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校史記載,成立初只是北投公學校分離教室,設址靈山宮,這和台灣許多小學的起源類似--先成立、設校再建築校舍,校舍未成之前多是借用宮廟廂房為教室。
這現象也不是源自日本,想清代之時廟宇就是地方信仰、文教中心,鄉紳士老想要在村子設個教塾校場,多半都用寺廟廂房,一來神明庇佑,二來又是「閒置空間」使用,家長上香求神佑順便看娃子上課認真否(誤),端詳許多書院史,可見一斑。
與關渡的結緣是走北縱走開始。
下捷運後會經過校門,過中央北路上藝大接忠義山到二子坪,是北縱走的第一段登山路。
那時經過校門,流連了一下,門前徑小,手上相機焦距不夠寬放不進去,心想有時間要來訪問拍照。
沒想這一個邂逅,再見時竟已經隔了三年多有加。像極了愛情不是
?那年曾在燈火闌珊處一瞥的倩影,追去時已杳然無痕,這樣在通勤的列車上日日尋覓那熟悉的一瞥,再度相逢已經是過了一千個日子。
@台北北投,中央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