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接受的解離症狀-身份認同轉變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 聲明 ]-------------------

本人非專業人士,只是一位解離症患者,目前診斷是F449解離及轉化疾患,「沒有」共病其他疾病,目前接受精神科專科醫生安排「不使用藥物」單純進行「心理諮商治療」大約一年多幾個月。

解離症狀「並非」解離症專有,許多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物質使用等等也會出現解離症狀,請勿在未經專科醫生的檢測、評估、診斷之前,以這篇文章的內容,對他人或自己進行分析、套用、滑坡、對比、妄下結論等等行為,極端情況可能會造成他人或自身的身心安全風險升高(尤其是對已有嚴重生理/心理疾病及物質濫用行為的人而言)。

文章內所有描述皆屬「單一個案」。不同的解離症患者間有非常大的個體差異,每位患者的症狀類型、程度狀態、生活環境、過往經歷、遇上的困難、經專科醫生評估後的診斷及安排的治療規劃「各有所不同」,請依各自的專科醫生或心理師等專業人士提供的建議及治療規劃為主。

----------------------------------------


前情提要

之前有煩惱過一直失約的問題〈在Dcard上發問:失約了,有可能是疾病的影響,該怎麼辦呢〉,後來又失約了幾次,加上各種身體不適,擔心之後連心理諮商都失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選擇了以往常用的解離方法去解決〈解離症治療上的體悟:接受依賴解離的自己〉。除了使用輕飄飄去解決身體無法自由移動的問題以外,其實也用了解離中身份認同轉變症相關的做法,硬是把之前負責社交的幾個身份給逼了回來。

後來也成功的,不管是心理諮商、上班工作、聚餐逛街都又能如期赴約了。


在重回社交場合,再次跟親友或陌生人接觸後,

我才又漸漸得知/想起之前他們罷工的原因……


回顧求醫過往

大概四年前,我因持續好幾個月的各種身體不適,開始請假去看醫生做檢查,家醫科、耳鼻喉科、腸胃科、婦產科、眼科、骨科、心臟內科、一般內科、過敏免疫風濕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在各個科別間轉介來轉介去,但不管哪個科別的醫生,都沒有找到問題出在哪。

數據正常、跡象正常、沒有異常,最後都沒有得到任何診斷也沒有開任何藥物給我,都只說可能是最近壓力太大吧,平時多放鬆多休息看看。周遭人都能明顯的看出我身體的狀態不好,聽了很多關心也聽了很多猜測,其中最常聽到的是「自律神經失調」。

一般人遇到什麼情況,才會相信自己/認為對方罹患了某個疾病呢?

我總會想著,一般人畢竟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生,就算再多的人說這是自律神經失調,只要醫生沒開診斷或開藥,也不能就這樣認為自己是自律神經失調吧?


由於一堆醫生都說是壓力造成的,而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裡的壓力太大,便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去心理諮商的經驗。

雖然那幾次諮商的最終結果不太好,但過程中的確有幾次有感受過放鬆,於是我做了點功課上網找了專長裡有「正念減壓」的臨床心理師約了心理諮商。


被心理師說有多重人格

然而,在初次諮商時,心理師便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他懷疑我有「另個人格」,表示以他的能力可能處理不來,建議我去找另一位更資深的臨床心理師看看。

我很錯愕,明明是在談減輕壓力,怎麼就蹦出另個人格這種東西出來?但當時更讓我震驚的是,第一次遇到心理師當面要我去找其他心理師。原來心理師是會拒絕接案的嗎?而且是自費諮商耶?雖然用另個人格來當作婉拒的理由是詭異了點,但既然對方沒意願接那我也不強求。要了他推薦的更資深的臨床心理師資訊後,外表瀟灑但內心淚奔的結束了諮商。

花了幾天平撫心情後,約了那位更資深的臨床心理師。為了避免先入為主,我隱瞞了上個心理師的懷疑(也有一部份是不想透露是被其他心理師拒絕才過來的……)。

結果,在初次諮商時,這位心理師要我冷靜地聽他說,說從諮商開始到現在,他在我身上就觀察到至少有兩個人格在交替著回應他的提問,說我有「多重人格」。


否認及自我懷疑時期

不忍說,過去我對多重人格這詞彙的印象是在ACG圈裡用到爛的老爛梗,在二次元裡隨處可見看到很膩煩的設定(相關糞作不計其數)。雖然知道在三次元的現實中是個真正存在的疾病,但就跟很多只聽聞過的罕見疾病一樣,離平時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很飄渺很不重要。

所以我第一個反應就是直接一股火冒上來,開始對心理師提出各種質疑跟反駁,心理師在一項一項的跟我解釋。後來我想起這是自費諮商,為了自己的時間金錢,不管自己信不信,至少都要得到一些平時得不到的資訊才行。於是我就調整到「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耐著心配合心理師聽完了他對多重人格的各種說明及建議,結束了諮商。


