感覺背脊發涼,要趕緊把內褲戴在頭上(見〈山魅疑雲〉一文),當時只覺得荒誕不經,如今看來這似乎不是空穴來風的無稽之談。其中最讓我感到奇特的是,魔神仔竟會教人吃這種鄉野常見的月桃心止飢救命。
月桃的芳香與療效,對於早期的台灣先民來說,是用來排濕化濁、緩解瘴癘之苦的保健植物。只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月桃茁莽的野性漸漸變成討人厭、欲除之而後快的野草,也漸漸在人們的記憶中給淡忘了。
月桃最具藥性的部分是月桃種子,又稱為「本砂仁」,辛、澀、溫,有治心腹冷痛、胸腹脹滿、痰濕積滯、嘔吐腹瀉等功效。
在台灣早期醫療不發達的時期,翹鬍子仁丹是風行一時的日本成藥之一,有提神醒腦、健胃殺菌,專治腸胃問題、肚子痛。月桃籽就是「仁丹」其中一味成分,甚至在當時被譽之為萬靈丹。
芳香植物自古以來就是用來辟邪,以及作為人神的溝通之物。在台灣早期的端午習俗,月桃是重要的節物。清代文人朱仕玠在〈瀛涯漁唱〉一詩提及台灣端午習俗:「角黍懸蒲俗共誇,漫驚蹤跡滯天涯。海東五日標新樣,兒髻環簪虎子花。」傳統端午,家家戶戶除了會懸掛用來辟邪淨身的菖蒲、艾草外,具有馨香味的月桃也是端午重要節物,葉子除了被拿來包粽子(角黍),月桃花(虎子花)也會簪在兒童頭髮上。
如此想來,這位教人食用月桃心的神靈,大概不是那種迷惑人們心神的魔神仔,否則怎會教人食用辟邪的香草呢?這不禁讓我懷疑,老婦所遇到的或許比較像是屈原筆下披戴著一身香草的「山鬼」也說不一定?至於祂為何執意要老阿嬤的原味內褲,這就讓人想不透了。
一身是寶的月桃,全株都可被使用。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台灣的先民,無論是漢人還是原住民,對月桃都有太多的索取,而月桃就像大地之母,以她強健的生命力、寬闊的胸襟、噴湧的奶水,慷慨地滋養這塊土地的子民。以下介紹涵蓋從葉、根、花、心的月桃全料理。
除了一般人熟知的用月桃葉襯粿或包粽會有特殊香氣的月桃粽外,月桃葉也可以做成涼麵。
2.月桃塊莖
長得像薑的塊莖也可以加入排骨燉煮,是營養缺乏年代大人給小孩「轉大人」的補品。也曾看過有朋友分享月桃塊莖燉雞治胃病。月桃塊莖據說也有去瘀消腫與消炎止痛的功效,花奴先生回憶起小時候家人腳受傷腫了一大包,還特意到山裡去掘月桃的塊莖回來搗碎外敷呢。
3.月桃花瓣
肥厚的月桃花,文獻上記載早期有人用來燻焙成假的桂圓乾,這也觸發了我們用月桃花來做蜜餞的靈感。取用月桃花顏色鮮艷的唇瓣部分(外部白色的苞片太硬棄置不用),於鍋中加入蜂蜜煎煮至軟化即可。鮮豔的唇瓣,生食的味道其實也不錯,頗有一股月桃特殊的清涼辛辣口感;用蜜煎煮過後,滋味加倍芳馨,嚐起來帶著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涼香甜滋味,製作簡單又好吃,相當值得一試!
而把「月桃花蜜餞」拌入甜糯米糕中,就成了一道口感軟糯,沁人心脾,富含月桃花香氣的「月桃花糯米糕」了!
4.月桃心
此外,月桃心是原住民傳統的十心菜(黃藤心、棕櫚心、檳榔心......)之一,具有月桃的特殊香氣,適合與魚肉類等較為腥羶的食材一起烹煮,別具風味。不過採集月桃心時,宜取月桃莖的中段(上下兩端纖維質較為粗硬,不適合食用),須層層剝除外層葉鞘,只取中間的嫩心,可與山豬肉同烹;據說月桃心也有驅除蛔蟲的功效。
至於剝除的葉鞘也不會浪費,原住民朋友還會拿來編繩索、編草蓆、籃子、帽子等,月桃天然材質和成分可以吸汗抗菌,
看了月桃這麼豐富的用途,著實讓人嘆為觀止!如果要票選台灣意象,相信月桃是不遑多讓的!曾經聽過有人說:月桃的台語發音近似「硬桃」,頗有台灣人硬頸精神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