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是全人類助生存的因子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以最少的破壞達到長期生存

品格實際上是將個體團體後代子孫全人類以及其他動力視為一個整體, 並為這一切追求最高層次生存的理性 ,品格就是理性 ,最高層次的品格, 就是在所有動力上, 以最少的破壞達到長期生存 的觀念。

理性的檢視這個課題,你立即就能證實,雖然不誠實的行為 ,可使個人或團體獲得短期的利益,長期不誠實的行為,可使個人或團體的情緒度掉到下方,因此,不誠實的行為不利個人或團體的生存

在人與人的互動中,任何不理智的行為,都可以算是非品格的行為,因為這些不理智的行為 ,會導致個人與團體的敗壞,並抑制未來的發展 。品格是「理性並且以最佳生存來考量。」「不誠實的行為是非生存的。任何非理性或邪惡的事會帶來個人、團體的毀滅,或抑制了種族的未來。」

raw-image


品格可以被定義為個人對自己所採取的行為,以確保他持續在各動力上生存。品格是個人的事。當一個人有品格時,是他自發要做的。

「沒有一個不誠實的人可以得到自由──不誠實的人就是自己的陷阱。如果他的所作所為見不得人,他就成了一個囚鳥,必須對同伴隱瞞自己。他是自己良心的奴隸。」

自古人們就不斷倡導做人要誠實、憐憫和寬容的必要性:正直是創造真實生活的唯一基礎。

儘管人憑直覺知道這個道理,還是沒有人可以指出一條確切的路徑


品格是一種普遍價值

知善者必能行善

個人與群體必須共同建立的核心價值,包括:同情(compassion)、勇氣(courage)、禮貌(courtesy)、公平(fairness)、誠實(honesty)、仁慈(kindness)、忠誠(loyalty)、 毅力(perseverance)、尊重(respect)、責任(responsibility)。

因此,品格這個主題到底是可以僥倖逃過,或是獨善其身?

品格是一種自發 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強制。一個人只有在內心深處真正認同品格的價值,才會自發地去踐行品格。

從這些觀點來看,品格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 品格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它能夠幫助個人和群體在長期的時間尺度上獲得生存和發展的利益。
  • 品格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強制。
  • 品格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它適用於所有人。
那麼,品格是否可以僥倖逃過,或是獨善其身?
答案是:不可以。

品格是一種普遍的價值,它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一個人沒有品格,那麼他就會在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難。他可能會失去他人的信任,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甚至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品格是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的一種美德。它可以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獲得成功,並過上幸福的生活。

以下是一些具體的例子,說明品格的重要性:

  • 一個誠實的人,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他更容易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 一個善良的人,會給他人帶來溫暖和幫助。他會讓周圍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 一個寬容的人,能夠理解他人的錯誤。他會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

品格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但它卻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它可以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品格以生存為導向

互助是人類社會的常態,尤其是在災難發生時。這種社會支持背後的心理過程對社會和演化心理學以及促進社區復原力很重要。然而,關於人格因素或支持類型的研究是零星的,並且尚未解決實際的緊急情況。

人類生存而合作的傾向主要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個人現象,互助不僅限於已建立社區的成員,也可能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在這些時期,利他行為超過利己行為,為社區帶來幸福感,

人類的生存主要是社會過程,而不是個人過程,這種社會支持的心理基礎引起了許多領域的興趣。

大多數希臘道德家認為,如果我們是理性的,我們的目標就是生活得好eu zên)或幸福eudaimonia)。生活得好或幸福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因為幸福的概念透過表明我們目標的相對重要性以及表明它們應該如何組合成某種合理的整體計劃來組織我們各種從屬目標。

因此,斯多葛學派認為幸福就是「連貫地生活」(homologoumenôs zên),而亞里斯多德則認為幸福是「完美的」或「完整的」(teleios),是人類特有的東西。當我們活得好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值得效法和讚美。

幸福不能僅僅存在於“外在物品”或“財富之物”,因為這些外在物品是附產於我們自己的選擇和決定之外的。無論幸福是什麼,它都必須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幸福的生活是由理性的人(或理性的政府管理)所過的,他們採取行動,而不僅僅是環境的受害者。

