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是特殊生,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學生經過校內鑑定流程,取得正式特殊生身份後,資源班老師可以做些什麼呢?這幾天正在經手一個剛成為特殊生的個案,趁著記憶鮮明趕快記錄下來:


聯繫家長及導師

確認家長及導師知道特殊生身份可以運用的資源有哪一些。邀請家長、導師及相關人員共同討論,會議中針對學生需求及可能性進行交流。


特殊生障礙類別解讀

在這場會議中我會帶著大家再次回顧特殊生取得身分的原因,例如:這位學生是取得學習障礙混合型,我會再次說明當初蒐集的資料及相關鑑定辦法,讓家長及導師更清楚這個身分代表的真正意思。這部分很重要,大部分人很難清楚是如何在學校跑流程,最後取得身分,幫助相關的人了解這項資訊,可以有效降低彼此之間的理解摩擦。


成為特殊生之後呢?

1.學校接收及會議確認:

讓家長知道,等鑑定的正式公文到校後,學校會在既定的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中進行報告,讓學校知道校內有新確認的特殊生,也會讓學校知道,我們會如何幫助這位特殊生運用資源。

我們學校也會召開校內轉銜會議,聯繫特殊生所有科任老師,幫助科任老師理解學生學習特性。


2.相關註記

特教通報網會有小孩的障礙類別及鑑定文號註記,幫助教育系統更快速辨識特殊生。在校內部份,會納入我們學校的特殊生系統,每年都會由個管老師進行各項資料蒐集及歸檔:課程活動紀錄、親師溝通、評量調整、專業團隊服務、視需求入班觀察等


3.評量調整

擁有特殊生身份之後,定期考之前,特教組皆會調查特殊生是否需要進行特殊考場申請及試卷重製等評量調整措施。資源班老師及任課老師們審核考卷後,會先評估這份考卷是否能夠考出案生真實力,再進行調整。例如:老師審核後,發現題目有點多,擔心專注度弱的特殊生會寫不完,就可以申請特殊考場,讓特殊生延長時間將考卷寫完。


4.個別化教育計畫,簡稱IEP

幫助導師及家長更瞭解個別化教育計畫。對我們來說,這份個別化教育計畫最重要的事情為:設定目標、整體趨勢及法定會議。

(1)先談設定目標:

通常是有在資源班上課的科目,我們才會設定個別目標,例如:學習策略課,會有相關的目標為:「能夠說出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生活經驗」或「定期評量後,能夠分析自己學習的優弱勢。」目標會與課程內容相扣,透過目標檢測課程內容是否有達標,期初時共同確認目標,期末時共同檢核達成程度。

(2)再談整體趨勢

IEP資料中有許多法定要填寫的項目,其中有一項目是學生能力現況,裡面會記錄學生認知能力、情緒等以及學生各科表現。我剛開始擔任特教老師時,沒有看懂這部分的重要性,總是很簡略、憑印象的紀錄。後來有家長直接向我表達,這部分的資料對她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可以看到學生每年的進步或退步趨勢,我才明白,這部分的資料對於人不在學校、無法掌握小孩實際學習狀況的家長來說,確實很重要。

(3)法定會議

成為特殊生之後,我們學校一學年會幫特殊生召開三次IEP會議。通常會是上學期初、上學期末以及下學期末。在每一學年的期初時,資源班老師會與導師及家長說明課程以及擬定的目標,取得共識後就開始執行。期末的時候,再將目標執行狀況提出討論。

這部分我之前也不夠落實,起初我一直認為執行目標是我自己的責任,現在我才明白,應該要在會議中將目標提出討論,家長及導師才會更清楚現在資源班的執行的重點是什麼。


5.關於重新鑑定

擁有了特殊生身份,除非中間需要更改障礙類別,不然會一直維持著特殊生身分直到六年級要升國中時,才會再重新鑑定確認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家長也時常會問,有了身分,一定要去資源班上課嗎?有了身分之後,代表教育上有需求,我們會依照學生的狀況幫忙,不一定只有上課才幫的上忙,但是有了特殊生身份,小孩的課程會比較有彈性,例如:在班上學習感到吃力,可以利用早自修來資源班參加學習策略課程;數學課程明顯落後,可以在學校安排之後,到資源班參加小組的數學教學。


