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片的遺書或留給世界的禮物--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在指涉的歷史事實、南美洲在二十世紀經歷過的種種獨裁與軍事政變之外,在無數的死亡、噤聲、暴力、殘酷、遺忘、荒謬之外,或是在彷彿等不到天明的本能性激情與溫柔外,最初或最終的強烈印象,是這本書的文體。片段的、破碎的,像是筆記般暫時記下的,欲言又止又像說得太多的一段一段文字。

這問題儘管容易回答,這類似於札記或是日記,一種記載當下的速寫。擁有一種純粹直感,包括紀錄思考時,亦有一種直覺式的靈光閃現。一瞬,也是斷片。如布朗修所言:


「片段化的詩歌不是一首尚未完成的詩歌,而是敞開了另一種完成的方式,一種在等待,再追問,在某個不可還原為統一的肯定中,至關重要的方式。(...)斷片所在之處,必然有對某種東西的隱含指涉,那種東西曾經或者將會是完整的。」


不可能統一。等待與追問。曾經或將會是完整的。這幾項特質完全符合加萊亞諾在此展現的書寫,甚至比那還深刻。深刻在於,那並不只是基於某種單純的思考需要,或創作慾望的抒發。那同時是生命的狀態的展現。不僅心靈的,更是肉身的。每則記述,都是當下的切片,是活生生的死亡。不需要修辭,不需要解釋與說明,不需要交代,不需要鋪陳;合不合理亦不是重點,甚至不需要同情與理解,唯一的要求只有觀看,觀看那原原本本的狀態。碎片,就是最重要的需要誠實呈現出來狀態。

也許不是錯覺,在寫下這些文字時,書寫者彷彿一位草草落筆的遺書書寫者。單就以生命的極限狀態而言,這種無有餘裕的書寫,矛盾地卻是最為肅穆的。那種張力,若是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安逸、多一份可以考量塗改的空間,都會顯得虛偽的情況。「我」與「我的文字」全然投入未知之中——不是抽象的未知,而是真的難以判定能否讓手稿見天日,能否親自見證可否出版的未知:


「今晚,有多少人會從家裡被蠻橫地抓走,背後佈滿彈孔的被丟進荒地?又有多少人會被斷手斷腳、被砲彈襲擊、被火焚燒?」


加萊亞諾,作為一位流亡者,生命受威脅者,書寫與死亡像是硬幣的兩面。在烏拉圭軍事政變,進行恐怖政治時,作者的逃逸路線構成此書。牢獄之災,獲釋後逃往布宜諾斯艾利斯,在自由的喘息間抵抗。然而即便在那裡,以《危機》這般刊物頑強抵抗,《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卻同時記下的,是每次的絕望,與抵抗的徒勞。而終究恐怖會找上門,阿根廷也變得不安。所謂逃亡,是沒有盡頭的。


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屢屢在鬼門關前徘徊,以書寫戰勝死亡的故事。或許我們更應該視為一次一次的失敗,無數的死亡。每一次書寫下來,都見證複數的死亡,包括作者的。抑或,每一次書寫,皆代表一次的死亡,與道別,當然包括對作者自己。在他撕碎那本能「安全逃過間諜和警察」的「博基」筆記本,他下的結論(說真的,這本書每一段的書寫都是結論):


「我確信,這些年數次死去又復生的人,是我自己。」


要不死亡,要不書寫。在持續的斷片中,我們看到更高一層的書寫。書寫未必是倖存者的持續證明,反倒默默滑向死者那端,因為死了,所以才寫了,而不是相反。是死亡書寫著,且書寫「書寫」著:書寫指涉最終在書寫這動作本身,包括寫作的無能。「我寫下一個單字,有時是一個句子,立刻就劃掉。(...)紙頁遍體鱗傷,依舊靜靜躺在裝上,而我什麼都沒說出來。」書寫,於是指著更多的不能寫,無法寫出,與來不及紀錄。書寫是自身嘲諷的招牌,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


或是,書寫本身已經解散了人的單一記憶主體的負擔:


「我整個人生都在告別中度過。我全部的人生都在說再見。我到底是怎麼了?在這麼多的告別之後,我離開了什麼?而我的心裡,還剩下些什麼?我已經三十歲,但是在我的記憶和繼續活下去的渴望之間累積了太多痛苦、太多恐懼。我曾化身為許多人。我到底持有多少張身份證明?」




因為他寫出的是那麼理所當然的片段,如此原樣,如此親手葬送昨天,並迎向隨時準備好告別的明天,此刻是暫時的、不定的狀態。以流亡文學而言,在面對所有的認同、生存與死亡、記憶與遺忘,他甚少掉入鑽牛角尖之境。包括懷疑、人世的虛罔,透過書寫,存在不容懷疑。文字的記述功能,或許才是它最原初功能,在此一次一次,證成自身:有個人曾在此書寫。這何嘗不是更強烈的「此曾在」(借用巴特論攝影的術語)?文字猶如流亡書寫者的足跡。引誘著人欲追尋之,去建構重現起一個完整流亡之人的心靈宇宙。但或許足跡是足跡,是一次一次對生命界限的探索,朝深淵投石以回音探勘深度。

也許真的如布朗修所言,離開家園(pays)者所深深烙印著的不自在(dépaysement),其實在加萊亞諾身上落實了。不安全感、威嚇感、空虛感、挫敗感,才是文字之力的來源。文字棲居在居無定所當中,習慣於始終不習慣,沒有時間允諾你也沒有空間允許你安心習慣,因此每一次的寫作,哪怕一個句子甚至一個字,都是必要的。必要的寫而不必對寫作索求任何意義。因而最終,流亡肯定了一種同外部的新的關係。既如此古老又如此嶄新。

