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記性很差,卻很會記仇

「我忘記這一題怎麼寫,但是我都記得同學做的壞事。」
這時候,身旁的大人就會冒出這句話:
「該記的都沒記住,光記有的沒的!」

這到底怎麼回事?

壞經驗就是比好經驗強烈

在書《大腦快樂工程》中提到,
大腦透過演化,
出現一種天生的負向偏誤

負向偏誤出現在嚴酷的環境中,
雖然現在環境跟以前已經很不一樣,
但負向偏誤還是住在大腦裡。

大腦喜歡注意危險或者損失,
當有事情出差錯,
大腦就會開始只能用很窄的視線看事情。

沒有辦法再注意其他事。

就像老闆給了你很棒的考績,
但在一堆讚美中加了一句小批評。

接下來的整天,
你可能只想著那句批評了。

這也是新聞標題總是要驚悚的原因,
才能引人注目!

喜歡關注負向事物,是大腦中的設定,
不是我們人品有問題。

那,喜歡關注負向事物,會怎麼樣嗎?


不成比例

以吃東西為例,吃到好食物跟壞掉的食物,
我們對壞掉的食物感受特別強烈。

我們每次生氣的模式,會一再強化,
導致下次更容易憤怒。

如果只順從的大腦負向偏誤的設定,
我們只會讓自己淪落成:
愛抱怨、怨天尤人的人類。

為了對抗天生的大腦設定,我們可以努力,
強化那些「好經驗的感受」。

透過後天的努力,幫我們多注意好經驗,
並且停留久一點。


小孩間的人際關係

小孩的互動似乎也是相同道理。

大部份時候,小孩之間稍有吵鬧都算正常,
玩場遊戲、搭個話就又和好如初。

但是,如果小孩之間出現過明顯的衝突,
結下樑子後,
基本上就很難改變他們對彼此的印象。

很多時候,原因在於記憶的強化

不斷的回想起那段往事、不斷的生氣,
當然也就不斷的,討厭對方。

「原諒他人」這件事情,是勸不來的,
只有當事人能夠做到。

因此,我跟小孩間的討論沒有強調原諒。

而是,去找出你討厭的那位同學,
做了哪些好的事情。

小孩當然哇哇叫:「我才不要!」
他做了什麼好的事情,我一點都不想知道。

我懂我懂,
我們只是拿他當素材,讓我們練習。

練習什麼呢?

練習當負面經驗纏住我的時候,
我還有沒有空間,去看見其他的可能性?

小孩聽完這段話,再度安靜...


過程困難重重

真的不簡單!

要讓小孩去觀察他討厭的人好的地方,
他還寧願功課多出一點。

在老師的堅持下,
終究是需要擠出一些內容的。

這個活動的意義在於「過程有多難」
不是那些優點。

我想讓學生感覺一下,
當你對一個人極度討厭時,
你就真的很像眼睛被黏住。

很難打開眼睛,
看見他們的優點。

換個角度想,你也希望,別人這樣對你嗎?

你做錯一件事,
我就再也看不見你的努力了?


停留正向經驗的時間

要大腦不時感受到正向經驗並記住,
似乎不容易。

那麼,我們只好主動出擊了。

我們有多難看見討人厭學生的優點,
就代表我們有多難主動看見好的經驗。

我們應該要更勤勞的幫助大腦,
記住那些正向經驗,
讓我們充滿更多正面的回憶。

我們討論了一番,那該如何讓正面經驗停留久一點?

1.打開注意力
首先,得要先注意到生活中有好經驗,
才能夠讓他們停留。

因此,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情,
不要那麼理所當然,
多想想背後的付出

你能夠準時上學,
全家人都一起做了些什麼?
應該不是只有你自己的功勞吧?

2.多幾次
當你抓到正向經驗時,趕緊把握時機,
讓他多跑個幾次。

例如:
吃到好吃食物,多聞幾次、多看幾眼。

老師誇獎你進步,
多想幾次心跳很快的感覺。

多個幾次,讓這些美好的經驗,
一一地存進大腦裡。

3.輪流感謝
許多書及文章都建議人們,
可以利用日記讓自己學會感謝。

對我們學生來說,
他們的生活中最不缺責罵跟提醒了。

他們總是想不到自己的優點,
但是自己的缺點卻可以侃侃而談。

我們在課堂中,會穿插輪流感謝的活動。
下課前,我會讓學生輪流表達感謝他人。

讓小孩知道,
自己也是有值得被感謝的地方。

後記

有時候覺得,社會技巧課程,
根本也是我的療癒之路。

在處理每位小孩的難關時,往往也會發現,
這些小孩面臨的,跟我們大人,都一樣。

你是否也是會為了那一句批評,
傷心一整天?

我會。

所以我也需要跟著小孩一起練習:
主動找到好的事物,
並且想辦法讓它停留久一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