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別二十多年再次踏入汐止拱北殿,抓住這星期台北最後的陽光,週末透早就請小黃哥哥載我上拱北殿。
途經汐止的伯爵山莊,這曾經是瓊瑤劇「庭院深深」裡豪宅的取景點,當年劉雪華跟秦漢在這裡愛來愛去,這兒也曾經是十分著名著名的豪宅區。汐止本來是非常美的,在沒有這麼多房子以前。在這裡的好山好水被大家注意到之後,突然山上都長滿了房子,不知這該是汐止的幸運還是悲哀!
閒談裏知道小黃哥哥年輕時也曾經在拱北殿的山腳下工作過,幫忙建房子。但是被這兒的濕氣跟大片竹林嚇到,只做了十五天便辭職。
越接近拱北殿車子越多,小黃哥哥看到下面的停車場車子都停滿,忍不住問我:「上面在辦什麼活動嗎」?我回道:「沒什麼,就楓葉紅了而已」。
到拱北殿一下車我便被這兒的日式石頭燈籠給吸引了!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這裡的石燈籠是從山下日治時期的「汐止神社」移上來的。
拱北殿祭祀的主神是「孚佑帝君」,也就是大家知道的「呂洞賓」。清領時期光緒27年,水返腳(汐止)的幾位民眾感念木柵仙公廟(指南宮)裡面的「孚佑帝君」很靈驗,便去木柵仙公廟請示分香火回來拱北這兒祭祀,因而有了這間拱北殿。當時這兒的住民,拱北里、烘內里、八連里主要是以開採煤礦維生,光緒27年初建拱北殿是木造結構,因為這兒的氣候潮濕,不適合木造建築,很快便需要修建了。在民國11年的第二次改建開始便逐步加入石造建材,此後歷經數次改建,到民國55年變成現在的規模。現在的拱北殿除了祭祀呂洞賓之外,也一起祭拜釋迦牟尼佛與孔子,可說是佛道儒三教合一。
一直覺得臺灣人很有趣,對於任何不同文化的包容性都很強,也都帶著良善的包容不斷更迭的政治「遺產」。不論是原住民的、清領時期的漢人文化、日治時期的日治文化、以至於國民政府來台後的強勢中國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多元融合的新台灣文化;對於每一種文化刻印在這塊土地上的遺產,我們都尊重,也都包容!是以整座宮殿日式風格與中式宮廟建築風格交錯,卻一點都沒有違和感!
這次探訪的重點是拱北殿的後院公園!正值楓紅季節,拾階而上,一畦一畦的楓葉綴著步道與階梯,饒富趣味!
我到的時候已經錯過楓葉最盛的時間,耳邊聽著幾位遊客說:「沒什麼啊!楓葉都不紅,掉光了⋯⋯」
終於有一位常客說明:「上週很美很紅的,是這週下雨又氣溫回升,楓葉才落下!」
楓葉季的時間真的很看天氣賞不賞臉,而這號稱北台灣少數的楓葉秘境在今天迎來了好多遊客,一年只等這一季的璀璨!
看楓葉也是要看緣份的,聽說上週碰到元旦假期加上楓葉滿開,這兒的遊客絡繹不絕,連廟方要舉辦「楓葉祭」事先也是壓這週,怎知最滿載的楓葉在上週…
世間事豈能事事如意?這週雖沒有滿載的楓葉,卻讓我看到滿滿的楓葉地毯;不看樹上的,看地上的不也另有一番趣味?!
整座廟宇的風格都與「楓葉」相呼應。楓葉的石桌,楓葉的圍牆…都讓這個建築特色更加聚焦。
到這裡的必拍景點:雙拱橋,真的挺有特色的。只是這時絡繹不絕的遊客將本來靜謐的氣氛「活絡」了起來,比較拍不出寧靜的特色。但是橋底下滿滿的楓葉地毯讓這座橋變得氣質起來。
信步繞回宮廟裡,新建的建物與舊有的建物巧妙地融入同一個空間中。斑駁的木製門、謝神戲台、充滿溫潤感的洗石子階梯扶手,當我一碰觸到時便回想起我小時候進去老房子的感覺,突然被老東西感動起來…
宮廟裡這兩幅浮雕挺吸引我眼球的。一般宮廟的裝飾不是平面的彩繪,就是木頭雕刻或者泥塑,很少看到這種兼具平面與立體的「浮雕」。這兩面的浮調講的是「鍾馗嫁妹」,如果有到現場看,藝術家將人物的細部表情營造得很好,人物彷彿要從牆面浮出似的,挺有趣的!
從早上將進九點進來,一個人沒有目的的閒晃,看到喜歡的景就停下來,走累了就在涼亭慢慢休息寫札記,看到適合休息的景點就停下來,不需要去配合別人,只要好好感受自己想怎麼走,想看什麼,想到什麼…我越來越喜歡跟自己相處。
隨著時間越接近中午,人潮越來越多,也該是我淡出的時候了!沒有預先叫車,我一個人緩步下山,想著最糟的情形就是走到山下的「北港國小」,那兒我確定有公車站牌,也有UBIKE,我一定回得去。
好在在半山腰剛好攔到載客上山的回頭車,回程我還順便去買了汐止這兒的名店—香帥蛋糕,有來走走的朋友請一定要買,這間店的芋泥蛋糕很好吃也很有名喔!
一個早晨一個人的漫遊,賞了季節美景,聽了兩位小黃哥哥的汐止故事,爬了相當於24層樓的樓梯,收集了路上大大小小的感動…
回家之後再處理洗碗、洗衣、煮飯的生活瑣事便不再覺得煩了!2024一月七日汐止拱北殿楓葉祭,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探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