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時,大阪是好天氣。由關西機場的第17號登機口,向著堺市的方向拍攝。下次見了~堺。
在經過不斷的連絡與安排後,12月的帶客戶去總公司參訪的行程總算是成行了。
而在短短的一天半當中,行程安排的是十分的緊湊。
所以當我回到台灣整理完行李後。
便進入了長達12個小時的昏睡模式。
總公司,位於日本大阪府的堺市。
這是一座曾被譽為「東洋威尼斯」的自由貿易都市。
我對這個地方最早的了解是來自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遊戲“信長之野望”。
剛退伍時,曾經玩過一款MMORPG“信長之野望Online"。
在遊戲中,為了交易物品,常常往堺市跑。
我對歷史一向很有興趣,所以那時候也邊玩邊了解相關的日本戰國歷史。
也因為這樣,我也逐漸了解了堺市的由來。
在玩遊戲的時候,得知堺市在當今的日本仍舊存在。
那時候就曾想過“有朝一日希望能親自到堺市走走”。
當年信on的地圖。沒想到這些景點有許多個我在現實人生中也去過了。
我那時候從來沒有想過。
堺市,會是我接下來十幾年的人生裡,每年都要去個好幾次的地方吧。
退伍後,我在海運業上班。
有段時間,老闆派我去昆山。
但是我在待了三個月後,就受不了中國了。
因為我知道,依我的性格是無法在那裡生活、更別說是工作了。
讓我徹底下定決心回台灣的那一刻是在上海高鐵站排隊發生的事(他們當地人叫作“動車”)。
整個車站滿滿的人;但是只有我一個人在排隊。
等到月台閘門一開。
從四面八方衝上來的人潮把我擠向後方。
我反而差一點坐不上車。
就在那時,我就決定結束我的中國外派人生,準備回台了。
而從高鐵站搭的車要回我在昆山所居住的小區時。
開車的師傅聽出我的口音是台灣人。
幽幽的說道:還是你們台灣好。中國人都是沒有禮義廉恥、仁德道義的。這些都被文革給革掉了。你們要好好珍惜啊。
我聽了,也不好回應什麼,但是我一直記著。
只好轉個話題,問道:為啥你們這都叫什麼什麼小區呢?
師傅答道:你有沒有看到小區門口都站著公安來著?那些都是在管制人口的。誰來了,誰離開了。共產黨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們還有區委會,就是用來管理的。因為是一區一區的,所以就叫小區。
當時的我,在昆山往返小區與辨公室時,都是坐公車。
每天上班時,就會經過現在公司位於昆山市的舊廠。
由於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把騎自行車當成運動了。
自然會知道那是間什麼公司,也知道這間公司有多大。
因此心中也想過無數次:如果有機會能進這間公司上班,該有多好。
回到台灣後,我知道自已在海運業的日子也進入倒數計時了。
我喜歡海運業務的工作。
因為它可以讓我接觸到各種需要進出口的廠商。
但是我不喜歡海運業務人生那些數不盡的應酬。
因為壓力與過量飲酒,我的健康亮起了紅燈。
體重不但破百,而且尿酸、痛風也都找上了我。
我知道我的人生需要作出改變。
但是我想要留在台中工作。
因此我不斷的思考,台中有那些產業可以讓我一直作下去而且有持續性的呢?
在經過不斷的篩選後。
我的選項剩下“工具機”與“自行車”。
我是個喜歡運動的人,所以在這兩者之中並不難選。
運氣很好的。
我進入了當年在昆山通勤時,每天都會經過的公司。
然後,在進入公司不到半年的時間後。
我有了第一次去堺市出差的機會。
那是我第一次去日本,也終於踏上了我當時經常在玩遊戲時曾想過的,是否有機會能去的城市。
後來,在不到一年之內,當時的台灣分公司董事長,認為我有能力可以回總公司上台報告台灣分公司的情況。
在經過十分、十分辛苦的準備過程後。
我想,我應該是沒有搞砸吧?