品格的良好道德品質穩定和持久的,不是財富的產物,而是學習或修養的產物。是人類的優點,因為它們是理性的最佳運用,而理性是人類活動的特徵。

優秀的品格是一種與選擇有關的狀態,相對於我們而言處於中等水平,
這是由理性決定的,並以具有實踐智慧的人( phronimos )決定的方式決定的。


品格是一種狀態

意思是它既不是一種感覺,也不是一種能力,也不僅僅是一種以特定方式行事的傾向。相反,它是當我們的感受和行為都很好時我們所處的穩定狀態。當我們的感受和行為處於中等或中間狀態時,我們的感受和行為就會很好。另一方面,如果我們性格邪惡,我們的感情和行為就會很糟糕。

心理與不善心理

有德行的人的情緒反應與具體情況相適應,這表明他的情緒反應與她關於該做什麼的正確推理是一致的。一個有德行的人靈魂的非理性部分與理性部分「用同樣的聲音說話」(homophôneiNicomachean Ethics)。

有德行的人的靈魂是統一的,不會被衝突所撕裂,這一點將有德行的狀態與各種不道德的狀況區分開來,例如一般的節制(enkrateia)、失控(akrasia)和罪惡(kakia )。

從本質上講,任何無德之人都會受到內心懷疑或衝突的困擾,即使表面上她與有德之人一樣在心理上是統一的。儘管一個惡毒的人可能看起來一心一意地蔑視公義,追求物質財富和權力,但他必須尋求他人(共犯/物以類聚)的陪伴來忘記或忽視自己的行為。

道德和利益衝突

個人的利益包含在社會的利益之中,個人的理性力量的充分實現並不是他自己能夠實現或維持的。一個人要持續活躍是很困難的,但和其他人在一起就容易多了。為了充分發揮我們的力量,我們至少需要一群與我們有共同利益的夥伴,我們可以與他們合作以實現我們共同認可的目標

如果我們和我們的夥伴負責任地盡自己的職責,每個人都會對其他參與者產生友誼的感覺。這樣,成功的合作活動就會改變人們的願望和動機。儘管我們可能出於自利的原因發起活動,但心理結果是我們開始喜歡我們的合作夥伴,並為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關心他們的利益。

這種變化是在我們身上自然發生的。它不是被選擇的。一旦建立了友誼紐帶,我們就很自然地表現社會良善的品德 ,其中包括慷慨分享、友誼開放以及溫和的溝通。

理性以最少的破壞達到長期生存

為了自身利益而消費和積累外部資源的國家,或者將戰爭和軍事霸權本身作為目的的國家,都誤解了人類最好生活的本質。這些國家的公民長大後最喜歡的東西不是行使已實現的人類理性力量,結果他們很容易犯下不公正、缺乏慷慨和不節制等傳統惡習

美好生活需要積極的政治審議和政策制定

誠實和正直意味著我們在任何時候都知道一個在職的人的立場,即可靠性。人民可以信賴所做的決定和採取的行動是直接且符合大眾的最佳利益。品格良好的人不太可能屈服於特殊利益團體的壓力,做出損害我們大多數公民利益的決定。

顯而易見的結論是,良好的品格對於擔任公職的人來說至關重要。投票時除了考慮經驗背景能力外,還必須考慮性格。在選舉年,了解競選公職的候選人可能存在的任何性格缺陷並相應地投票是極其重要的。

國家的品格

禮運大同篇


聖經認為的國家治理

(提前二1-2)「我勸你們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人也該如此, 使我們可以敬虔端莊、平安無事地度日」。基督徒要為他們的領袖禱告,這些人的決定可以促進或抑制他們過敬虔、有尊嚴的生活的能力。

領袖人物通常較積極參與工作,且能促進團體達成目標,其特質包括:智力、了解任務、主動、關心他人的需要、堅毅、自信、勇於承擔責任、善於支配和控制。一個人並不只因具有某些特質就變成了領袖……領袖的個人特質和部屬的特性、活動及目標,有一定的關係。

