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街頭攝影 我到底在拍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陣子曾擔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的前輩謝三泰出版了「街頭劇場」攝影集,在報導者的Podcast上,謝三泰說,即便是街頭攝影,也希望要有主題,讓未來的人「理解我們這代在做什麼事」。
raw-image


我深深的認同這句話,我曾經在自己的ig講過,我後來不太在社群軟體上看別人的街拍作品,原因也莫過如此,要不是用長鏡頭偷偷拍攝無家者影像,讓觀者同情心氾濫扭曲現實的攝影A片(甚至內文千篇一律,都是指控社會多麽不公平等等的小作文),要不就是各種光影把戲,或者如中平卓馬批評旅遊攝影時說的「這些攝影千篇一律,拍攝下的只不過是旅行者自己微甜的傷感,與傷感背後那平凡、被稀釋的好奇心」,但更多的是各種複製品「請問這地點在哪?請問哪台相機拍的?請問怎麼調色的」,沒有人在乎個別影像中傳達出的語言。

回到自己,那我在街頭拍什麼?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一直對台北城中很有記憶,小時候常與父親來桃源街吃牛肉麵,同時也常與母親來城中市場吃飯(媽媽不吃牛所以我們才會分開吃),吃完後去二二八公園成為小時候的例行公事,長大後對於「城中」的瞭解又隨著觀看書籍、歷史照片得到補充,我得知了以前覺得稀鬆平常,在重慶南路騎樓販賣書籍、海報、月曆、春聯的小攤子,過去遍地都是,甚至還兼賣車票,如今竟只剩下個位數,甚至我拍攝的這家,很可能是最後一家。

可能因為自己是攝影記者,但更大的可能是我不喜歡幫別人編造故事,若能與影中人交流,我都會嘗試多問一些問題,再多拍幾張,曾經在Threads上與別的街頭攝影師討論,他們要不認為沒有必要,要不就是畫出框架「你這不是街頭攝影,已經是報導攝影了」,我只感嘆現在數位時代,「私我」反而更加失去與世界的互動了嗎?也因此我刪掉了Threads,最近在Threads上認識擁有數千追蹤的攝影師,更是以黑白街友、老人圖片,搭配自己的喃喃自語文章,讓我不快,他本人自稱圖片各自解讀,並且自己極力避免「階級凝視」,但顯然他忽略了拍攝本身就是侵略行為,文字也一點幫助都沒有,更加讓我確定刪掉Threads是好事,並且在部落格中整理自己的想法,才對自己比較健康。

說太多抱怨了,回到城中市場

城中市場也改變很大,附近連同明星咖啡店旁,原本是「排骨大王」的建築,都已被拆除,擁擠的城中市場瞬間門戶大開,刺眼的陽光讓我十分不習慣,也扼腕過去沒有拍攝更多。


raw-image

在發現重慶南路上這樣的小攤已經沒了以後,經過衡陽路時卻又找到一攤,得知老夫妻經營超過40年以上了,並且一直在這,因此特別拜託他們可否給我拍攝幾張,老闆娘非常自豪地表示,我一直都在衡陽路42號,要買春聯就到這,我不會不見!我希望在我有意識地記錄下,這些東西不會在我們還沒摸清他們的意義前,就突然地消逝。

raw-image
raw-image

其實比起城中,紀錄得更久的其實是快速發展的中山雙連周邊,畢竟是我長大的地方,待我整理一下,再來發一篇吧!這一篇或許沒有闡述得很全面,大概就是對自我攝影的期許吧!記錄下時代性。