6.個管老師

成為正式特殊生之後,小孩會多一位資源班的個管老師,有關小孩的特教資源運用及相關疑問,家長可以優先詢問該個管老師。個管老師也會與導師密切聯繫,確認特殊生在班上適應、評量調整及協調會議等事項。


針對「這位」特殊生,可以怎麼做

許多家長,此時會開始到處查詢有關學生障礙類別的教法及做法,但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同樣的障礙類別,不代表需求都一樣。一樣都是學習障礙,需求一定也差異相當大。我們必須看懂小孩的優弱勢,重點在於弱勢不需要直接放手,試過各種策略及努力再談放棄,更重要的是,要更用力指出小孩的優勢。

對於學習障礙小孩來說,努力只是基本盤。家長必須陪著小孩過關斬將,成為有力的後盾,幫助小孩拓展視野,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學習機會,比起用力拉住學業成績,還不如花更多的力氣陪孩子解讀這些挫折。

我也會針對小孩的弱勢能力給予過往教學經驗的建議,也會試著從鑑定報告中看見優勢,並且再次的提醒家長小孩的可能性。

raw-image


後記

我看見這對家長從一剛開始的無助、擔心到後來的堅強面對,家長們很珍惜每一次的會議,會議中流露出來的訊息都讓我感受到為人父母的強大。

我一再提醒自己的,每位個案都特殊,每個家庭都有故事,老師及家長能共同發揮合宜的同理心,建立起友好合作關係,對小孩來說,是最大的幫忙。



avatar-img
49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灰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每次來上課都會帶著數學習作跟作業簿,原因是,永遠有追不完的訂正,一樣的題目一錯再錯。訂正到一半,她就會表示她不想訂正了,她想要留回家再訂正。但大家都知道,回家根本不會訂正,原因是,她已經講過太多次一樣的話了...
這位男學生,詢問他意見總是會回答:「好好好!都可以啊!」即便是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也會都會一口答應。很少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也很怕說出真正的想法會有衝突。 我決定和他聊一聊。
「這一題有人要說說看想法嗎?」台下學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太多話,並且發表的內容大多跟題目無關,這類學生最不缺存在感;另一類則是,一不小心,你會以為他今天沒有來上課,徹底安靜就是他的超能力。 這篇先紀錄,話太多的小孩。 too much 我們很常遇到這類小孩,很樂意分享想法、生活及他想說的話,但
我跟學生們上課在談解決生活情境的問題,學生們提出了他們的困惑,我們在課堂中談論可以怎麼看待人際。但是這個課程,卻讓人誤會我們一起在說其他學生的壞話,我除了無奈之外,也意外了開啟了一系列減壓的實作,想不到這個契機,讓我頓悟了,書上知識,就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的啊! 壓力上升 我聽到同事說,家長對於課
特教老師一直為學生的脫序行為疲於奔命?我比較幸運,倒沒有這種感受。但是,也會有被困住、動彈不得的感覺。當家長或導師向我們反應學生狀況時,我們多半會開始盤點系統上出了什麼問題。例如:導師反應學生最近在班上暴衝次數多,情緒大起大落。我們會開始問學生本人、問家長、甚至問課後安親班,試著找出「相關」的原因,
「鼓勵那位小孩?我沒辦法!他事情都沒有做好,我稱讚他,對其他小朋友不公平啦!」老師說著。當然不是希望導師沒來由地亂稱讚一通,做錯事也按小孩讚,只是希望,不要只從一個面向看這位小孩,小孩有在努力、有其他的面向或可能性,也正等著我們發現。但這美好的光景,在現實學校生活中,還真的很困難啊... 白紙
她每次來上課都會帶著數學習作跟作業簿,原因是,永遠有追不完的訂正,一樣的題目一錯再錯。訂正到一半,她就會表示她不想訂正了,她想要留回家再訂正。但大家都知道,回家根本不會訂正,原因是,她已經講過太多次一樣的話了...
