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賭注與全書--論字母會作為一本書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說到字母會,首先會想到什麼?譬如啟蒙時代的沙龍?譬如十九世紀末於斯曼、莫泊桑於左拉家裡聚會所寫出的《梅旦夜談(La soirée de Médan)》?抑或二十世紀初的超現實主義聚會與實驗?三零年代巴塔耶、萊西斯(M. Leiris)與蓋伊瓦(R. Caillois)的「社會學苑(Collège de Sociologie)」?還是四五零年代在花神與雙叟咖啡的存在主義?或是法國新小說運動時的眾神聚會?六零七零年代的法國哲學與人文科學的大爆炸(傅柯、德勒茲、阿圖塞、德希達、羅蘭巴特....)?

當然以整個計畫而言,思想的核心環繞在「六零年代代表的法國哲學」。然而在形式上,字母會兩個月一次的定期聚會接近左拉的聚會(但左拉他們只出了一本集子,字母會打算出二十六本);而在思想與實踐上,竟有些像是「社會學苑」:那群三零年代的歐洲作家與哲學家們受到涂爾幹社會學的影響,試圖用社會學理論談論世界;而「字母會」的小說家們,平心而論,本身皆與法國當代哲學甚少關聯,卻在字母思想遊牧者楊凱麟的刺激下,被一個一個陌生化的概念(或說將本身已陌生的概念再度陌生化並再以陌生的方式拋出),然後連續(要進行二十六次)又間斷地(因為每一次的書寫都成異境探險,以異己之身體重新啟動)高強度調動超過自己經驗的超經驗,完成一篇一篇的短篇小說。

在進行了五年後,由衛城出版社奇蹟般的出手,在實體與虛擬的空間裡以小博物館的方式策展(博物館的隱喻,不也與圖書館一樣,是創作者最好的隱喻宇宙?),於二零一七年搶劫我們的眼珠,攻佔我們的腦葉皺摺,拉扯揉搓我們的神經元。乍看起完整的且完美的陳列,包括一致的書封、每個人的專刊、豐富的講座還有臉書上的迴響,實在難以想像「字母會」一路走來的坎坷:最早構想的專刊形式、前期在《短篇小說》的寄生狀態(且不明原因,這群作家的作品可以如此無人注意)、《短篇小說》結束後自費出版兩期、或是五年來每個人逢遭的各種考驗(尤其是駱以軍長訴說的身體病痛,或身為台灣創作者的嚴苛處境)、以及原來構想的邀請每期的客座作家參與並不順利。然而,除了以一個一個包含巨大可能性的詞條「施虐」這些創作者的哲學家楊凱麟,後來還有學成歸國的潘怡帆加入,為每篇小說統評,讓字母會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宇宙;兼以黃崇凱的中途加入與重頭趕上,讓字母會的成員名單添了生力軍。使得這一切的崎嶇路徑,像是特意安排。如同艾呂雅所說的:「沒有偶然,只有註定的相遇。」

我們應該將楊凱麟的字母視作「戰爭機器」。意思是,每次的「一期一會」所造成的,遠非思想與創作質性的匯聚。儘管這群人的友誼以及漫長孤獨寫作中難得的溫暖切磋,實質上,本先的差異,在字母會的實踐中,只能更加的差異。差異的差異化,而且以總動員方式擾亂。因而,字母會的最大公約數很可能只是在一開始的對於出題者楊凱麟的專注思考,繫著這一切運作下來的「基礎」則是杜絕同質性的發生。並且是以「絕境求生」的模式,耗盡創作者最珍貴的資源(駱以軍的「挖空礦山論」),一再讓自己從自己當中再出生與蛻變的方式,非常自動地自行差異與相處差異化,作者必須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自動化差異的地獄機器。無論多麼有意為之的思考與實踐書寫,字母會成員包括楊凱麟與評論者潘怡帆,都不自主地「岔」出去,直到主體成為迷宮。必須重複地「不能重複」,另類的永劫回歸,勢必在每一次的岔路中走向不同的可能,並再度讓自我主體迷宮更加複雜。

