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劉霽X林峰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撰文:沈眠 / 攝影:謝程雁

讀者手上的這本書是怎麼做出來的?獨立出版聯盟祕書長、一人出版社負責人劉霽,飛文工作室負責人暨「從word檔到一本書:出版歷程特展」策展人林峰毅,兩人現身說法,解析一個想法究竟經歷了那些工法、花了多少心血設計,才能變成讓人有所共鳴的書本?又要經過哪些過程,才能把上述的出版歷程策劃成一個特展?

raw-image

▉書的呈現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劉霽先介紹一人出版社,是他一個人做出版、包辦所有事情的出版社,一年只會做兩、三本書。獨立出版聯盟(簡稱獨盟)則是規定員工五人以下的出版社方得以加入,通常是規模小、一年做三到十餘本書的微型出版社。

「因為規模比較小、資源也少,如果能集合起來,也許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所以2015年我們就集結起來,化零為整,一起做有趣的事,也有獨盟的官方網站。台北國際書展應該是我們的契機,藉由把書展當作策展的概念,邀請大家一起進來玩。尤其是過去行銷模式越來越行不通,更需要中心概念的策展模式去推廣。」劉霽說。

林峰毅補充說明,飛文工作室創立的前一、兩年,就是單打獨鬥,跑獨立書店、做活動、行銷推廣很辛苦。「而當時,有三家獨立出版社非常有名,像一人出版社就率先在台北國際書展租一格展位只展示一本出版品,後來南方家園出版社逗點文創結社也加入這個行列,慢慢串聯起來,後來越搞越大,成立獨盟,飛文也深受其惠。」

劉霽表示,獨盟與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NGO組織合作的Youtube影片《讀力公民課》,每集大約半小時,完整地介紹出版、NGO、獨立書店、設計、印刷、編輯在做什麼,還有書如何誕生等內容。劉霽會把出版分為印前、印刷中、印刷後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鐵三角的組合,第一階段是編輯、作者、設計;第二階段為編輯、設計與印務;第三階段則是出版社、經銷商和書店。劉霽強調:「如果每一個階段配合的三角形,夠堅強、穩固,都能圓滿完成,那麼這個出版品就會是好的狀態。」

緊接著他分享:「在印前階段,收到作者寫完的稿子後,編輯會先跟作者討論各種合作方案,如何調整作品、設定類型取向等,進行討論後,把作品琢磨到最理想。還有另外一種,是由編輯主動提出企劃,比如逗點文創陳夏民的創意、發想很厲害,企劃執行能力也很強,往往是他先有想法,再去找人合作。這是反過來的作業模式,也是獨立出版比較靈活、彈性的優勢之所在,無需像大型出版社必須通過層層關卡才能將某個概念、企劃付諸實行。」

關於作者與編輯關係的重要性,林峰毅深有體會,他寫完《師大公園地下社會》,約莫十五、六萬字,邀請陳夏民、劉霽當編輯、校對。劉峰毅笑著說:「他們給的建議很直接,要我刪到十二萬字以內,而且幫我圈出一大堆他們覺得累贅、說教的段落。作者會有盲區啦,尤其是覺得寫出曠世巨作,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很重要捨不得刪,但那些作者想講的話,可能會使讀者大翻白眼。另外,作者查核資料也會有漏失的時候,比如我寫人物講他警專專四休學,但劉霽說警專沒有讀那麼多年,只有二到三年,這就是很嚴重的錯誤。這些都是編輯的功能,對作者、作品大有裨益。」

設計在第一階段的後期才會加入,劉霽不諱言地說:「其實,作品完成後,把word檔拿去印刷店,也可以印成一本書,現在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來。在網路、媒體、社群發達的當代,想要傳播自己的某個概念,不一定非要用書的形式。做書很需要包裝,而且我認為,書的呈現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如何把想法用書的形式呈現,具象化的部分就得依靠設計了。」