這位男學生,詢問他意見總是會回答:「好好好!都可以啊!」即便是做一些他不喜歡的事情,他也會都會一口答應。很少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也很怕說出真正的想法會有衝突。 我決定和他聊一聊。
「這一題有人要說說看想法嗎?」台下學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太多話,並且發表的內容大多跟題目無關,這類學生最不缺存在感;另一類則是,一不小心,你會以為他今天沒有來上課,徹底安靜就是他的超能力。 這篇先紀錄,話太多的小孩。 too much 我們很常遇到這類小孩,很樂意分享想法、生活及他想說的話,但
我跟學生們上課在談解決生活情境的問題,學生們提出了他們的困惑,我們在課堂中談論可以怎麼看待人際。但是這個課程,卻讓人誤會我們一起在說其他學生的壞話,我除了無奈之外,也意外了開啟了一系列減壓的實作,想不到這個契機,讓我頓悟了,書上知識,就是這時候派上用場的啊! 壓力上升 我聽到同事說,家長對於課
特教老師一直為學生的脫序行為疲於奔命?我比較幸運,倒沒有這種感受。但是,也會有被困住、動彈不得的感覺。當家長或導師向我們反應學生狀況時,我們多半會開始盤點系統上出了什麼問題。例如:導師反應學生最近在班上暴衝次數多,情緒大起大落。我們會開始問學生本人、問家長、甚至問課後安親班,試著找出「相關」的原因,
「鼓勵那位小孩?我沒辦法!他事情都沒有做好,我稱讚他,對其他小朋友不公平啦!」老師說著。當然不是希望導師沒來由地亂稱讚一通,做錯事也按小孩讚,只是希望,不要只從一個面向看這位小孩,小孩有在努力、有其他的面向或可能性,也正等著我們發現。但這美好的光景,在現實學校生活中,還真的很困難啊... 白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我想,有的讀者會問,不是要成為愛培自閉症基金的員工嗎? 其實,在這之前,是有準備的。 因為,我在看愛培的星星兒個案分享影片時,有提到〝個案評估〞,主要是準備找出能幫助星星兒個案的短處。而過程的部分,都沒有動怒。 以情緒的控制,是優秀的。 當然,所有的訓練師,都是如此。 所以,我目前的主要目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記錄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能夠呈現個人在紙筆測驗以外的個人能力,也是入學申請的重要評估項目。鄉育教育基金會觀察到城鄉差距帶來的影響,培育地方高中與弱勢家庭的學子,透過主題式講座、工作坊、多元選修課程等方式進入校園,給予學生階段性的陪伴,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計畫、完成學習歷程檔案。
Thumbnail
學習障礙孩子從小到大缺乏完整的服務協助,不僅在學校教育方面,就業照顧方面都有困難。本文提出建立完整一條龍的特殊需求孩子服務觀念,需早療、特教、社會福利系統的介入服務,以及完善的課後照顧系統,以幫助這些特殊需求孩子脫離貧窮、犯罪,找到自己應有的人生。支持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的特殊需求課後照顧服務。
Thumbnail
在談論本次主題前,我們先來聊聊特教預算。目前的台灣的特殊教育法,規定每年特殊教育預算,不得少於總教育經費的4.5%,對此教育部每年幾乎都是編於4.53%經費在特教預算上。而當前為了符合法規的微薄經費,有一大部分,是直接透過獎學金的方式發放出去,實質上對於改變特殊教育學生的處境,以及達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我想,有的讀者會問,不是要成為愛培自閉症基金的員工嗎? 其實,在這之前,是有準備的。 因為,我在看愛培的星星兒個案分享影片時,有提到〝個案評估〞,主要是準備找出能幫助星星兒個案的短處。而過程的部分,都沒有動怒。 以情緒的控制,是優秀的。 當然,所有的訓練師,都是如此。 所以,我目前的主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