而文學的價值,就在一次一次的無法改變現實的挫敗裡,寫作者與抵抗者一再遭到覆滅後。奇妙的,書寫所不隱藏(或說藏不住)的一再死亡,其實終究証明文學不會真正的死去。草草留下遺書,最終也成為一份愛的禮物,交到我們手上。


本空間收藏朱嘉漢過去累積的短文與評論。 全文開放。若有意願,可小額贊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
蕾拉·司利馬尼一出道,就是巴黎文化圈的寵兒,尤以法國總統馬克宏委託重任,擔任「法文推行形象大使」。 她的文學之路無疑順遂。但我們不免問:作者與作品的「成功」,能否解決促使她寫作的問題之根?又能回應她以文學形式拋出的問題嗎?她在作品裡關注的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暴力與壓力,少數族裔的歸屬感,若在文
如果有人問起,在怎樣的時候最適合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先讀完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他作品(如《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後?稍微熟悉舊俄的小說後?我會說:現在。 意思是,不論基於什麼動機,透過怎樣的方式聽過這本作品,一但有了念頭,請馬上拿起這本厚重的書開始閱讀。帶上的配件越少越好,畢竟任何的評論或是閱
「我們都和希特勒分享著同一星球,也分享著許多他的執迷;我們真正改變的比我們所以為的還要少。我們喜歡我的的生存空間。我們幻想著摧毀政府。我們貶抑科學。我們夢想災難將至。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某種星球的受害者,那麼我們就朝向希特勒更趨近一步。如果我們相信屠殺是猶太人、德國人、波蘭人、立陶宛人、烏克蘭人或任何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在談論到納粹德國與其犯下的罪行時,巴黎的佔領時期幾乎不像是我們對於殘酷戰爭的想像,尤其納粹與殘忍、屠殺、蓋世太保之間的等號,西歐文明中心之一的法國首都的陷落,竟毫不血腥與壯烈,反倒令歷史的眼光尷尬。作為讀者、並非專業史學背景者,可以透過閱讀本書將此「無事」當作「真正的事件」,並且需要不亞於其他事件的
蕾拉·司利馬尼一出道,就是巴黎文化圈的寵兒,尤以法國總統馬克宏委託重任,擔任「法文推行形象大使」。 她的文學之路無疑順遂。但我們不免問:作者與作品的「成功」,能否解決促使她寫作的問題之根?又能回應她以文學形式拋出的問題嗎?她在作品裡關注的社會與家庭對於女性的暴力與壓力,少數族裔的歸屬感,若在文
如果有人問起,在怎樣的時候最適合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先讀完杜斯妥也夫斯基其他作品(如《地下室手記》、《罪與罰》)後?稍微熟悉舊俄的小說後?我會說:現在。 意思是,不論基於什麼動機,透過怎樣的方式聽過這本作品,一但有了念頭,請馬上拿起這本厚重的書開始閱讀。帶上的配件越少越好,畢竟任何的評論或是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這是一篇充滿深情和回憶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未來重逢的渴望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念懷。文章中使用了許多情感和心靈相關的詞語,包括寂寞、悲痛、幸福、失去和渴望等。文章描寫了作者內心的沉思和情感起伏,為讀者呈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繪本原力開始時立了一個「八十本書環遊世界」的題目,用了一年時間選了八十本有關世界不同地方的繪本,最初搜尋有關中東地區的故事時剛遇上了塔里班全面攻佔阿富汗的消息,此前敘利亞烽火十年還未落幕,戰事永無休止,後又爆發了烏俄戰爭,這些時刻也在提醒我們戰爭的殘酷。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書是關於中日抗戰的歷史書籍,描寫了當時的場景和家庭失散的故事,充滿了生動的例子。作者深刻地描述了那個年代的情感和家庭失散的痛苦。
Thumbnail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拿到的版本是裸背線裝,非常美麗,排版也是前所未見的舒適,因為字體很大(笑),但其實這本書談及的問題跟舒適簡直扯不上邊。 又一次,接觸國際議題時總是強烈感受到自己的無知,但比起這個,我比較擔心自己漠不關心,所以即使欠缺對國際新聞、情勢的認識,我還是會關心,也告誡
Thumbnail
這是一篇充滿深情和回憶的文章,描述了作者對未來重逢的渴望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念懷。文章中使用了許多情感和心靈相關的詞語,包括寂寞、悲痛、幸福、失去和渴望等。文章描寫了作者內心的沉思和情感起伏,為讀者呈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
Thumbnail
繪本原力開始時立了一個「八十本書環遊世界」的題目,用了一年時間選了八十本有關世界不同地方的繪本,最初搜尋有關中東地區的故事時剛遇上了塔里班全面攻佔阿富汗的消息,此前敘利亞烽火十年還未落幕,戰事永無休止,後又爆發了烏俄戰爭,這些時刻也在提醒我們戰爭的殘酷。
Thumbnail
購買此書前,我幾經掙扎。因為這題目完全擊中了近年我對人際關係的無力感,但看看目錄又像是純粹探討男女關係的書本而已。 然而這書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又見有書評寫到這不只是一本探討男女關係,而是一針見血的寫出我們這一代的內心。擾攘好一陣子後,我才決定買來閱讀。
Thumbnail
前段時間,我打開了這本來自作家安妮·艾諾的作品...... 本文在撰寫有提到一些劇情內容,介意的格友先別點開。
Thumbnail
這雖然是本薄冊,詩意的語言講述一段沈重的歷史事件,腦中自然地匯聚出一幕又一幕畫面。搭配非常適切的書名,是一本我認為愈看愈有意思的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