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變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到聰明乖巧的孩子,人們會說來報恩的。生到障礙多重的孩子,人們會說來討債的。這是人之常情,沒有人想被拖累,就算是親如父母子女。偏偏有一些特別的緣份,如果沒有用「拐彎末角」的方式來聚,兩肇的緣份就沒有辦法開花結果,人生就會白來一遭,功課留到下一世重寫,浪費時間又苦不堪言。


有一個老爸爸,八十二歲了,年輕時做過很多工作都不成功,後來跟一位外省老師傅學習手工黑糖饅頭和麵條,沒想到一做就成功,還能靠揉麵糰工夫娶妻生子、養家活口。


老爸爸生了七個小孩,生到第三個孩子時,因為忙於工作,沒發現孩子發燒送醫未及傷到智力,從此老三就比一般人反應慢,說一做一,說二做二,不說不做。老爸爸心疼老三,時時刻刻把老三帶在身邊,教她揉麵糰、炸油條、炒菜、煮麵,她很天真,老爸爸怎麼教她就怎麼做,不喊苦、不抱怨,再累也是笑得一派天真無邪。


店裡不忙的時候,老爸爸與老三會推著小推車沿街收垃圾,一天收個兩三趟,回到家又忙著整理與分類,父女倆忙得既同心又開心。老爸爸說,小時候他的爸爸常對他與其他兄弟姊妹說,既然做了人,就是要盡力把道德做好做滿,不能敷衍。老爸爸帶著老三做公益行善修德,在付出的過程中一同把道德圓滿了。


老爸爸很感恩老三來到他的生命中,如果沒有老三,他無法更深入體會生命的苦處,以及人性中應有的善解與柔軟。老三的誕生,擦拭了老爸爸多生累劫以來的心鏡,讓他知道稍微蒙塵就要趕緊擦拭,直到本性發光,任何塵垢都沾染不上。老爸爸說,他就是做到不能做的那一天,老天爺如果跟他說夠了、差不多了,那他就是回去了,不奢不求,不罣不礙,一切簡簡單單。


