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閱讀時間 ‧ 約 12 分鐘

我所理解的大圓滿法

「大圓滿法」被藏傳佛教,特別是寧瑪派,認為是佛陀所有的教授中最高深的佛法,不能被輕易傳授,而且必須被保密。以我淺薄修持的經驗來說,對於這樣的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既是對的,也是不對的。對的原因是因為相較一般世間的觀點,大圓滿的見地才是究竟的;不對的原因,是這樣的見地與修法,不僅僅是存在寧瑪派自認為的大圓滿法裡而已,它實際上是遍布在整個大乘佛教之中,處處可見它的蹤跡;換句話說,大乘佛教中的任何一個教法,沒有不是大圓滿法的,與寧瑪派所強調的大圓滿法,唯一的差別只不過是沒有冠上「大圓滿」這三個字而已。

什麼叫「大圓滿」呢?「大者,無外,謂之大」,所以大可以理解為無所不包,也可以理解為絕對、究竟。事實上「大圓滿」這個名詞是相較於「圓滿次第」來說的,在圓滿次第的層次中,「圓滿」與「不圓滿」是互相對立的,是有一個「圓滿」不同於另一個「不圓滿」,這二者之間是不一樣的,而大圓滿之所以比圓滿次第的見地「大」,就是要告訴我們:不論是圓滿也好、不圓滿也好,它們的本質都是圓滿的,沒有哪一個是不圓滿的。它超越了相對的概念而是絕對的;換句話說,一切本來就是圓滿清淨的,並不是因為你修持了佛法之後,才變成圓滿清淨的,這就是大圓滿的真正意義。

同樣的,與圓滿次第相較,還有一個「生起次第」,一般的看法是認為生起次第與圓滿次第是不同的,但事實上生起次第就是圓滿次第,圓滿次第並非不同於生起次第,正如《心經》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生起次第,空則是圓滿次第,究竟的見地是色空不二的,所以可以知道顯宗的《心經》是大圓滿法;《金剛經》說:「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也是大圓滿法;《華嚴經》中說:「若人欲了知,三是一切佛,應觀法界相,一切唯心造。」這不正是阿秋法王所說:「相即是心,心即是相」的大圓滿無上心法嗎?甚至《地藏菩薩本願經》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都是大圓滿法。

《心經》、《金剛經》等等屬於般若部的經典歸屬於大圓滿法,學習傳統大圓滿法的修行人或許還可以理解,勉強接受。那為何《地藏菩薩本願經》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也是大圓滿法呢?在《地藏菩薩本願經‧地獄名號品第五》中,地藏菩薩解釋說為何有各式各樣不同名稱的地獄,「此皆是南閻浮提行惡眾生,業感如是。」從這句話可以知道,地獄是會因行惡而生,所以也會因行善而滅的;不管是業也好,還是地獄也好,既然是會生會滅、會變化的「東西」,說明它們是無常性;無常性,就是沒有固定不變的性質,說明它們不存在真正的本質,是沒有真正的本體的,所以它們只能是空性的。換句話說,無常與空性是同義詞,無常就是空性,空性必然無常;雖然地獄與業的本質是空的,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得到它們的顯相。顯相的出現,依靠著「緣」,也就是必要條件,地獄要能夠顯現出來的必要條件,就是「行惡」;行惡就能讓地獄生起,行善則地獄不會顯現,所以地獄是「緣起性空」的。