所以這攸關的仍然是遊戲與賭注的關係。遵守遊戲規則是為了能夠翻轉遊戲規則,因為翻轉亦是此遊戲的本質,是這個遊戲的唯一道德。他們不僅順著遊戲規則而下注。他們也相對地以下注去改變遊戲規則,而再度因這被改變的動態進行下一輪遊戲,要求付出更多或更特異的賭注。尤其是未曾擁有的、不可能擁有的、不應該擁有的賭注。最大的賭注,或許是駱以軍所說的,他們各自付出創作者的黃金歲月,賭在一個無法輕易脫身的,也不保證成果與注意也超高風險及折損的計畫上。

字母會本身即是眾多的矛盾:

極端地遠離自身,同時像是自由落體般墜地的速度迫近更裡頭的自己。閱讀間彷彿看著一次一次地,作者們縱身一躍欲展翅高飛,立即無盡墜下,試圖探索自己的文學能否承受得了這賭博式的自我交付;看似結盟,實際上一切的相遇像是彈珠台上一個個迸射的鋼珠、或撞球檯上五顏六色的圓球,一個動作,如鋼珠彈射,或是用球竿衝擊母球(如同楊凱麟的詞語?)撞散子球。彷彿珠子或球體間的相遇是為了能夠彼此四散。一個個的單子沒有窗戶;貌似最為前衛的詆毀一切傳統的「實驗」,但可能是當代創作當作最為回歸文學創作本心,像鮭魚冒死洄泳只為了誕生那「未來之書」的文學運動(在這沒有運動的時代);雖然明白寫著華文最大的可能性,但是眾人卻像默契似地隱隱展演著「不可能性」。於是字母會的小說攤開,是可能性的種種不可能,以及不可能性的種種可能。


或者,你可以忘記一切,不管那些字母與哲學(但坦白說你讀過就忘不掉),甚至也忘了作者們的名字。如果他們主張文學不能劃歸文學史,甚至某種程度要去文學史,我們得以認真將他們硬生生抽出(從我們習慣性的框架中)。然後也許會發現這一切會聚攏在文學所是及其所不是之處,因為真正讓文學可以自由,配得上文學之名的,在於文學能是其所是也同時能是其所不是,文學是文學本身的在場與缺席,存活與死亡。

寫作真正的價值在於準備寫作,例如普魯斯特寫出七大冊的《追憶似水年華》只終將於末尾讓敘事者準備好當一個作家,或是羅蘭巴特兩年的「小說的準備」課程只談論小說準備而非內容。那麼,第一個字母「未來(Avenir)」的安排就不會是偶然。真正的意涵也許是,身為讀者,也必須準備將目光投向未來不可知之處,自我的末境與末境的自我,在未到來的時刻的相遇。透過閱讀,差異出差異地閱讀,將閱讀事件化,讓閱讀的事件肉身化,最終我們相遇,並不在於與作者們作為的個體甚至話語或思想,而是我們終將可能相遇在這一連串層層交疊混合又歧出增生滋長爆裂的,一本書裡。

是以,作為一名讀者,包括評論者如我,必須要參與遊戲。最低限而言,閱讀起字母會,不是在閱讀一連串的知名作者、也不是一篇一篇的短篇小說、不是一本本的文學雜誌、不是二十六本書(包括眾作者的短篇小說、楊凱麟的詞條與潘怡帆的評論),如果無法當作一座圖書館,至少當作當代文學可能性(與不可能性)的百科全書。但最好的話,可以當作一本「全書」,馬拉美盡全力投入去想像的。如果「書」是文明的集體神話(羅蘭巴特語),自當懷著最大最瘋狂的熱情去想像。猶如馬拉美留下來兩百多頁僅僅「談論『書』」的手稿,以及花費大量時間舉辦朗讀會散播,我們可以想見,「字母會」不單是最後將看見的二十六本書、六本專刊,包括所有的講座與關於字母會的評論,最大的可能性是把這一切想進一本「(全)書」裡。它構成「一種精神爆發(書以外再無爆發),它是一種純作品(直到瘋狂的界線)」。

