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有些人比較覺醒,在生命遇到一點點困境的時候,就會自己去找出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必須在人生遭遇「重大的挫折」,或是「苦到了極點」時,才願意回頭。
文怡的父親在公家機關工作,母親則是小學老師,一邊教書一邊把文怡三姐弟拉拔長大。文怡和弟妹各自成家之後,母親也從學校退休了,原本忙碌的日子漸漸輕鬆了起來。不過退休後的母親,並沒有安排自己的生活,只是每天在家看著電視。
這幾年父親也退休之後,母親常打電話跟文怡抱怨,說父親在家如何給她添麻煩,像個老爺般什麼事也不做;又說市場的菜販有多計較,三根葱也不肯送;還說隔壁王媽媽的女兒常常回來看她,而文怡三姐弟的心裡根本就沒有媽。
面對母親三天兩頭的抱怨,文怡非常困擾,她覺得以前那個講道理的媽媽,一定是吃飽太閒了,才會看什麼事都不順眼。於是文怡建議母親去學學才藝,跳跳土風舞或是出去走走。偶爾也會買些《五十歲後的人生》這類的書籍給她,但是母親卻抱怨文怡只顧自己就忘了媽,只會買些書來搪塞她。
淑珍的先生婚前是個清秀的型男,婚後工作上的應酬多,加上平常吃得多動得少,幾年的時間,就成了有啤酒肚的大肚男。淑珍總是耳提面命,希望先生能夠少吃一點,被嘮叨久了的先生覺得煩,竟回淑珍說:我寧願肥死也不要餓死!
像文怡的媽媽或是淑珍的先生,用不健康或是消極的方式活著的人,不但自己過得不好,還會把身邊的人拖下水!家人就會用盡各種方法,軟硬兼施,期待他們能夠做點改變。
但其實這些人並沒有覺得自己不妥;或者是心裡雖然也覺得自己這樣不好,但是始終沒有想要付諸行動。
面對不想要改變自己的親人,我們的威逼利誘,或許有短暫的效果,但是如果當事者自己沒有覺醒,這個改變的過程,永遠是進二步而退三步的。結果彼此的關係不但變得更差,我們還會被這些事搞得灰頭土臉、身心俱疲。
如果我們身邊的至親好友,並不想要走出困境,那麼面對他們最恰當的方式是「微笑並等待」。也就是看著他們活得不好,但我們可以沒有情緒,用微笑來面對,並且等待他們自己「下定決心要改變」的那一刻到來。
雖然這些人和我們的關係如此親密,但我們必須尊重對方是個「獨立的個體」,他有權決定,自己要用什麼方式來體驗生命。即使那樣的方式,會摧殘自己的身心靈,我們也只能尊重。然後學習用「微笑的態度」來面對,儘量不讓自己有情緒。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一個人來,一個人走,我們都應該(也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同樣的,我們也必需學習,讓對方「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
所以不要總是想著要把對方拉上來,練習用「微笑的態度」來面對,漸漸的自己會比較沒有情緒,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對方的狀態所牽動。
在自己能夠比較沒有情緒的面對親人之後,接下來可以練習「耐心的等待」。
等待對方自己「有覺醒」,願意走出舒適圈,擺脫現在的困境,讓自己活得更好的那一刻。
唯有對方決定不想再往下沈淪,我們才需要抛出救生圈。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對方很有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這種覺醒。
有些比較覺醒的人,可能一世就學會許多課題,但是也有很多很多的人,是一個課題,就需要輪迴好幾輩子才能學會。
這都沒有對錯,我們都該予以尊重。
在等待家人覺醒的時刻,我們可以自己去學習智慧成長,並在生活中等待適當的時機,給對方「機會教育」。也就是剛好有什麼事發生時,就說一點跟這件事有關的道理(沒有期待對方的改變而說出的道理,不會造成壓力,對方比較聽得進去)。
如果希望自己說的話,能夠對家人產生影響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成為「典範」。
因此學習智慧成長,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在還沒有成為「典範」之前,就先用「微笑並等待」來面對吧!
# 學習智慧,生命不浪費
# 微笑並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