由於為了找病因,陸續花了好幾次掛號費、診察費、檢查費、諮商費……等等讓荷包大傷,心也累了,決定回歸省吃儉用的生活一陣子,等再次把荷包養肥了再來做打算。


只是把網路上能查到的減壓放鬆方式都融入了日常生活中,身體不適依然持續著,某天受不了請了特休假躺床休息,躺著躺著就想起了資深的臨床心理師講的建議之一:嘗試去建立起內部溝通空間,好好跟自己的其他人格聊聊,請他們一起照顧好身體。說多重人格的人只要願意跟其他人格好好溝通,那麼會找到內部空間和見到其他人格的。

當時的我已經想不到其他能改善的方法了,便不期不待的嘗試了一下,然後就這麼的找到及見到不知打哪來的空間和在空間內的人。一陣無言以對後,還是照著心理師的建議跟他討論現況及說好彼此都要把身體健康擺在第一順位後,身體不適的情況就開始有所好轉,這個超展開讓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兩位臨床心理師都說我有多重人格障礙。我也用心理師建議的,聽說是只有多重人格能用的方法,讓身體狀態好轉減輕了生活上的困擾。那麼我就要相信自己有這個病嗎?如果我真的有這個病……是表現得很明顯嗎?

兩位心理師都是跟我第一次見面,在短短的初次諮商中面對面對談中就看出端兒,這期間我自己完全沒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勁啊?我覺得自己除了身體有一堆莫名的不舒服以外,其他都很正常啊?難道是我沒有病識感嗎?

我很困惑,網路上查多重人格的資料都跟我相差甚遠。因身體好轉重新跟親友們聚餐閒聊的時候,也問了他們有沒有覺得我有哪邊不對勁?雖然現在都是久久見一次面,但至少都比心理師跟我來得認識及相處時間更久,一約也是約個半天一天都一起聊天吃飯玩樂,面對面的時間可比諮商時間來的長多了。不過親友們都覺得我挺正常,就是身體弱了點(我也覺得身體狀況有點多,雖然各科的檢查報告都顯示身體數據很健康就是了)。


當作一切都是幻覺

好景不長,不久我身體又開始冒出莫名的不適,同一天內部空間出現了第三個人,讓我更加困惑,這是分裂了還是怎樣??網路上描述的越嚴重越誇張,我就越覺得自己不是多重人格,文字描述跟我的現實情況對不起來啊。

當第四個人出現時,距離跟資深臨床心理師結束諮商已過了一年左右。我已經偏向把這一切都當成是「幻覺」,懶得再去思考這到底是真是假、合不合理了,覺得幻覺已經嚴重干擾到我的生活工作,決定再去找個精神科醫生看看,如果有「思覺失調」的話,我就好好吃藥控制。想著都說到幻覺了,應該不可能再跟之前一樣用壓力打發我了吧。


於是這次的問診過程,我幾乎把重點都放在講自身的幻覺細節及造成的困擾上,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幻觸、幻痛、幻平衡感,通通都說了。精神科醫生問了許多問題,中間讓我做了個吸氣吐氣、看看周遭的放鬆練習,然後跟我說,我感覺到的全部、那個空間、那些人,都是真的,不是幻覺,我不是思覺失調,是「解離症」。


確診「解離症」

我問了解離是什麼?為什麼解離不是幻覺?那些東西都只有我看得道,別人都看不到啊?你怎麼能確定不是思覺失調呢?

我沒有失憶、時間都是連續的、我沒有創傷、親友們都沒有覺得我哪裡不對勁、我一點也不認為空間內的那些傢伙是「人格」,他們也沒有什麼名字跟人格差太多了。


醫生一一跟我解釋,就跟之前的資深心理師一樣,雖然內容有一咪咪不同,但因為是精神科專科醫生說得,讓我更有超現實的感覺了。尤其是建議我先不要吃藥,先進行心理諮商治療就好,雖然有解離身份症狀,但還不到DID的程度,好好配合諮商是可以控制住漸漸好轉的。

我接受後,醫生問,「那麼其他位有沒有什麼問題或話想跟他說呢?」我驚訝得看著醫生,醫生依然跑持著微笑看著我。這是試探還是他真的看到了甚麼……?但自己都接受了繼續壓抑也沒甚麼意義了,我順著醫生及另個人的意願,交出了身體退到空間內看看他們想說啥。

「你們做得很好,謝謝你們願意來看診,要好好諮商喔~會好起來的。」

最後在醫生的鼓勵下結束了看診,開始心理諮商治療。

經過了那麼久,看了那麼多位醫生,終於得到了一個診斷。雖然是有點爭議也很冷門的「解離症」,也沒有藥可吃,但至少脫離求醫找原因的階段,總算能進入治療階段開始處理困擾已久的問題了。


接受診斷及治療之後

從開始治療到現在一年多幾個月,途中因病況變化陸續發現其實還有其他的解離症狀,包括失自我感/失現實感、解離性失憶、轉化症、身份認同混淆,不同時期最嚴重的解離症狀都不同,有夠難以琢磨。


而最近又回到身份認同轉變最為明顯的時期,當身份一多轉換就更不受控,會用上更多心力去維持較統一的言行或身份間互相cover。在聚會時一些朋友對一些小異狀的關心,事後都讓我感到緊張,因為在那當下我自己是察覺不到自己身分轉換了,雖然親友們因為對解離很不熟,所以不會意識到發生了甚麼。

但之前被心理師和醫生看出什麼未知表徵的經歷,還有我現任的心理師也一樣能看的出來身份轉變,實在是讓我好介意,他們到底是看到了什麼?

