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身體不適在家裡關了一個週末,兩天沒出門。在這秋陽燦燦的日子,實在是太折磨人了!身體休養得差不多後,我決定要出來放風一下,選擇了一直很想來的北投溫泉作為我的踏查點。
星期一早上十點的北投市場,可能因為才剛剛應付完週末喧囂的遊客,反而有些「尚未恢復元氣」的感覺。這段時間剛好碰到北投市場在整修,所有攤商都移到「中繼市場」,原本市場外的攤商又碰到修路,一整個有些混亂。
本來昨晚已經做好美食攻略,計畫要來這兒吃早餐的我居然找不到任何一家名單上的餐點,飢腸轆轆的走回車站,對賭找一家有營業的小吃店先吃東西墊胃,時間是早上10:30。
北投肉羹本來就是我攻略裡面的品項。看到這碩大的肉羹,我是真的有些傻眼!一口咬下,肉羹非常紮實彈牙,外層包裹的魚漿很薄,裡面是碩大的豬肉塊,要吃好幾口才能吃完一塊肉羹。它的羹湯是濃勾芡的,這就不太對我的喜好!但是肉羹本身的表現很不錯,是店家自己製作的,不是外面批來的。另外這家店的豆腐也是一絕。濃厚的豆味與豆腐的嫩感,就算不沾醬都好吃!
在血糖提升之後,本人又恢復滿血位,可以開始踏查了!在遊客中心拿地圖時小姐直接給結論:要吃市場美食,走「光明路』;要旅遊,便直行「中山路」!我喜歡這種言簡意賅的明確說明!
一到新北投站,耳邊充斥著英語、日語、韓語跟不知道哪裡的語言,當然還有許多的「長輩語」。只見一群一群比我年長的哥哥姊姊們三三兩兩的組隊拍照,星期一早上的北投,其實挺有活力的!
從新北投捷運站一出來第一個景點是「北投公園」。以前來北投總是急著趕去跟別人碰面,直接約在餐廳或泡湯池,很少好好的走入這個再明顯不過的入口:北投公園。
是以這次走進去才能發現這幾座很有味道的石頭橋,一看就是年代久遠又堅固的「老東西」,很有歲月感!抬頭瞥見涼亭上特殊的屋瓦圖騰,想到臺灣最後兩間燒瓦廠已經關門了,這可得好好保護,不然破損可沒地方換了⋯⋯
很難想像離繁華車站才隔50公尺的公園裡,竟能變得如此靜謐;在這裏不再聽見擾攘的車聲,只剩下淙淙的流水聲,沿著水聲前行,便可以看見著名的北投圖書館,臺灣早期的綠建築圖書館,曾經號稱是臺灣「最美的圖書館」。
圖書館內部採用木質地板,全棟建築大量使用鋼樑跟木頭包覆,重視空氣的流動與採光,是很先進的建築概念!
館內除了一般的室內閱讀區外,還有室內沙發區、戶外閱讀區。在自然風的吹拂下,讀書也變成是一種極享受的事呢!
圖書館旁矗立的是「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這裡很早便以溫泉著名,日治時期這區更是日本高級軍官與神風特攻隊的度假泡湯聖地。為了讓這些軍人有完全放鬆的享受,這裡發展出「獨特的」溫泉文化跟「那卡西」台式Live band 樂團文化,而這座醒目的維多利亞式建築,便是以前的公共浴場。可惜我是星期一來的,「北投溫泉浴場」、于右任居住過的「梅園」、北投地景「地熱谷」都沒有開放參觀,我只能在外部拍照,無法進去探訪!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我去泡了這區最老的日式泡湯浴場「瀧乃湯」。原本以為自己很聰明,挑選星期一的下午兩點時段,一定都沒人,可以包場。怎麼知道一入場售票人員便說現在人很多,快接近「滿員」(30人),我一整個傻眼,但還是進去了!
果真是最古老的浴場,浴池並不大,屋頂都是木製建築。當時就是設計作為「北投大浴場」的輔助池用,更早以前,曾搭乘「金剛丸」船艦訪問臺灣12天的日本皇太子裕仁,就曾經住在裡面休息過。所以這裡應該本來是住家規格,後來才轉為公共浴池。
整個浴池以特有的「北投石」砌成,在不算大的池子裡分成46度池跟42度池。脫光進去之後我總算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了,除了常客之外,還有韓國人,金頭髮的,黑皮膚的⋯這些觀光客不會去泡家庭湯屋,只想來體驗這「百年湯屋」的風情!
期間有熱情的民眾,用不甚流利的英語提醒外國人泡湯禮儀,櫃檯妹妹也會特別關注外國朋友是不是泡太久,有沒有不舒服⋯在在體現臺灣式的人情味!
泡完溫泉後一整個神清氣爽,覺得今晚應該能好好睡!走到車站前,見還有時間,決定隨便跳上駛來的第一輛小型巴士公車,讓小巴帶我遊新北投!跟著小巴繞到我從沒到過的各個社區,真的挺有趣!平常在市區坐大型公車,大家都是搶上車;但是坐小巴,大家都是「禮讓」你先上車,可能因為會坐小巴的,很多都是相互認識的社區民眾,住山上的,脾氣都很好啊!
小巴帶我繞完山上一圈後將我送到「奇岩站」,本想在奇岩站吃點東西,怎知抬頭一看映入眼簾的是「農禪寺800公尺」的指標!啊!是聖嚴師父在召喚我啊!立即決定丟掉美食,道場禮佛去!
我喜歡水月道場的靜謐,每次到這兒都能讓我心情安定!沒有金碧輝煌的燦爛,灰撲撲的建築,卻讓人更安心。在這裏隨便找個角落自己發呆都非常自在。
這次的北投踏查雖然不完整,但是溫泉北投的美卻已經烙印在我心中!融合著濃濃日式風格餘韻及凱達格蘭族的虔敬守護,新北投,溫泉之鄉,真的是值得好好探訪的地方,但是請記得最好避開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