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慢就是快》


                     
        

    最近台北陰雨綿綿,不太適合戶外活動,便找了空檔去故宮看我喜歡的展覽。

    開車到故宮時,東西兩側停車場都已客滿,只好停在山下再步行上去。 

    從山下往故宮的一小段上坡路,只需要短短幾分鐘的腳程,周圍綠樹青山圍繞,晴天時走起來頗為愜意。

    不過那天下著小雨,冬風澟洌加上地面濕滑,我撑著傘一心只想往上爬,完全沒有注意周圍的一切。

    等我爬到正門入口(第一展區),才看見我的目標在第二展區(圖書文獻大樓),得左轉再走一段路才行,只好撐著傘繼續往目標前進。

    往第二展區這段路的雨雖然不大,卻刮著強烈的東北風。好幾次傘被吹到開花,寸步難行,而且雨絲是斜的,腰部以下都被雨水潑濕了。

    到了展區門口,我出門前精心吹整的髮型,已經被強風吹成爆炸頭,而且下半身微濕,雨傘開花,真是狼狽至極。這還不算什麼,到的時候我才發現,山下的入口處就有個樓梯通到這裡,直接爬上來不用二分鐘。但是我卻爬到主展場再繞過來,多花了好幾倍的時間,還把自己搞得這麼狼狽。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沒看到這麼明顯的指標。我怎麼會這麼粗心? 

    我覺得很洩氣,因為我又再次被自己的「習性」給打敗了! 

    原來自己一直努力在對抗的習性,仍舊主宰著生活。只要稍不覺察,就被「習性」牽著走,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

    如果我不急著趕路,走慢一點,在邊走邊看的時候,應該就不會錯過入口左側的指標,就能夠輕鬆的爬上樓梯看展。傘不會被吹到開花,整好的髮型不會被吹亂,還可以從容優雅的看展! 

    想到這裡不免有些氣餒,怎麼「習性」如此難降伏。明明在幾年前就已發現自己這個問題,卻還是沒能徹底改過來! 

    以前我常常笑稱自己是個「容易受傷的女人」。不僅身上常常青一塊紫一塊,還總是貼著OK繃。因為在家會撞到桌角,走路會踢到床角,切菜常常切到手,削水果會連自己的皮一起削掉。曾有朋友開玩笑的說;你是不是被家暴啊,要不要幫你打113? 

    不過我從未察覺自己的問題,或者應該說,「我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會受傷純粹是運氣不好罷了」。 

    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又在切菜時切到手。當時我看著流血的手指頭,心裡浮現一個念頭:「為什麼我總是切到手,我是怎麼了」?我納悶著,很想知道答案。當下時間好像靜止下來,接著有個聲音突然從心裡跑出來~

    「我太急了」~~

    聽見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感覺有如醍醐灌頂般的清楚明白。啊!原來是這樣啊!

    真的!我就是太急了。

    腦袋總是急著要趕快把事情做好,但是身體的靈活度和熟練度都不夠,跟不上頭腦的節奏,就常常把自己弄傷了!而且,我的「急」,是全面性的:吃飯、開車、走路、說話甚至是購物,都很講究效率。但是這麼講求效率的做法,並沒有更快達成目的,反而常常都是「欲速則不達」的。

    因為總是吃得太快,我常常閙胃痛;因為總是走得太快,我容易跟人擦撞;因為總是說得太快,我總是不經意的傷了人! 

    的確!我實在太心急了!我一定要讓自己慢下來!我在心裡這樣告訴自己。 

    我開始有意識的在生活中提醒自己,「慢慢來、慢慢吃、慢慢走、慢慢開」!練習把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每件事上面,也提醒自己要放慢速度。

    一段時間之後,情況真的有所改善。身上的瘀青減少了,吃飽不再胃痛了,OK繃也愈用愈少了。

    只是這個累積多年的「習氣」,必須像烹調「東坡肉」那樣,「長時間慢慢調理」,味道才能漸漸滲透進去,也才能真正入味。想要快一點改過來,就會「欲速則不達」,平白浪費許多時間。 

    在2018的最後一天,我期許自己明年能學著更覺察一些,做任何事都可以再慢一點,把己經內化到細胞裡的「急」,調整到正常的速度。

     

    # 感謝+反省=奉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所有的人生故事,都有養分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