劉霽認為,編輯是中間人物,最重要的任務是維繫三角形的成立,協調作者、設計,聚焦於如何呈現書的內容、想法,避免分崩離析。如果是找知名的設計師如王志弘,事先的溝通就要非常清楚,因為可能是不能修改的。「像林峰毅這樣會設計、編輯、創作的人很少,因為是三種不同的才能。如果是詩集,可能不那麼需要編輯,畢竟詩人有自己的語言邏輯,像夏宇就能一手包辦所有工作,讓詩集實體呈現更符合她的想法。不過,小說還是需要其他角度的加入,讓作品完整,畢竟作者太投入創作,很容易會有錯誤、疏漏。」劉霽說道。

raw-image

▉把閱讀變成一件超有趣的事情

「第二階段,編輯做的事基本是一樣的,就是保持設計與印務的良好溝通媒介。印務可能是印刷廠的業務,也可能是獨立的個人工作室,有些大出版社也會有自己的印務。基本上,印務負責統合打樣、製版、送印、加工、裝訂、倉庫等所有的環節,會串聯製版廠、印刷廠、裝訂廠等單位。設計有時會產生天馬行空想法,很難實現。出版社會有預算必須考量,比如設計想用特定美術紙,可能又貴又難印就會很麻煩。好的印務非常重要,會協助印刷過程任何問題,甚至為出版社省錢,會在現實層面控制用紙、印刷效果和方式。」劉霽說。

出版歷程裡,最麻煩的是第三階段,對劉霽來說,書印好後放在倉庫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盡可能傳達給讀者,這也是出版人花最多心力的階段,出書前除提供書籍資訊外,還得針對行銷模式和方案,跟經銷商、書店提案,比如誠品專區或博客來的網頁曝光,事前就需要大量的溝通往返,一環扣著一環。劉霽講述:「不像前兩個階段,這時會牽涉到很多人,所以作業會加倍困難。而編輯一樣得做平衡的工作,好讓書順利上市、曝光。」

「過去常見的百年來最偉大小說不可錯過的行銷,現在已經無效了。所以,我們會想辦法跟讀者有直接的接觸,把閱讀變成一件超有趣的事情,才能吸引大家加入。畢竟,我們小時候也是覺得閱讀很有趣才投入的。」劉霽分析道。

林峰毅也提到出版《劍客的接待》做行銷時,舉辦了人生第一場分享會,由劉霽開場,現場有五到十位讀者,他苦笑道:「但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真的是腦袋一片空白,搞到後來所有人都走掉了。所以,飛文工作室後來採取的方法,都是用展覽做行銷,比如找書店的空間,把書的內容變成展覽,具體地呈現出來,讓讀者能夠生出興趣。」

raw-image

以此為契機,獨盟開始委託飛文策展,從2016年臺北大學圖書館的展開始至今長期合作。「我是學當代藝術的,所以最初承辦的展覽方向,都更接近藝術展覽,比較文青感。我們工作室有兩個人,另一位是葉飛,她主要是做概念呈現的前期工作,那我呢?」林峰毅笑著說:「我就負責跟她吵架囉。」此語一出,立即引發讀者爆笑。

他緩了一緩又續道:「以《獵人》念能力比喻的話,葉飛是特質系、變化系,比如她會想到要書吊起來讓大家看。我是具現化系,要把她想出來的概念做成實體的展品。我們第一次合作做獨盟的展覽,布展了十個小時,真的是快瘋了。」

林峰毅以現場影像投放,介紹歷年合作過的案子,如Openbook好書獎頒獎典禮、誠品R79獨盟專區、各大學圖書館展覽等,「還有逗點十周年特展,主要是一個一個盒子,有開箱禮物的概念。然後讀字十年特展,這原先是要在台北國際書展展出的,主題是獨盟參加書展十年主題的回顧展,所有展品全都做好了,因為疫情爆發就堆到倉庫長達一年,後來是新手書店老闆熱心介紹,才得以到台中范客講堂展覽。當時,我們做了一本兩百公分高的巨書,現場可供翻閱,然後現場的桌子、牆面和台座,全部都是紙做。後來這個展也移到2022台北國際書展,我們另外訂做了大布簾,把那幾年的社運運動,如反送中,還有獨盟的歷年關鍵字串聯在一起,印在上頭。」

