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第三極之氧氣含量及紫外線強度

地球有南極及北極,還有第三極,青藏高原。

氧氣含量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公尺,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平原上的40%左右,紫外線強度也比平原地區高出約30%,再加上氣候寒冷乾燥,食物資源匱乏,因此被稱為「生命禁區」,因此,人在其中會顯得特別脆弱及渺小。

事後的實地iWatch測量的數據顯示,含氧率是91%,沿海是100%,在高原缺氧的身體反應是,身體能量消耗的特別快,強烈感受的心臟的壓力感,即有重被壓著的感覺,睡眠時特別有感覺,無法側躺,心臟會跳的更快,平躺會好一些。

有個特別的經驗是在四千五百米的西藏安多鎮,房間供氧但要另外收費,我們認為不大需要吸氧就沒買了,但是氧量不足使心脏跳的也比較吃力,睡覺要卧躺才能入睡,重點來了,早上起床感覺睡的質量差,我們到達四千七百左右,下車拍攝走了几步,就不行了,出現頭暈,感覺不對勁,所以都不再走遠,回車裡急救一下,先喝了葡萄糖液,再深度吸氧二次,吃能量食品,喝水,吃止痛藥,慢慢恢復過來,就下車繼續拍,然後找了國道服務站休息及吃午餐與水果,補充能量。所以找有免費彌散式供氧的住宿很重要,唐古拉山鎮我們找到適合的住宿,有關住過的民宿/酒店會在另一篇分享,以供要去的參考,找住宿相信是一個煩惱的事情。

紫外線強度

是否只有高山才紫外線特別毒呢?據網上資料,中國紫外線強度排名前十的省市包括:拉薩青藏高原貴州、杭州、廣西、四川盆地重慶、西安、昆明和哈爾濱。

杭州,高紫外線?小伙伴的親身經历是,在杭州西湖玩了一圈,皮膚被晒紅了,直接被紫外線給弄傷了,說完全沒有想過杭州的太陽那麼毒。

紫外線指數(英語:Ultra-violet Index)指的是在某一天某個地點受到太陽紫外線(UV)輻射強度的國際計量標準。這種級數主要用於日常預報中且針對對象是一般大眾。它的目的是用來保護人們免受紫外線的傷害。皮膚過量暴露在紫外線中會導致曬傷眼睛傷害例如白內障,肌膚老化增加皺紋和皮膚癌。公共衛生組織建議人們在紫外線指數大於或等於3級時要採取措施保護自己(例如,可以在皮膚上塗抹防曬霜和戴帽子)(摘自維基)

影响紫外线强度的主要因素:空氣會吸收紫外線,所以海拔越高,紫外線越強;光線越強紫外越強,所以越接近光線直射的赤道紫外線越強。

據西藏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拉薩紫外光譜強度呈現冬至最低,夏至最高的現象。太陽紫外線在夏季會比較強勁,造成如此強烈太陽光強的原因包括一是積狀雲的增強效應,二是太陽運動的影響。

查網上取得的統計圖表顯示,十月打後的青藏高原進入秋冬季節,紫外線強度相對弱了,但仍在危險範圍:


資料來源: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46779

關於防晒用品的準備,太陽眼鏡是必須要有,即使我所戴的是全視線會因應紫外線而變黑的眼鏡,也必須買太陽鏡保護眼睛免受傷害,因為風很大,遮陽雨傘就不適合,買防晒衣及面罩,防晒帽都很適合,為了加強臉部及手部防護,會塗上防晒油。

臉部皮膚保養,B5可修復因晒而造成的皮膚傷害,有沒有受傷,每天兩次晚上使用,或當天戶外活動為主則會特別使用,以維護皮膚健康。因此,高保濕面霜及面膜是可以讓肌膚吸補水份。

建議是做全面的物理防晒保護屏障,防晒油是比較會傷到皮膚且要適時補充,皮膚科醫生建議是物理防晒比較妥當,長治久安,因此我用防晒霜的次數不是很多,看當日活動的需要而適量使用。

我分享一個被晒傷的經歷吧!

在歐洲挪威峽灣自駕,當時不太注意紫外線的威力,也沒怎樣去管理飲食及防曬等相關問題,在雪山上玩了半天,發現臉紅了,臉出現不適,去鎮上花了幾千元求診(旅行保險挺重要),醫生有趣,問是否中國人?然後他來了幾下太極動作,夠可愛的,醫生是外科手術的,放假來鎮上幫忙,非常nice。醫生說臉情況還好,塗藥膏過幾天就沒事,但會脫皮,日常護理是清水洗臉,早晚用天然BB油輕塗臉(當面霜使用)。我用BB油打理了一年,換了一次臉皮,BB般幼滑,但從此變了敏感型皮膚。

我為何臉那麼傷,一是吃了過量的藍青口(太好吃了),二是上雪山陰天,沒補充防曬霜也沒有物理防曬,臉直接在暴露,在冰河高地上也是直接暴露。

北歐挪威的夏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