如此,我們才可能達到真正的閱讀,與寫作交織無法分離的同時發生與同時互相取消的閱讀。然後,書評,也不再必要。因為早就發生在每個寫作(尚未)誕生之時,(尚未)誕生之處。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跳舞的骷髏》書名乍看有些駭人,甚或黑色幽默,只要一翻開,難以言喻的哀傷與同情便會誕生。在「見證他人之痛苦」已經麻木的時代,視覺上的疲乏,瞥見此書描繪的場景,尤其專注在幼兒的營養不良及其疾病時,還是不免心碎。這是本書能影響人心,足以讓非專業人亦能共鳴的原因。那畫面猶如過往我們看見「飢餓三十」之類的宣
    閱讀《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在指涉的歷史事實、南美洲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種種獨裁與軍事政變之外,在無數的死亡、噤聲、暴力、殘酷、遺忘、荒謬之外,或是在彷彿等不到天明的本能性激情與溫柔外,最初或最終的強烈印象,是這本書的文體。片段的、破碎的,像是筆記般暫時記下的,欲言又止又像說得太多的一段一段文字。
    魯西迪的文學成就無庸置疑,在翻開《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閱讀的當下,仍然讓我們感受相同的強大敘事能量。先不論風格、主題、文學史定位,閱讀魯西迪,就是在故事之海冒險(請見他的青少年小說《哈樂與故事之海》),看他用故事爆破,打開蟲洞,修改空間、地理,擾亂世界的運行,然後修補讓一切回歸秩序。如
    《穿越福爾摩沙1630-1930》一書構成的方式容易說明,主要以這三百年為限度,由法語撰寫關於台灣的見聞。經作者收集與挑選,撰寫者多半親自因緣際會走訪台灣,對當地的政治、風俗、社會、地理、政治、族群等紀錄觀察。另外是由本書作者的對於每篇文本的撰述者簡介,撰述者來台的時代與脈絡。最後,不短的〈後記〉,
    如今,在眾多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德勒茲之名以及他創造的許多概念,諸如「根莖」、「逃逸之線」、「無器官身體」、「戰爭機器」、「流變」等,都是無法繞過的。若我們不想淪為誤用理論名詞或斷章取義之人,回歸文本的總是重要的。相對於二手的引介作品,原典還原的論證、研究關懷以及概念本身的複雜與厚實,在尚未被普遍化
    葛楚·史坦,巴黎花街二十七號,畢卡索,馬蒂斯,海明威。如果你曾經讀過《流動的饗宴》,年老的海明威談論起年輕時的巴黎印象裡,葛楚的教母形象如此鮮明,也深深影響年輕的創作者。這當然是不能可再次重現的時代了,一個美國實踐了法式沙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出現一個圈子,孕育了「作品」。 這本書特殊的地方,不僅
    《跳舞的骷髏》書名乍看有些駭人,甚或黑色幽默,只要一翻開,難以言喻的哀傷與同情便會誕生。在「見證他人之痛苦」已經麻木的時代,視覺上的疲乏,瞥見此書描繪的場景,尤其專注在幼兒的營養不良及其疾病時,還是不免心碎。這是本書能影響人心,足以讓非專業人亦能共鳴的原因。那畫面猶如過往我們看見「飢餓三十」之類的宣
    閱讀《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在指涉的歷史事實、南美洲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種種獨裁與軍事政變之外,在無數的死亡、噤聲、暴力、殘酷、遺忘、荒謬之外,或是在彷彿等不到天明的本能性激情與溫柔外,最初或最終的強烈印象,是這本書的文體。片段的、破碎的,像是筆記般暫時記下的,欲言又止又像說得太多的一段一段文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突然又盛行的魔方 教會今天也有一次社團課 但要立刻解開還是不容易 妹妹:“麻麻,你可以找網路的魔方公式給我看嗎?”
    Thumbnail
    今天舉行「澳門電子書閱讀交流區」第一次聚會,感覺比預期更美好。 先感謝May借出場地,甚至為大家提供茶水。如果不是這個場地,大家可能無法討論得這樣盡情,也無法用投影設備向大家進行介紹。 我一直是一個內向的人,所以家人對我會做聚會搞手感到莫名其妙,其實連我自己也有點莫名其妙,事前有一點點擔心場面會