具有領袖特質的人不一定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成功的領導者。有時在此情境下會成功,轉換情境後則不一定成功;或是具有不同特質的2位領袖,在同樣情境下都可能成功。單一特質與領導效能間,並沒有高度相關,而各種特質的組合領導效能的相關程度較高。

領導者的任務與條件

  • 聖經勸勉我們要參與眾人以為美的"善行";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
    善行」必須包括生活中的各個領域,也包括政治,即一個對基督教福音、宣教和傳福音的自由有重大影響的領域。
  • 完全避免政治是一種對現狀的認可,這可能包括可以延續的社會條件公然的不公正。
    若福音對人類生活中的所有領域,包括政治,都有啟示的話,投票作為一種宣明的工具,需有足夠的資訊來忠實地參與公共活動。
  • 上帝對窮人的關懷是貫穿聖經的一個普遍主題。勸勉人要看顧窮人的經文比比皆是(箴三27- 28,廿22-23,三十一 8-9;賽一17,十1-3;亞七8-10);而且主耶穌自己也在他的醫治和教導,對窮人表現出了極大的關心和憐憫之情(太十一4-6,廿五45;路六20-21,十四14)。
    (雅1章)
    主耶穌的同胞兄弟雅各也寫道,「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就包括照顧孤兒和寡婦。一位基督徒若打開自己的聖經,就不可能忽略上帝要他看顧窮人的呼召。
  • 新約廢除了基於種族的差別(加三28-29,西 三11)。在天上「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都要讚美上帝(啟七9)。因此,恢復這些對人的世俗區別,並根據他們的膚色(或背景種族)對人採取不利的行動,都是罪惡的。