既然地獄道是如此,其餘五道也是如此;而娑婆輪迴若是如此,則淨土涅槃亦必是如此,因此可知所有的顯相都是無常的,一切顯相的本質都是空的;「好的」顯相與「不好的」顯相本質都是空的,既然本質都是空的,說明它們究竟上並沒有差別;沒有差別,意味著顯相之間是平等的;既然彼此之間是平等的,也就沒什麼是圓滿的,而什麼是不圓滿的。這不也就是大圓滿的見地嗎?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觀世音菩薩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根據經文,菩薩可以現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毘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童男、童女身;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身來度化眾生。如此這麼多身,哪一個才是菩薩的真身呢?答案是:「都是,也都不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既然可以變化出各種身相來度化眾生,說明觀世音菩薩的真身是空性的,是不存在的;相反的,如果菩薩真的有「固定不變」的真身,必定不能變化出各種身相,也不能度化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的本體只能是空的。然而觀世音菩薩雖然本體是空的,但是度化眾生的悲願是存在的、妙用是存在的;只要眾生與菩薩的悲願相應,菩薩就會顯現出該位眾生所能感知到的身相來度化他(妙用),這也是大圓滿的究竟見地「本體空、自性明、力用周遍無礙」。

所以凡是涉及到「緣起性空」這個見地的經典,都可以說是大圓滿法。「大圓滿見」其實就是「緣起性空」;所謂證悟成佛,也只是對「緣起性空」有真實的體驗,並且再也不忘失這個道理而已,並不是什麼特別新奇的事情,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情。

那什麼叫「緣起性空」呢?事實上,緣起性空的前面加上「諸法」二字,就能更好理解,完整來說就是「諸法緣起性空」;那什麼是「諸法」呢?諸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包括影像、聲音、氣味、味道、質地,以及我們對這些「外境」在內心生起的想法與情緒。而這一切的出現都是因「緣」而生,緣就是必要條件(緣就是「業」,業是緣的另一個代名詞),當某一個現象所需要的條件具足了,相應的現象就一定會生起出現,所以稱之為「緣起」。換句話說,緣起指的也就是我們一切的感受;然而這一切雖然能夠被我們感受得到,但它們的本質(性)卻不是存在的;一旦條件不具足,現象馬上消失,所以說現象是「性空」的。

如果再細究的話,實際上能夠感受這一切、具有了知能力的,除了我們的心之外,再沒有其他東西可以具有這樣的能力;而心所感受到的也僅僅是感受本身而已,並非在感受之外,還有一個可以被感受的本體。簡單說,就是所有的現象都是在我們的心之中被生起,同時被心感受到;生起這些現象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感受到這些現象的也是我們自己的心,現象生起與感知是同時發生的(這就是明);再用更簡單的方式來說,現象就是心,心就是現象,二者並無分別。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了,這一切就只是這樣子而已。

傳統大圓滿的核心修法有二個,一個是本淨立斷,一個是任運頓超。立斷修持的目的就是要實證心(現象)是「性空」的;本淨,就是本來清淨的意思,什麼是本來清淨?本來清淨就是本來是空的,因為本來就是空的,所以無染、也無法染,因此稱為本來清淨;換句話說,本淨就是空性的另一個用語。而修持頓超的目的則是要實證現象是「緣起」的,特別是所謂「清淨的顯相」,比如諸佛、菩薩、淨土…等等。如果沒有先實證一切感受都是空性的,並且達到相當穩定的程度,就貿然去修頓超,很容易就會認為所見到的淨相是真實存在而產生強烈的執著,如此一來就「任運」不了。所以認識一切為空性的立斷修持,要遠比生起現象的頓超修持來得重要得多了;只修持立斷而不修持頓超,完全沒有關係,是可以解脫的,但只修持頓超而沒有修持立斷,則肯定解脫不了。事實上,立斷修持達到究竟,也必然圓滿了頓超的修持。

有時候我們也喜歡用另一個名詞來說明究竟的境界--「明空不二」,實際上明空不二就是緣起性空,這二者除了文字不同外,意義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可以說一切都是緣起性空的,一切也是明空不二的;不管我們有沒有修持佛法,都不會影響這一切是緣起性空,或是明空不二的,所以緣起有時也被稱之為「光明」,而光明指的就是覺知與顯相。以三身來說,法身是覺空不二,而報化二身則是因為有顯現,所以稱之為明空不二;我們也可以這樣說,我們目前所感受的一切都是報化二身,特別是化身;所以三身從一開始就已經具備而且是圓滿的。這也是大圓滿的真實意義。