    《虛幻羊群的宴會》是一本集結了五篇短篇故事的書籍,每一篇都有種無形的吸引力。故事環繞巴比倫之會,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幻想與現實的聖域。米澤穗信的敘事手法令人驚艷,每篇故事都留下深刻的燒結,充滿懸念與變化,是一部充滿趣味和挑戰的讀物。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四個小飛兒又走出文字去了原生世界,他們四個坐在月弧的角邊,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車水馬龍夜生活開始的時刻。他們不斷吸收原生精華,讀到了無量的可能,他們知道了要做出了市場調查了,好作未來新世界的打算,編排靈性密碼要如何寫下?他們的調查有了結果,心裡非常高興。 他們創造靈性是以將分裂的可能進行,以下的靈性
    Thumbnail
    從書的開始﹐即愛麗絲跳下兔穴﹐至今﹐我們提出了兩個母題﹕一個是視角母題﹐另一個是日常語言母題。就視角母題來說﹐有些情況 —— 我們強調「有些情況」—— 不是對和錯兩個選項﹐而是兩個或多個視角的選項。...
    Thumbnail
    姊姊學校這學期加入了桌遊課 課堂上真的就是大家一起玩桌遊 順便提一下 姊姊的學校是實行耶拿教育 在耶拿的教室裡 由四大基本活動 有規律節奏的交替構成 也就是「對話、工作、遊戲、分享」 遊戲可以融合於活動 可以當活動間的喘息 也可以單獨存在 可能會覺得「蛤?上課就是玩桌遊喔!?」
    Thumbnail
    你參加過讀書會嗎?想像上是不是一群人拿著誠品排行榜第一名的書,坐在咖啡廳邊喝邊聊八卦呢?曾經我也以為讀書會不過就是一群無聊人組的八卦會,但實際參與了一年多後,這段時間的積累絕對是我近兩年來、不容忽視的成長與快樂來源。如果你正在思考新的一年想要做一些改變,那麼你或許可以試試看參與一個讀書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突然又盛行的魔方 教會今天也有一次社團課 但要立刻解開還是不容易 妹妹:“麻麻,你可以找網路的魔方公式給我看嗎?”
    Thumbnail
    今天舉行「澳門電子書閱讀交流區」第一次聚會,感覺比預期更美好。 先感謝May借出場地,甚至為大家提供茶水。如果不是這個場地,大家可能無法討論得這樣盡情,也無法用投影設備向大家進行介紹。 我一直是一個內向的人,所以家人對我會做聚會搞手感到莫名其妙,其實連我自己也有點莫名其妙,事前有一點點擔心場面會
    《虛幻羊群的宴會》是一本集結了五篇短篇故事的書籍,每一篇都有種無形的吸引力。故事環繞巴比倫之會,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幻想與現實的聖域。米澤穗信的敘事手法令人驚艷,每篇故事都留下深刻的燒結,充滿懸念與變化,是一部充滿趣味和挑戰的讀物。
    Thumbnail
    這件事對我以前來說,是天方夜譚>< 因為我是那種參加夜店派對(人生只參加過唯一一次),或是商務交流聚會,傻傻一個人窩在角落滑手機,或很專心吃茶點的人~ 這樣極度內向甚至有些社恐的我,後來透過「視覺筆記」這件事,成功地達成上述三大可能. 1.幫助記憶、有效學習 2.拓展人脈、建立關係 3.個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四個小飛兒又走出文字去了原生世界,他們四個坐在月弧的角邊,已經是晚上九點多,車水馬龍夜生活開始的時刻。他們不斷吸收原生精華,讀到了無量的可能,他們知道了要做出了市場調查了,好作未來新世界的打算,編排靈性密碼要如何寫下?他們的調查有了結果,心裡非常高興。 他們創造靈性是以將分裂的可能進行,以下的靈性
    Thumbnail
    從書的開始﹐即愛麗絲跳下兔穴﹐至今﹐我們提出了兩個母題﹕一個是視角母題﹐另一個是日常語言母題。就視角母題來說﹐有些情況 —— 我們強調「有些情況」—— 不是對和錯兩個選項﹐而是兩個或多個視角的選項。...
    Thumbnail
    姊姊學校這學期加入了桌遊課 課堂上真的就是大家一起玩桌遊 順便提一下 姊姊的學校是實行耶拿教育 在耶拿的教室裡 由四大基本活動 有規律節奏的交替構成 也就是「對話、工作、遊戲、分享」 遊戲可以融合於活動 可以當活動間的喘息 也可以單獨存在 可能會覺得「蛤?上課就是玩桌遊喔!?」
    Thumbnail
    你參加過讀書會嗎?想像上是不是一群人拿著誠品排行榜第一名的書,坐在咖啡廳邊喝邊聊八卦呢?曾經我也以為讀書會不過就是一群無聊人組的八卦會,但實際參與了一年多後,這段時間的積累絕對是我近兩年來、不容忽視的成長與快樂來源。如果你正在思考新的一年想要做一些改變,那麼你或許可以試試看參與一個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