老爸爸說,老三以肉身示苦,渡化了他與家人。


#有愛沒礙

#對礙善解包容

#渡親

    avatar-img
    50會員
    1.1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柳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印度恆河的兩邊石階上,每天超過二百具屍體火化,對當地人來說,恆河是聖河,人死後都要回歸聖地。印度人對於死亡這件事並沒有像華人那樣忌諱與悲傷,相反的,當親人遺體在一旁焚燒,親屬也在一旁歌舞歡唱,好似祝賀親人離苦得樂。
    有一個女孩,出生僅三天父母就把她托給山上的阿公阿嬤撫養,隔代教養下的女孩從小沒有雙親呵護,只有年邁的阿公阿嬤陪伴長大。小女孩很孤單,很想念父母,每想一次就哭一次,在家裡想到就躲到房間流眼淚,在學校想到就蹲在樹下哭,次數多了,老師發現了。
    有人說,當父母都不在了,家也就散了。也有人說,父母在,手足是親人;父母不在,手足是親戚。與父母手足的緣份各家演繹皆不同,有的人家確實如上述所說曲終人散了,有的人家卻因此更加緊密更珍惜彼此感情。走過人生路近半百,也接觸不少案例,我想關鍵在於我們的心量。
    小時候住鄉下,四周都是農田,放學回家不是在田裡玩泥巴,就是跟鄰居拿稻桿子互打,功課有時寫有時沒寫,爸媽從頭至尾採放牛吃草政策,所以功課好或不好,在我家不是重要事。
    由民間機構舉辦一場聯誼活動,參與的男男女女盛妝打扮前來,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活動中找到未來的另一半。
    只有少部份的人與自家人結的緣份統統是好的,所以生活在一起很融洽,彼此都能夠互相幫忙、互相成就、互相砥礪。而大部份的人與自家人的緣份都是好壞摻雜,比如跟爸爸是善緣、跟媽媽是違緣,因此在溝通上難免爭執冷戰惡言相向。
    印度恆河的兩邊石階上,每天超過二百具屍體火化,對當地人來說,恆河是聖河,人死後都要回歸聖地。印度人對於死亡這件事並沒有像華人那樣忌諱與悲傷,相反的,當親人遺體在一旁焚燒,親屬也在一旁歌舞歡唱,好似祝賀親人離苦得樂。
    有一個女孩,出生僅三天父母就把她托給山上的阿公阿嬤撫養,隔代教養下的女孩從小沒有雙親呵護,只有年邁的阿公阿嬤陪伴長大。小女孩很孤單,很想念父母,每想一次就哭一次,在家裡想到就躲到房間流眼淚,在學校想到就蹲在樹下哭,次數多了,老師發現了。
    有人說,當父母都不在了,家也就散了。也有人說,父母在,手足是親人;父母不在,手足是親戚。與父母手足的緣份各家演繹皆不同,有的人家確實如上述所說曲終人散了,有的人家卻因此更加緊密更珍惜彼此感情。走過人生路近半百,也接觸不少案例,我想關鍵在於我們的心量。
    小時候住鄉下,四周都是農田,放學回家不是在田裡玩泥巴,就是跟鄰居拿稻桿子互打,功課有時寫有時沒寫,爸媽從頭至尾採放牛吃草政策,所以功課好或不好,在我家不是重要事。
    由民間機構舉辦一場聯誼活動,參與的男男女女盛妝打扮前來,每個人都希望能在活動中找到未來的另一半。
    只有少部份的人與自家人結的緣份統統是好的,所以生活在一起很融洽,彼此都能夠互相幫忙、互相成就、互相砥礪。而大部份的人與自家人的緣份都是好壞摻雜,比如跟爸爸是善緣、跟媽媽是違緣,因此在溝通上難免爭執冷戰惡言相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對爸爸最印象深刻的樣子,就是他常常會有出奇不意的語調說出一句slogan:「我們家有three個小寶貝!」(我們家有三個小孩)😂。這是我記憶中爸爸最「活潑」時候。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李家有三個孩子,老大文潔在差3歲的弟弟跟差五歲的妹妹相繼出生後,就開始聽到「老大要懂事」、「大的要讓小的」的要求。而事實上,她也僅是個沒幾歲的小孩子而已,她不懂為什麼要被差別對待。 從未懂事開始,「老大要懂事」這句話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緊緊套在她的身上。
    Thumbnail
    一個溫馨的故事,兒子回來了,帶來了禮物孝敬父母的心意。作為父母,最令人開心和欣慰的事情莫過於看到自己培養出一位有才情、懂得感恩的子女。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時候對爸爸最印象深刻的樣子,就是他常常會有出奇不意的語調說出一句slogan:「我們家有three個小寶貝!」(我們家有三個小孩)😂。這是我記憶中爸爸最「活潑」時候。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母親獨于二叔,身為家中老大的于爸爸,不僅一人事業有成,在娶妻生子的同時。還依照父母的意願幫助老二老三創業,連同老宅新房婚事都被迫包辦。 甚至連老父後事也一力承擔,就當于爸爸一家人以為終於塵埃落定時。 于二叔,病倒了。 于媽媽為了苦惱的于爸爸,她決定要站出來幫忙。但這個決定,卻
    Thumbnail
    有記憶以來我的爸媽都忙著農事,根本沒時間也不懂得跟我談心,我也就養成事情都自己解決,不要再有事情讓他們煩心,然後就認為要乖、要聽話、會做事,才會被大人喜歡。 當時我也認為這樣的乖、聽話、能幹蠻好的,是會被認同跟肯定,於是我就帶著這個信念在教導兒子,期望跟兒子可以跟我一樣,可以被稱讚跟看重。 兒子
    Thumbnail
    李家有三個孩子,老大文潔在差3歲的弟弟跟差五歲的妹妹相繼出生後,就開始聽到「老大要懂事」、「大的要讓小的」的要求。而事實上,她也僅是個沒幾歲的小孩子而已,她不懂為什麼要被差別對待。 從未懂事開始,「老大要懂事」這句話就像一道無形的枷鎖,緊緊套在她的身上。
    Thumbnail
    一個溫馨的故事,兒子回來了,帶來了禮物孝敬父母的心意。作為父母,最令人開心和欣慰的事情莫過於看到自己培養出一位有才情、懂得感恩的子女。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
    Thumbnail
    40多歲的阿雄,上有三個姐姐,他是爸爸50多歲時,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當然自幼就備受寵愛,還好他沒有許多獨子的通病,不但沒有恃寵而驕,反而非常又孝順,成家後還是堅持住老家裡,好方便照顧父母。   如今,爸爸也邁入90高齡了,由於行動不便,加上有中度失智,阿雄擔心白天上班時,爸爸一個人萬一有狀況沒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困難抉擇時的善良和正確之間的抉擇。作者分享了她和家人的一些個人事例,並提出了一些對於教導孩子和與年長家人相處的感悟。藉由這些真實生活中的例子,希望能啟發讀者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抉擇時,選擇善良。
    Thumbnail
    回到小時候的地方,父母不在了,現在是自己另外的家,雖然是個好地方,但人際關係還是拿捏的不好。首先就是稱呼,誰是誰,誰是某某伯叔嬸,我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就得報上老爸媽的名字。這種情況,真的很難熱絡起來,還好有幾個好鄰居,明明年紀與我們相差不遠,卻是輩份差一大截,雖然知道是怎麽叫才有禮貌,才不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