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花時間、花力氣修持呢?需要修持的原因是因為雖然一切本來就是緣起性空、是明空不二、是本來就圓滿清淨的,但是沒有經過修持,就不能真正體驗到這個事實。如果只是流於文字上的討論或是腦袋中的想法而沒有實際體驗,這就如同是走進餐廳,看著菜單上的美食照片一般,照片上的美食並不是真正的食物,所以對於填飽肚子是一點幫助也沒有的;我們無法只依靠知道有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好吃,就能得到飽足,我們還必須把那些東西吃下去才能真正不餓。如同這個道理,雖然在知識上面,知道一切原本就是圓滿的,但是如果沒有依靠修持去親自驗證的話,「一切都是本來清淨圓滿的」僅僅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想法、一個念頭而已,這跟我們想吃東西、想玩、想睡覺這一類庸俗的念頭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心中的念頭總是變來變去,完全不穩定,不穩定意味著不可靠,不可靠就不能產生作用,這就是我們還是必須要老實去修持的原因。

沒有修持,見地就不能穩固,就不能完全融入於心而不忘失(忘失見地就是無明);見地沒有穩固,遇到境相生起時,我們就會被境相帶走,從而受苦、受樂,無法自己作主,無法自在;如此一來,跟沒有聽過這些道理、沒有修持佛法的眾生相比,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修持密法的人因為自己有幸修持密法,莫名地產生了傲慢的心態,經常瞧不起顯宗的修行者,乃至於沒有修持佛法的凡夫,其實這樣做實在是沒必要,同時也很可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真的因為修持密法而解脫自在了,或許還可以自豪一下?但是如果沒有,即使自己號稱「我是修大圓滿法的修行者」,那跟在地上爬的螞蟻又有什麼區別呢?況且真正修持大圓滿的瑜伽士是不可能生起傲慢心的,即使偶而生起了,也能在生起的同時認出傲慢的本質是空的,讓傲慢這個念頭立即解脫,從而顯現出智慧。

最後,我想要再強調一次的是:大圓滿法事實上是遍布整個大乘的經典,並不是只存在金剛乘的密續之中,更不是寧瑪派自己認為的大圓滿法才算是大圓滿法。或許趨入見地的方式,彼此之間會有些許的差異(事實上,細究起來,也沒有太大差別),但是見地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差異,也沒有高下之分,都是要實證「緣起性空」、要實證「明空不二」、要實證「本來的清淨圓滿」。

或許大圓滿某些形式的修法要保密,但我覺得大圓滿的見地是越多人宣講越好、越多人知道越好,佛陀不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一切是「緣起性空」、「眾生本具智慧德相」才現世說法的嗎?如果連見地都不能說,那有沒有大圓滿法其實也無所謂了,反正絕大多數的人也不可能知道;再者,蓮師也說過:「見地要比天還高,行為取捨要比青稞粉細」,如果已經知道的人不說,那普通人還有誰能夠知道真正的見地呢?我想只要我們在宣講見地的同時(當然自己要先實證),不斷地強調行為要遵循因果律則,事實上大圓滿的見地也就沒有什麼不可以說出來的。

此外,正因為大圓滿的究竟見地與顯宗緣起性空的見地是一樣的(或者說大圓滿的見地本就遍布顯密二宗),所以漢傳佛教許多方面,特別是禪宗的論典公案,很多時候看起來與藏傳佛教的大圓滿、大手印並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有些沒有修持大圓滿法的念佛人,口中也能說出大圓滿的見地。因此,大圓滿法很殊勝,但並不侷限在冠上「大圓滿」三個字的教法之中而已,而是遍布整個大乘經典,也不是非得一定要依靠立斷、頓超才能算是修持大圓滿;只要認識了心性,即使是修持一句「阿彌陀佛」而已,也是修持大圓滿;大圓滿與大圓滿法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特定的東西,它如同虛空一般,是廣大無邊、無所不在的,它是真正「利美」的,只是我們能不能認得出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