這種能被他人所觀察到,但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在當下即時自我察覺到的被動情況,真的頗煩人。其他的解離症狀都能很好地辨識出來,就身份認同轉變症狀特難搞,讓我一直在接受、不接受、自知、不自知、受控、不受控之間徘徊,難道這是身為患者的局限嗎?


下次諮商時再跟心理師討論看看吧。


avatar-img
29會員
50內容數
在得知自己解離症狀及未知創傷後,決定把例行的心理諮商及自我剖析視為日常生活必須事項,並為了好轉開始留下相關記錄、筆記。經過幾個月的考慮,打算將零碎的紀錄整理成文章發表出來。希望透過能慢慢集成的文章,能讓親友有個管道了解情況,及回覆些不容易用口語表達的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堁日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是哪種解離,都是屬於一種本能內建的心理防衛機轉,可以產生身心自保功能來達到繼續生存下去的目的。 當我不想再痛的時候,就想著大人常說的「痛痛飛走了」,想著想著就真的飄起來不痛了。之後我叫這方法是「輕飄飄」一痛就能立刻輕飄飄來止痛,用的次數一多就慢慢成了個自然而然的習慣。
以下提及的內容,是來自患有器質性失憶症狀疾病的親人們的分享及觀察,自身遇上解離性失憶症狀的體悟,加上在治療期間各種衛教及查閱相關資料,總和起來的看法。 非專業人士,內容不一定完全正確,請當成是個人的抒發及筆記就好。
寫寫文排解一下壓力。 講講一直以來的困惑,一般常說到的內在小孩,與自身內在小孩的差異,順便抱怨一下與自身內在小孩互動多麼累人。
連結上承擔創傷的EP後狀態總是會變得不穩定,冒出來的記憶太多塞爆腦袋搞得一堆症狀都加重了,為了能如期的赴下次諮商的約,將過多的記憶記錄下來吧,希望也能抒發一些壓力讓自己穩定一些。
依照心理師的建議 記錄下,我們的真實感受
在這四天雙十連假休息時,我感知到自己的內部空間又有所改變了。便想來整理一下從一開始到現在主要的幾個內部空間變化,及記錄移下空間現況方便之後跟心理師回報。
不管是哪種解離,都是屬於一種本能內建的心理防衛機轉,可以產生身心自保功能來達到繼續生存下去的目的。 當我不想再痛的時候,就想著大人常說的「痛痛飛走了」,想著想著就真的飄起來不痛了。之後我叫這方法是「輕飄飄」一痛就能立刻輕飄飄來止痛,用的次數一多就慢慢成了個自然而然的習慣。
以下提及的內容,是來自患有器質性失憶症狀疾病的親人們的分享及觀察,自身遇上解離性失憶症狀的體悟,加上在治療期間各種衛教及查閱相關資料,總和起來的看法。 非專業人士,內容不一定完全正確,請當成是個人的抒發及筆記就好。
寫寫文排解一下壓力。 講講一直以來的困惑,一般常說到的內在小孩,與自身內在小孩的差異,順便抱怨一下與自身內在小孩互動多麼累人。
連結上承擔創傷的EP後狀態總是會變得不穩定,冒出來的記憶太多塞爆腦袋搞得一堆症狀都加重了,為了能如期的赴下次諮商的約,將過多的記憶記錄下來吧,希望也能抒發一些壓力讓自己穩定一些。
依照心理師的建議 記錄下,我們的真實感受
在這四天雙十連假休息時,我感知到自己的內部空間又有所改變了。便想來整理一下從一開始到現在主要的幾個內部空間變化,及記錄移下空間現況方便之後跟心理師回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2015 年開始,我經歷了六年的生活半無法自理時期。 早上起床鬥志全消,無法下床、上課、進食。不是排斥做這些事,而是沒有動力,我完全沒有意志去維持日常行動。直到 2021 年和一位以前的朋友連絡上,我才知道只是身體在發出訊息,想要我和自己的靈性重新接上。 祝大家在靈魂的歷史中,始終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2015 年開始,我經歷了六年的生活半無法自理時期。 早上起床鬥志全消,無法下床、上課、進食。不是排斥做這些事,而是沒有動力,我完全沒有意志去維持日常行動。直到 2021 年和一位以前的朋友連絡上,我才知道只是身體在發出訊息,想要我和自己的靈性重新接上。 祝大家在靈魂的歷史中,始終能找到自己的光亮。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自我療癒身心的狀況。看了幾本書,也聽了幾個心理師的演說,還有心理諮商師的書,以及身心靈方面的書。當然,裡頭也有些特別怪力亂神,或是涉及前世的,這我就比較不走這塊。 今天我發現這些療癒方法,其實可以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自我療癒技術。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