以及在清大圖書館環形空間所展出的讀字生存法則,「主題是在亂世中閱讀,跟南方家園負責人劉子華討論過後,我們的視覺就是呈現末日景象,顯出末日中的閱讀,所以有很多廢墟相關的展示。2022年獨盟在台北國際書展的讀字便利店,也很有趣,我們把展場變成便利商店的樣貌,所以有冰櫃、冰箱等。然後,陳夏民還希望超級像便利店,所以逗點區變成展中展,也有柑仔店的樣子,把文庫本裝在紙包裡,結果賣超好,很多人帶回去當紀念品。今年主題是讀字工地,有鷹架、賣菜籃子、反光衣、標語等等,很多人逛到這一帶,還真的以為在施工哩,覺得很有趣。」林峰毅說。

劉霽最後總結道:「以前書展就是單純把所有的書擺放出來,但獨盟的作法反過來,主要是以有趣的空間、設計為主軸,書的展示反而不是最重要,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題。我自己認為,接下來做書籍出版都必須用策展概念,將包裝呈現與內容主題做出搭配。未來的作者、編輯在多媒體時代都會更接近策展人,協調各個環節,規劃出各種各樣有趣、有創意的呈現方式,傳達給受眾。」

raw-image
avatar-img
24會員
110內容數
閱讀是CP值最高的抒壓、充電方式,我們不要放棄它!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逗點文創結社共同規劃了一系列適合大人與高中生讀者的直播講座,由主持人朱家安帶領大家走進有趣的哲學生活。這一次,我們好好討論現代人的戀愛課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逗點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林峰毅直白地說道:「讀者下場去玩文豪大富翁,會發現一個特點,因為這些文豪們的人生都過得太慘了,所以呢,基本上玩沒幾回,你就會退回原點,也就是說根本抵達不了終點。當然,這一方面是規則設計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不妨把它視為某種隱喻,藉由這個桌遊式展覽,體現出文學真的是一種超級艱難的危險旅程。」
林峰毅直白地說道:「讀者下場去玩文豪大富翁,會發現一個特點,因為這些文豪們的人生都過得太慘了,所以呢,基本上玩沒幾回,你就會退回原點,也就是說根本抵達不了終點。當然,這一方面是規則設計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不妨把它視為某種隱喻,藉由這個桌遊式展覽,體現出文學真的是一種超級艱難的危險旅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單純以自費出版跟他費出版(商業或獨立出版社出版,我以成本來源/金錢來劃分),兩者就只是差在商業規模,並沒有內容上的孰優孰劣。 以陳夏民(逗點負責人)在Threads曾提及(大意是)一本書從編輯台到上市零零種種的費用是20萬。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獨立遊戲開發,很多時是一個想法和熱情冒出來後,就叫人衝到電腦前想快點把成品弄完……就算做不了完整版,至少也想有個Demo。 既然想「快點」,那還要不要「花額外時間」去寫企劃書呢? 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理解的是,這句話裡面至少有兩種情況。   其一:團隊裡只有一個企劃,所有事情都由一人主導
Thumbnail
續前一集〈多方比較後,我最後選擇了獨立出版----要找出版社還是幫我一路用到好的自費出版商?〉的內容 這篇來詳細說明當時自己做的販售功課與如何敲定這些決定,還有實際做了的經驗分享 其中,我想過幾種方式
Thumbnail
《做書的人》探討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內容包含許多採訪攝影照片、創辦人對紙本書/電子書的看法、設計/出版/行銷的經營方式、未來展望等。對韓國獨立出版業有興趣的人,超級推薦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獨立出版書籍的多個途徑,包括投稿給出版社、找補助、出版贊助提案、以及自費獨立出版的方式。 