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赴中央大學研究所面試

我去中央大學考研究所筆試和面試,以下是面試問答:


問:請你解釋一下你研究題目中「引用春秋前」是什麼意思?

答:主要是談東周前,包括西周、殷商、上古時代的歷史


問:請解釋一下你把出土文獻分成青銅器和簡帛是什麼依據?

答:我主要按時代差異性來分類,青銅器主要在歷史事件發生後不久即寫成銘文,鑄成銅器,時間較接近歷史事件。簡帛則會經過口傳、潤飾再寫定,除了有偽造的問題,作者身份背景、時代、寫作動機等都難以確定,時間點也較遠離歷史事件。因此我會按其參考價值來分成以上兩類。


問:請解釋一下二重證據法?

答:根據王國維起初提出二重證據法,以及後來葉國良教授的詮釋,得出必須先以傳世文獻作基準,考訂出土文獻的真偽。當出土文獻確是真品,再去比照傳世文獻,歸納出新的看法和見解。


問:民國初期有古史辨學派研究上古史,你對他們的透法和研究成果有什麼看法?

答:我大致上不同意他們疑古的取向,以他們考訂大禹曾否治水為例,顧頡剛和丁文江兩人曾到黃河邊去,實地考察黃河河岸,並以「黃河沿岸沒有經過開鑿的痕跡」為由,否定大禹治水的歷史。我認為他們是過份倚賴科學,而忽略了上古的史事本身有其流傳的文化傳承意義。


問:請講一下現在一般研究出土文獻的風氣是如何?

答:我以大陸研究出土文獻的風氣來作說明,他們的風氣主要是趕潮流,有新出的簡就丟掉舊的,清華簡一二還沒研究得透徹,就跑去趕六七八;另外,他們過份推崇出土文獻,以出土文獻校對傳世文獻版本時,往往以貶低傳世文獻的態度,認為傳世版本都是錯的,新出土的版本就絕對無誤。


問:如果出土文獻資料有與左傳不吻合時,你會如何?

答:我的研究希望探討這些上古史在左傳文本裏的作用和意義,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文本裏,一定有不同的詮釋角度和引用意義,例如墨子引用禹的事件,是針對儒家的尊周,墨子要搬出夏朝文化來反對周文化,是他引用禹事蹟的主要目的,內容未必全然真實。不同文本一定也有它的書寫目的,我並不是要探究史事真相,因此我不會以出土文獻所記載的來修正左傳,而是要在左傳詮釋歷史的角度上,找出其詮釋意義。


問:你知道你這樣跟整個學術潮流是很不一樣嗎?

答:是的,可是我認為我要研究的是左傳,而不是清華簡,也不是建構上古史本來面貌,因此我還是會堅持以左傳為中心。


問:你覺得你的計劃面對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答:我覺得我面對最大的困難是資料量非常龐大,從儒家經典、先秦子書、史書,到出土文獻的青銅器、簡帛,有非常多的材料可以運用和需要分析。整理資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這是我所面對的最大困難。


2019.10.30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