raw-image
avatar-img
83會員
718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享受獨處,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貝爾福宣言》有時被描述為以色列國的出生證明。這封信贊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的民族之家」。這與呼籲建立猶太國家相去甚遠。「民族之家」可能有很多意義。同一領土可以成為多個民族的家園。如果英國打算支持在 1917 年建立猶太國家,它就會這麼說,而不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這樣的術語。
世界經濟論壇的宣傳視頻-表面來看,這部宣傳短片是在解釋為什麼需要「大重置」以及「大重置」是什麼。但是,很多看過的人都覺得無趣和無聊,因為結果還是沒明白什麼是大重置。當然,也有人談到了該片圍繞了陰謀論。 視頻「什麼是偉大的重置?」 是一部奇怪的公關/宣傳片。
試著變成好人並不會讓你變得更好,而是經由找到那個早已存在於你之內的良善,並且允許那個良善彰顯出來,才會讓你變得更好。 但是如果想要那個良善顯現,你的意識狀態必須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知道你的世界和你所愛的一切都在瘋子的手中是什麼感覺? 現在的權力和主導文化是精神病態的。世界並沒有發瘋。 至少從文明開始以來一直如此。你只是看到它的加劇。 城邦的崛起伴隨著大農業、威權宗教、意識形態、軍國主義、貨幣經濟以及對土著人民和自然的征服。推動這種征服一直是狂妄自大。
每個烏托邦幻想家的故事。是各自來自他們自己的有愛相伴。生命的歷史,每一個黎明,都因應一個堅持的夢想。一個神話,揭示了哪些朦朧的景象。沉沒,迷失,重新浮出水面的純淨閃閃發光的幸福,步履輕盈,香氣四溢,所有美麗都暴露無遺。 老靈魂表達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敢承認的事情
室內靠網路,室外靠高鐵 我環遊世界 今天在日本,明天在羅馬, 第三天在古代文明或夏威夷或象牙海岸, 我觀察人類、自然、社會、文明、地球形態 與各國人民培養感情 了解他們的特質、文化和習俗 我不只是我;你和我在一起;是朋友如兄弟, 我沒有他們有的, 我們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和我們所屬的;
《貝爾福宣言》有時被描述為以色列國的出生證明。這封信贊同「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人民的民族之家」。這與呼籲建立猶太國家相去甚遠。「民族之家」可能有很多意義。同一領土可以成為多個民族的家園。如果英國打算支持在 1917 年建立猶太國家,它就會這麼說,而不是小心翼翼地避免使用這樣的術語。
世界經濟論壇的宣傳視頻-表面來看,這部宣傳短片是在解釋為什麼需要「大重置」以及「大重置」是什麼。但是,很多看過的人都覺得無趣和無聊,因為結果還是沒明白什麼是大重置。當然,也有人談到了該片圍繞了陰謀論。 視頻「什麼是偉大的重置?」 是一部奇怪的公關/宣傳片。
試著變成好人並不會讓你變得更好,而是經由找到那個早已存在於你之內的良善,並且允許那個良善彰顯出來,才會讓你變得更好。 但是如果想要那個良善顯現,你的意識狀態必須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知道你的世界和你所愛的一切都在瘋子的手中是什麼感覺? 現在的權力和主導文化是精神病態的。世界並沒有發瘋。 至少從文明開始以來一直如此。你只是看到它的加劇。 城邦的崛起伴隨著大農業、威權宗教、意識形態、軍國主義、貨幣經濟以及對土著人民和自然的征服。推動這種征服一直是狂妄自大。
每個烏托邦幻想家的故事。是各自來自他們自己的有愛相伴。生命的歷史,每一個黎明,都因應一個堅持的夢想。一個神話,揭示了哪些朦朧的景象。沉沒,迷失,重新浮出水面的純淨閃閃發光的幸福,步履輕盈,香氣四溢,所有美麗都暴露無遺。 老靈魂表達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敢承認的事情
室內靠網路,室外靠高鐵 我環遊世界 今天在日本,明天在羅馬, 第三天在古代文明或夏威夷或象牙海岸, 我觀察人類、自然、社會、文明、地球形態 與各國人民培養感情 了解他們的特質、文化和習俗 我不只是我;你和我在一起;是朋友如兄弟, 我沒有他們有的, 我們分享我們所擁有的和我們所屬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智慧的構成和靈魂中的美德。透過對思想的約束以及貪婪的控制,人類展現了靈魂中更高級的美德,從而超越動物。文章中闡述了靈魂中的美德如何影響人類的智慧和行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人品和態度對人際關係和職場成功至關重要。好人品包括誠信、正直、善良,能贏得尊重和信任;好態度如積極向上、樂觀開朗,能激發潛力並感染周圍人。提升人品和態度,能吸引貴人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智慧的構成和靈魂中的美德。透過對思想的約束以及貪婪的控制,人類展現了靈魂中更高級的美德,從而超越動物。文章中闡述了靈魂中的美德如何影響人類的智慧和行為。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人品和態度對人際關係和職場成功至關重要。好人品包括誠信、正直、善良,能贏得尊重和信任;好態度如積極向上、樂觀開朗,能激發潛力並感染周圍人。提升人品和態度,能吸引貴人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萬物無本質善惡。 但在人類世界裡,大多數人想共同活下去,因此制定出秩序。 世界裡的關係: 人與人、人與非人。在這裡人有了不同的想法,大致可分為兩類 1. 人與萬物的本質無優劣之別、「尊敬萬事萬物」、互為主體、同理心與共感。 2.人本質上有優劣之分:人類優於動物,白人優於黑人,男人優於女人,
1. 獨立思考:人類的核心價值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見。獨立思考是人類之所以為人的核心價值。當我們停止思考,盲從他人時,我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身為人的尊嚴。獨立思考讓我們能夠做出明智的決定,避免成為他人意圖的工具。 2. 放棄自己的思想:失去當人的權利 沒有人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 「我們在自認為善良的情況下,所做出的不誠信之舉。」—《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Dan Ariely 深入探討了道德與決策的相關議題,談及了人們在實際執行決策時的道德盲點,以及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方面的應對策略。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道德知覺、道德盲點、獎懲系統、改變組織等多個觀點。
人性本善,人性本惡。到底誰錯誰對?誰又敢輕易下判斷? 人性是迷霧中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一步對步步未知。我們掙扎求存。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