提到了不同出版方式對作者得到的%數以及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文章還對經銷商鋪貨至網路書店、國外銷售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三月童里為讀者呈現風格迥異卻又同等精彩的兩檔台灣原創繪本展覽--- 大牆面展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林廉恩繪本原畫展」;小木屋則是「《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吳睿哲繪本展」。不同於廉恩展覽區域滿滿的繪畫原稿和手稿,睿哲的展覽中,是隻煢煢獨立的紙偶,然而這樣的紙偶,卻迸發出不同於繪畫的故事能量與韻律感。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單純以自費出版跟他費出版(商業或獨立出版社出版,我以成本來源/金錢來劃分),兩者就只是差在商業規模,並沒有內容上的孰優孰劣。 以陳夏民(逗點負責人)在Threads曾提及(大意是)一本書從編輯台到上市零零種種的費用是20萬。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獨立遊戲開發,很多時是一個想法和熱情冒出來後,就叫人衝到電腦前想快點把成品弄完……就算做不了完整版,至少也想有個Demo。 既然想「快點」,那還要不要「花額外時間」去寫企劃書呢? 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理解的是,這句話裡面至少有兩種情況。   其一:團隊裡只有一個企劃,所有事情都由一人主導
Thumbnail
續前一集〈多方比較後,我最後選擇了獨立出版----要找出版社還是幫我一路用到好的自費出版商?〉的內容 這篇來詳細說明當時自己做的販售功課與如何敲定這些決定,還有實際做了的經驗分享 其中,我想過幾種方式
Thumbnail
《做書的人》探討十家韓國獨立出版社的經營模式,內容包含許多採訪攝影照片、創辦人對紙本書/電子書的看法、設計/出版/行銷的經營方式、未來展望等。對韓國獨立出版業有興趣的人,超級推薦閱讀這本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獨立出版書籍的多個途徑,包括投稿給出版社、找補助、出版贊助提案、以及自費獨立出版的方式。 提到了不同出版方式對作者得到的%數以及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文章還對經銷商鋪貨至網路書店、國外銷售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Thumbnail
作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最終極的夢想可能就是將文字真正付梓,以實體書的方式陪伴讀者。 在出版的形式上有多種選擇,包括投稿到出版社、參加補助計畫,或者選擇獨資獨立出版。 本文分享了書籍《隔間無神/暗裏有光》的獨立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前的掙扎、準備、行銷與販售等各個階段的經驗與心得。
10年前,開設獨立出版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尋找適合的美編,則是當務之急。經由好友的引介,終於找到了。結果設計稿一拖,就是三個月。每天早上起床,趕緊打開電腦,期待來信交稿。後來,發現知名美編大多接大出版社的案件,想來想去,我也不好意思盯人催稿,畢竟人家是靠這行吃飯。 最後他終於完稿了,書
Thumbnail
三月童里為讀者呈現風格迥異卻又同等精彩的兩檔台灣原創繪本展覽--- 大牆面展出「《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林廉恩繪本原畫展」;小木屋則是「《跳舞就是做很多動作》吳睿哲繪本展」。不同於廉恩展覽區域滿滿的繪畫原稿和手稿,睿哲的展覽中,是隻煢煢獨立的紙偶,然而這樣的紙偶,卻迸發出不同於繪畫的故事能量與韻律感。
Thumbnail
《出版島讀:臺灣人文出版的百年江湖》回顧了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冷戰時期與九○年代《著作權法》修訂的江湖風雨,也指出前輩們百年追求的路,作者們也描繪出臺灣人文出版的面貌,同時介紹出版史上獨特的出版現象,呈現這一個議題的時代意義,以及未來如何開拓人文出版的道路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