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分配較多的時間給自己 ? 自己的朋友 ? 或者另一半嗎?
如果是,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新觀念,長成與父母不同的樣子
而與父母吵架呢?
以下對於這樣的情況提出三個可能可原因以及可以前進的解決方法
這裡的問題百百種,但都包括了一個態度 : 我的比較好 !
因為認為自己的習慣比較好,所以想將家人帶入更好的習慣,或將更好的習慣帶給家人,在這之中需要很多的溝通與體諒。
就像與同學一起做報告時一樣,我們會對同樣的主題有著不同的想法,但我們會因為同學說出不同觀點而與同學大吵一架嗎?
因為在家裡時最放鬆,容易將自己的不愉快情緒不套上枷鎖的呈現出來。但傷害家人的心,那是一去不復反的,同時也將那樣有害的語言回饋到自己身上。
會發現,每一個提到的方法都不是改變家人,而是改變自己的心態以及言行舉止。因為每一個新的選擇都是自己做出來的,要求他人的改變是耗心力的,且不容易達成的。
而除了改變自己的心態及觀點,與人相處的關鍵「人際關係的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這裡推薦兩本書《非暴力溝通 》以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有不同的想法不可怕,擁有不同的情緒也不可怕,甚至希望對方能替自己做些什麼也不可怕,可怕的地方就在不會「覺察」,不會「表達」,以及不會「傾聽」。
其實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說話,這是我們透過「模仿」學習來的,因此這些語言習慣不代表我們自己,只是一種記憶與直覺反應。
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共享喜悅,不是花費時間在談論對方的壞習慣,讓溝通成為日常,彼此都能允許對方犯錯,便會放下戒心。同時了解自己的過程也會更了解對方,因為我們本都是人,何況他們是我們的家人。
我也是,正透過著這兩本書學習與家人好好談論,溝通。與人連結是身而為人很重要的一部分,不論是甚麼因素,現在人與人之間都猶如孤島般的不理解及孤獨,我相信與身邊的人連結起來,共享喜悅與悲傷,會是一件提升幸福感的事。
我們能做到讓對方清楚我們的感受以及我們想要的結果,也可以透過《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挖掘出對方的感受以及他們想要的結果,但對方要怎麼做依然是他們自己的決定。
覺察自己 :
隨時隨地觀察此刻的情緒,利用 who,what,when,and where記錄下來,並不斷深入地問自己「怎麼了」,會發現也許是自己存在著某種信念,使自己不斷在類似的方面遇到問題,或是無法突破的盲點。
我覺得除了觀察別人觀察自己也很重要,連自己都觀察不好的話,更別說別人,那時觀察到的別人只會是自己認為的對方,無法讀懂他真正想說的話。
祝福大家
謝謝看到這裡的大家 !
寫文章最開心的事除了認識自己,使自己隨著成長,再來莫過於有人看,有人喜歡,有人受用了。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快按下愛心吧,有想法的也留下你的想法吧
每一個想法都值得記錄下來,因為這是自己的成長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