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2|閱讀時間 ‧ 約 28 分鐘

【禪師對話】野鴨子

禪師對話,充滿機鋒,旁人不知道他們說什麼,只有他們彼此知道。所以,看禪宗公案,有時候,只能當故事來看。

然而,慢慢懂得佛心佛性的作用,大概就能猜出禪師們到底在說什麼了。

古有「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馬祖道一禪師和百丈懷海禪師是禪門的兩大功臣。
有一天,馬祖道一禪師和百丈懷海禪師一起散步,忽然見到一群野鴨子從頭頂上飛過。
馬祖就問百丈禪師:「那是什麼?」
百丈禪師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一群野鴨子。」
馬祖禪師再問:「野鴨子到哪裡去了?」
百丈禪師回答:「飛過去了!」
馬祖用力捏了一下百丈禪師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
馬祖指著百丈的鼻子說:「不是在這裡嗎?你怎麼可以說飛過去了?」
這一句話使百丈禪師豁然大悟。然後,他一句話也不說,回到房裡痛哭流涕。其他禪僧覺得奇怪,問他怎麼了,百丈就照實回答,說給馬祖道一禪師捏痛了鼻子。
禪僧們不解地問:「是你做錯了什麼事情嗎?」
「你們可以去問問老師。」百丈說。
禪僧們就去問馬祖大師。
馬祖道一說:「百丈自己知道,怎麼問我呢?」
禪僧們又再回頭來問百丈,只見百丈禪師哈哈大笑。
眾人不解,就問:「你剛才哭,現在為什麼笑呢?」
百丈說:「我就是剛才哭,現在笑。」
養心法語
百丈禪師原先犯了時空的錯誤,怎麼可以說這裡那裡?怎麼能說過去現在?馬祖的這一捏,把時空的分界當下粉碎,所以百丈就悟了。
百丈說自己「剛才哭,現在笑」,是說:時空觀念一變,永恆的本體現前,我與世界就不一樣了。這就是當下認識了自我。
禪,認識自己最重要。
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刊於《人間福報》

出處:《星雲大師全集》第五類【文叢】 /172-177星雲禪話(共6冊) /173星雲禪話2 /p063 野鴨子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5980


我一直非常嚮往自耕自食的生活,可惜現代社會,想找塊地來種,還真不是平常百姓負擔得起,租金不斷升高,務農變成富人的專利,科技新貴有可能成為新農民。

話題扯遠了,我主要談的是百丈禪師創立叢林裡的農禪生活,自食其力,呈現出中國文化傳統中重視勞動、反對乞食和不勞而獲的融合。

禪者並不是僅僅把勞動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作為直指本心的修行方式,實質上是從勞動中修行。《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不僅寫出了禪者田園生活的艱辛、純樸和快樂,還記載了禪者從現實的勞動中領悟到的禪修境界。


退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唐.布袋
世間上,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難免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當人我發生衝突,彼此互不相讓時,往往會落得兩敗俱傷。處理衝突的最佳良方,就是像農夫插秧,以退為進。忍一時之氣,則風平浪靜,退一步設想,則海闊天空。視野擴大了,思惟變廣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是形容一個農夫插秧時,手把著青秧插滿田,低頭看到水面倒映的藍天,也看到了自己!
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別人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過失。水中天如鏡,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淨方為道」,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染污,時時保持自性的清淨,那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退步原來是向前」,這句話頗有人生哲理。試想,農夫插秧,一面插青秧,一面往後步步退,當他返回到田邊,一畦田的秧苗也插好了;看似退步,實際上是前進。因此有的時候,退讓不是消極,反而是積極的轉進。與人相處也是如此:當人我之間彼此計較爭執,互相排擠詆毀,又能成就什麼?倒不如退一步,反而能尋求更大的成功。
過去有一個人為了一堵圍牆,和鄰居起爭執,心裡忿忿不平,就捎信給在京城做官的父親,希望父親能動用他在官府的權勢,把這面牆爭取過來。然而他的父親很明理,只寫了一首詩回信給兒子:
「何必紛爭一角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為了一堵牆而起爭執,真是何苦來哉?退讓幾尺不就太平了嗎?你看看萬里長城至今還在,可是當年赫赫一世的秦始皇,如今何在呢?你與人爭、與人鬥氣,百年過後,什麼是你的?不都成為灰飛煙滅,枯塚一堆了嗎?
當我們在面對社會、人事物境變化之時,能不能從這首詩領悟到觀境自在?觀我自在?觀物自在?觀心自在?觀人自在呢?能,莽莽人間就不必再作什麼計較爭吵,只看自己心田清不清淨,任憑它八方冷語與暗箭,就能不受動搖了。

出處:2012年4月27日《人間福報》<《星雲說偈》退步是向前>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2.aspx?unid=260172


千古楷模

百丈懷海禪師最為人所敬佩的,就是倡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每天勤苦工作,日常瑣事絕不假手他人,帶領徒眾修行,過著自耕自食的生活。

百丈懷海禪師承繼了開創叢林的馬祖道一禪師的禪法以後,立下一套極有系統的叢林規矩,人稱《百丈清規》。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即是此意。
百丈禪師老了,每天仍然隨眾上山擔柴,下田種地,因為農禪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們不忍心讓年邁的師父繼續做這種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懇請他不要隨眾出坡去勞動服務。
百丈禪師以堅決的口吻說:「我無德勞煩他人服務,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
弟子們見阻止不了,只好將禪師所用的扁擔、鋤頭等工具藏起來,不讓他工作。
百丈禪師無奈,便以不吃飯的絕食行為來抗議。
弟子焦急地勸食,百丈禪師卻說:「既然沒有工作,那能吃飯?」
弟子們沒辦法,只得將工具還給他,讓他隨眾生活。
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風,成為叢林千古的楷模。
有人以為,參禪不但要摒絕塵緣,甚至連工作也不必去做,只要打坐就可以了。其實不工作,離開了生活,那裡還有禪呢?百丈禪師為了拯救禪者的時病,不但服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甚至認為「搬柴運水,無非是禪!」不管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行絕不能成為懶惰和逃避弘法利生的藉口。

出處:2009年8月1日《人間福報》<《星雲禪話》千古楷模>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137293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