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4總統大選-選後國際記者會

賴清德準總統於選舉結果出爐後,召開一場國際記者會。致詞中提到以下關鍵字句:一、民主與威權,台灣人民選擇了民主;二、自己的總統自己選,人民抵抗了外在勢力;三、台灣不會走回頭路;四、感謝蔡英文總統;五、國會努力不夠;六、民主大聯盟;七、維持台海和平並與中國交流。致詞全文可參見各大媒體的網路文章或直播影片,雖說是「中規中矩」,然與蔡英文總統過去的記者會發表相比之下,似乎缺少了一些「亮點」。


而致詞結束後,進到了國內外的媒體提問環節,由 彭博社(Bloomberg)首先詢問

您要如何減緩這些衝突(美中台)對半導體等產業所帶來的風險?

賴清德準總統表示:「半導體產業很重要...我們希望中國與國際社會能共同珍惜此一產業。...台灣在蔡英文總統帶領下,在兩岸政策上相當穩健且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我們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挑釁,台灣想要維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只要對等尊嚴,台灣很樂意跟中國彼此交流合作,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來創造和平共榮...而對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我會大力來協助半導體產業,從材料、設備研發、IC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讓半導體產業在台灣更近一步發展,也能夠因此造福全世界的經濟發展。」

筆者覺得賴準總統並沒有針對該名記者所提問的問題回答,即賴準總統當選後要如何「減緩(mitigate)」衝突對半導體等產業帶來的風險。


第二個提問的媒體是 台視 ,記者問道:「選後如何團結在野?對手哪些政策您可能會納入?國、眾提出的聯合政府,可能與在野黨提出嗎?」

賴準總統回答的重點句應是「樂意與在野黨領袖見面,共同解決問題」以及「用人唯才,不分黨派」。這一題的回答無太大問題,然卻是賴總統未來須面對到的重要課題之一。


接下來由路透社(Reuters)對賴清德提問:「您相較於蔡總統過去的作法,會有什麼不同的作法展現善意,如何重啟與北京當局的對話?」

賴準總統答道:「八年來蔡總統在外交國防的穩健領導,深受國際社會肯定。...未來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推行兩岸事務。蔡總統八年來持續提出善意,可惜中國沒有回應,期望中國體認到和平是符合雙方的利益,台海的穩定更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中國也能體認到他也有責任,大家共同促進兩岸的穩定跟發展。」

其實對照過去蔡英文總統於2020年國際記者會所回答的內容,事實上並無太大差異。


最後則由中央社提問,然而問題與回答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例如「立院正副龍頭,跟在野黨可能合作嗎?」在此就不列出。




針對選舉結果的部分,筆者認為,從本屆及上屆總統選舉的結果可以發現,台灣人民針對兩岸及外交政策上,是較為傾向民進黨的方針,或可以說是反對「親中路線」的候選人及政黨。然而在內政上,台灣人民寧可將票投給地方勢力(台中顏家、彰化謝家、雲林張家),也不願意再看到民主進步黨持續在國會佔據多數席次,可見事態嚴重。

民主進步黨並沒有拖垮台灣,但在執政時期卻呈現一種「進三步、退兩步」的感覺。政黨不應該輪替,因為政權轉移至國民黨手中並不會讓台灣更好,然而國會需要有更多政黨的加入,而非一黨獨大的局面。本次不分區立委選舉中,時代力量已徹底泡沫化,取而代之的是民眾黨的崛起,然而自詡是第三勢力的民眾黨不斷為了利益而向地方派系靠攏,或許這也是民眾黨的得票比不上總統票的原因之一,這也是民眾黨在歡愉下應警惕的事。

台灣走向國際,並與對岸維持不過於親密的「穩定關係」早已是多數人的共識,賴總統稱他將依循蔡英文總統的外交與兩岸政策,究竟該說是穩健還是保守?無論如何,本次選舉民進黨算是「險勝」,接下來其仍要面臨到如何挽回年輕選民的青睞,以及處理接下來四年「朝小野大」的困境。

除此之外,希望身為在野黨的國民黨與民眾黨能扮演好在野黨的角色,而非一昧地杯葛法案及預算,進而影響國會的運作。最後想說的是,政治是黑暗的,利益糾葛從來不會停歇,但在這樣悲觀的想法下,我仍期盼台灣能一日比一日更好,民主與自由能長存於這片土地。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