之後每三個月,我就得要飛日本到總公司上台報告。
這樣的行程,變成了例行性的公事。
直到疫情爆發。
報告改成線上後,沒想到一別竟過了四年。
上次回日本開會,已經是2019年12月的事了。
堺市,堺港的舊燈塔。於明治十年(1877年)所建。
而提到我為什麼會開始騎自行車。
這絕對跟巨大創標人.標哥在2008年帶起的全台自行車熱潮有關。
當時還在海運界的我,因為不想喝酒,因此只好想個辨法來跟業界的人交流。
騎自行車剛好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應酬”之一。
是說,也沒有因為這樣子少喝到啦。
上午騎車、中午喝酒成了當時每週六的例行公事。
但是也是因為全台自行車熱潮,才讓總公司決定擴大在台灣的組職編制。
所以後來我才有能夠進台灣分公司的機會。
在2013年時,我就有去逛過當時位於仁德天皇陵古墳旁的自行車博物館了。
疫情期間,自行車博物館遷移到了堺東車站附近。
如果是員工的話,參觀時只要出示證件就可以免費入場。
而這次由於是帶客戶去參訪,當然也是不用買票啦。
在參觀期間,更是得到了博物館館長的親自介紹。
說真的,在他退休前,以我的層級與職務內容,是沒有機會跟他說上話的。
所以當天由館長來作全程的介紹,也著實讓我感到公司對於客戶的重視。
也多虧了館長的分享,這次聽到了許多當年走馬看花時所不知道的故事與背景。
時光迴廊;你可以看到過去、現代與未來。
自行車的始祖!誕生於1817年。
第一台有避震前叉的自行車。
當年的前變構造。
Shimano在1980年推出的Dura-Ace AX。推出的人就是現任社長的父親,是自行車史上第一套的Aerodynamic套件。但是也是第一套讓Shimano賠上很多錢的套件。主要還是當時的材料科技還無法現實真正的“Aerodynamic”。我對這套零件特別有印象,因為我也是1980年生的。
歷史上第一台電動輔助自行車。
由Specialized在1981年時所推出的第一台量產MTB“Stumpjumper",是這台車讓MTB開始在世界上流行起來的。我也很榮幸的在上個月有機會跟Specialized的創辨人一起騎車。
由Joe Breezer所打造的,史上第一台MTB。
史上第一台折疊車,是為了軍事用途而開發的。
其實自行車跟戰爭也脫離不了關係。當年有著馬來西亞之虎稱號的山下奉文,只花2個多月的時間就佔領整個馬來半島,並直取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中心新加坡。山下奉文當年可以用快速的進軍方式攻下新加坡,靠著就是騎自行車(所謂的銀輪部隊)。佔領新加坡後,日軍大量處決華人游擊隊及反日份子(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年輕時也差點遇害),導致新加坡戰後反日情緒高漲了一段長時間。而現在新加坡在日本的三個領事館之一就在我們公司。
此次出差期間。看了一本書叫作“腦科學”。書中提到適量的運動有助於紓解壓力,有宜於大腦的健康。而作者最推薦的運動就是“騎自行車”與“跑步”。
在博物館中也有心理測驗,可以測出最適合你的騎車風格。完全沒有意外的,我適合瓜佛(Gravel)!
然後還可以上傳或是現場拍攝來合成相片。
Dura-Ace AX套件的全貌。
Giant送給我們公司100週年生日的特別塗裝車。 Liv Langma
堺在日本戰國時代是有名的鐵砲町。
堺市自行車商人送給當時皇太子的自行車。
出差的最後,帶著客戶去吃我某年作完報告,半夜出來閒逛而發現的深夜食堂。也許,改天可以寫一下食記。
每次國外出差,半夜一個人在旅館時。
我常常會想,我是怎麼到這裡的呢?
我指的當然不是所謂實際上的交通工具與移動方式。
而是我是作了那些選擇與不選擇,才會走到這一步的呢?
在人生的過程中,很偶然的時候,我曾作過一些預知夢。
但是那只是無意之中,我進入了自我未來人生中的片段。
總是要到那一刻的到來,我才會晃然大悟。
未來是不可預知的。
但是我認為自已每天的所作所為,其實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自已的未來。
相信自已,並堅信「凡事皆有可能,何不多嘗試多體驗一下」。
反正就算失敗,至少我曾經試過,沒啥好損失的。
我相信,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或許有所謂的機緣巧合。
但是所謂的機緣巧合。
事實上也並不是偶然的突發事件。
那些都是你在作出的決定而產生的結果。
而人的一生,不就是由許多自我意識所作的機緣巧合而產生的冥冥之中所交織而成的故事嗎?
所以,活在當下。
接受一切的安排,因為那些都是自已的安排。
多多嘗試、多多體驗、多多感受吧!!
大阪港區的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