avatar-img
4會員
16內容數
二輪文化的影像、文字紀錄,偶而也有純影像的探討 也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zen_motobik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禪摩托拜 ZenMotobike 的其他內容
一台老7D搭上 LEITZ Leica Summicron-R 35mm/F2.0
一台老7D搭上 LEITZ Leica Summicron-R 35mm/F2.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站在關渡宮漁港的前方,微風吹過臉頰,帶著淡淡的鹹味與青草氣息。這裡的天空總是那麼遼闊,藍得深邃卻又柔和。遠處有山影疊翠,水波隨著光線閃爍粼粼。抬眼望去,對岸正是威嚴壯觀的關渡宮,傳統的紅瓦與飛簷,彷彿在述說百年來庇佑這片土地的故事。 漁港的碼頭上停泊著一排排色彩斑斕的漁船,這些船或大或小,每一
Thumbnail
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地區(英文名稱:DALI)多數人旅遊比較不會去的地方。大多數來到大里旅遊就只有兩個行程去處、一個是香客去大里天公廟拜拜、一個是登山客去走草嶺古道。其實大里地區可算是先民開墾宜蘭縣的原始之地。大里地區能夠旅遊的地方可不只有大里天公廟、草嶺古道。這篇帶大家深入大里地區來個深度之旅。 大
Thumbnail
在大三下學期的時候要準備畢業製作,而我選擇了攝影這個媒材,當初定下的主題是派對、酒吧以及廢墟,而在寒假準備初審的時候我選擇了工地攝影作為我畢業製作的主題。 就開始我一段時間的工地攝影之路。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這週在作品系列開了兩個。一個是「現場」,從2010出版第一本書到現在,上了不少的媒體及訪談,以前是沒有刻意要收集在一塊,但感覺是時候該收一收,也順便看看聽聽這些年自己說過什麼,是不是有些地方打臉了自己,或者有哪些「政治不正確」需要教育自己的。
Thumbnail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遙遙領先,但要是沒有日本半導體材料的支援,也做不出最先進的晶片。 所以AI晶片極度仰賴先進製程,我便朝著高階半導體材料去挑選具有發展性的公司,這間公司就是代理日本信越的崇越!
Thumbnail
前陣子曾擔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的前輩謝三泰出版了「街頭劇場」攝影集,在報導者的Podcast上,謝三泰說,即便是街頭攝影,也希望要有主題,讓未來的人「理解我們這代在做什麼事」。我深深的認同這句話。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站在關渡宮漁港的前方,微風吹過臉頰,帶著淡淡的鹹味與青草氣息。這裡的天空總是那麼遼闊,藍得深邃卻又柔和。遠處有山影疊翠,水波隨著光線閃爍粼粼。抬眼望去,對岸正是威嚴壯觀的關渡宮,傳統的紅瓦與飛簷,彷彿在述說百年來庇佑這片土地的故事。 漁港的碼頭上停泊著一排排色彩斑斕的漁船,這些船或大或小,每一
Thumbnail
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地區(英文名稱:DALI)多數人旅遊比較不會去的地方。大多數來到大里旅遊就只有兩個行程去處、一個是香客去大里天公廟拜拜、一個是登山客去走草嶺古道。其實大里地區可算是先民開墾宜蘭縣的原始之地。大里地區能夠旅遊的地方可不只有大里天公廟、草嶺古道。這篇帶大家深入大里地區來個深度之旅。 大
Thumbnail
在大三下學期的時候要準備畢業製作,而我選擇了攝影這個媒材,當初定下的主題是派對、酒吧以及廢墟,而在寒假準備初審的時候我選擇了工地攝影作為我畢業製作的主題。 就開始我一段時間的工地攝影之路。
原本我擅長的創作工具是攝影,用相機拍照和文字創作的「節奏」很不一樣。 攝影師是捕捉瞬間的專家,每張照片都是幾百分之一秒的事情,也是累積好幾年的事情。 攝影的創作節奏很快速、立即,憑著長期累積的經驗,判斷什麼是精彩、什麼是無聊,一股直覺必須憋在氣裡,觀察環境,耐心探索有潛力的畫面,在它的附近環繞,
Thumbnail
攝影,是紀錄、是表達,也是抒發 這些天文章寫得頻繁,是想讓自己找回攝影的初心,回到20年前,對攝影充滿熱情的時光。 那是blog剛興起的年代,無時無刻的拍照,將照片洗了出來後,便心急的想趕快放上blog,也隨手寫下拍攝時的種種感受。 每隔幾年,每一個時期,拍的照片都有了些不同變化
從小到大,我覺得自己都是屬於階段性交友的人,不知道有沒有人也有相同的感受??? 從小學開始,我很熱衷於與每個人打好關係,但每次畢業後,我就會有一種“我要重新開始新人生”的感覺?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會主動與朋友聯繫。 到了國中,我也交到了一群好朋友,但畢業後聯繫漸漸減少,甚至發現那群朋友中只剩下三四個
Thumbnail
這週在作品系列開了兩個。一個是「現場」,從2010出版第一本書到現在,上了不少的媒體及訪談,以前是沒有刻意要收集在一塊,但感覺是時候該收一收,也順便看看聽聽這些年自己說過什麼,是不是有些地方打臉了自己,或者有哪些「政治不正確」需要教育自己的。
Thumbnail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遙遙領先,但要是沒有日本半導體材料的支援,也做不出最先進的晶片。 所以AI晶片極度仰賴先進製程,我便朝著高階半導體材料去挑選具有發展性的公司,這間公司就是代理日本信越的崇越!
Thumbnail
前陣子曾擔任自立晚報攝影記者的前輩謝三泰出版了「街頭劇場」攝影集,在報導者的Podcast上,謝三泰說,即便是街頭攝影,也希望要有主題,讓未來的人「理解我們這代在做什麼事」。我深深的認同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