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1|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與馬有關的專用名詞——說「馬」部

「馬」字從側面視角畫出馬的頭、身、前後肢、鬃毛和尾巴,也因為「馬」字使用廣泛,所以出現過很多不同字形。馬的品種繁多,也因為戰國中後期至楚漢爭霸開始出現騎兵和馬戰,所以產生出許多與馬有關的字。

從馬的毛色來分類,身體是白色而鬃毛是黑色的馬稱為「駱」,而「駱駝」在漢代時寫為「馲駝」,宋代有寫為「驝駝」,「驝」是以「馬」為形符、「橐」為聲符的形聲字,「橐」字是囊袋的意思,它作為聲符同時兼義,大概是由於駱駝能夠負重遠行。演變為「駱」字,是以「馬」為形符、「各」為聲符的形聲字,聲符不再兼字義。

青色與白色相間的馬稱為「驄」,現代人有不少用「驄」字命名,這很有可能與傳統的命理姓名學有關,取「驄」字與「聰」字同音但筆劃不同的特徵,在姓名學上可以有不同的命格吉凶效果,其實字義上取的還是「聰」字的聰明伶俐。

雜色馬稱為「駁」,引申為「駁雜」,意思就是雜亂不精純。「駁」字是象形字,甲骨文是馬背後有「爻」,模仿馬的毛色錯雜。至於現在常用的「反駁」,只是假借「駁」字讀音,與雜色馬無關。

六尺高的馬稱為「驕」,「馬」為形符,「喬」為聲符。以「高」的意思引申出「高傲自滿」的意思,才是我們常用的「驕傲」、「驕兵必敗」。優良的馬稱為「驍」,「馬」為形符,「堯」為聲符。以「優良」的意思引申為善於帶兵打仗的「驍勇」。「驚」和「駭」兩個字都是描述馬受到驚嚇,然後引申為「害怕、恐懼」的意思。它們和「驕」、「驍」等字一樣是由描述馬發展為形容人的字詞。

由此可知,「馬」字為偏旁的字多與馬的身體特徵、行為動作、種類有關,又或是馬車、騎馬等古代專有名詞,後來有不同方面的引申和發展,形成現在豐富的字詞成語。



(關於古文字構造原理,請參看「六書的故事」系列;關於古文字演變源流小知識,請參看「字體的來源」系列~已有詳細介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稽古齋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