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和事實不一樣
前天妹妹在圖紙上畫了一個全身紫色的公主,路過的姐姐說了一句:「不好看! 粉紅色的裙子才好看。」於是兩人就吵了起來。
一旁的我們主持公道久了,老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打轉,於是先生想教孩子分辨「#觀點」和「#事實」的差別。以這次衝突事件為例,妹妹畫了紫色的公主,這是事實; 姐姐認為粉紅色的裙子比較好看,這是觀點。
會想教這個議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兩姊妹近來因為日常有些行為需要被糾正,而擔心自己不被我們喜愛。妹妹有天就說:「為什麼說我不對,你們是不是不喜歡我?」
先生告訴她們「行為錯誤」是事實,「不被喜愛」是觀點但不是事實。因為錯誤行為被糾正後會明白更合適的處事方式,而同時我們也會 #尊重她的觀點,明白妹妹需要被愛,再次強調拔拔麻麻都愛她們。
爸爸又加碼問,如果你們分享餅乾給同學,但是同學說「很難吃」,這是同學的觀點還是事實?
她們立刻回答是「觀點」。爸爸強調觀點不代表事實,不用因為別人說難吃,而覺得別人是在針對自己。
這也提醒了我,平常所表達的意見是觀點還是事實? 如果對方不認同我的觀點,那就是針對觀點,並非否定我這個人。因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是因為 #看待事實的角度不同。
因為不同,所以 #觀點所帶出的意義會造成不同的結果。但,得小心有些結果是危險的。
▮這種觀點有危險
就以我家小孩為例,妹妹說:「為什麼說我不對,你們是不是不喜歡我?」這是她的觀點,這觀點帶來的結果是懷疑父母對她的愛。因為有種情況下,她會被觀點混淆,無法分辨這不是事實。
那是什麼情況容易混淆? 舉個例子,大家也可以留言討論。
有時候會聽到沮喪挫折的人會說:「為什麼努力那麼久,人生還是這麼普通?」
或是,當人工作疲憊時會感嘆:「為什麼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或是,教養身心俱疲時會問:「為什麼教都教不會? 育兒知識並不是真的有用。」
聽到人問「為什麼」的時候,自然而然會想延續「為什麼」之後的答案。不過,你會發現,在「為什麼」後面,都默默地接著一個「觀點」。有些觀點不是非黑即白,它有討論空間,也不易與事實區分。
於是就產生了:
「為什麼」+「觀點」= 注射器 (出處留於文底)
這是一支有威力的注射器,可以注射進思想裡,導引別人往「為什麼」裡繼續深究,好的話可以幫助人找到問題的核心,不好的話會帶來危險,讓人困在問題中無法自拔。
▮最早的謊言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
在上帝的伊甸園裡住著亞當和夏娃,某天園中出現了一條蛇,蛇就問夏娃:「上帝真的有說伊甸園中『所有』的果子都不能吃嗎?」
夏娃說:「園中的果子,我們『都』可以吃; 但只有園中『那棵』樹上的果子不可吃也不可摸,否則就會死。」
蛇對夏娃說:「不一定會死,因為神知道你們吃了之後眼睛就開了,也會擁有和神一樣的能力。」後來夏娃吃了也分給亞當。
蛇在夏娃心中隱藏了一支注射器,蛇的問題本身不是疑問而是誘導,明明上帝說,只有「那一棵」不能吃,而蛇卻用「所有」果子都不能吃嗎? 來誘導夏娃自行腦補「果子『都』可以吃」這句話,還子虛烏有的加上「不可摸」來誇大上帝的苛刻。
隨後蛇進一步地導引「吃了果子後就可以擁有和上帝一樣的能力」,但事實只是眼睛明亮(知識),並無法如上帝一樣全知全能。被蛇洗腦的夏娃會疑惑「為什麼上帝要對他們有所保留?」
「有所保留」是夏娃的觀點並不是上帝的本意,但「為什麼」加上「觀點」已產生力量,促使她決定吃果子,從此與永生無分。
這個故事很好的展示了 #觀點若偏離事實就會帶來危險的結果,關鍵應該就在於需要分辨哪些「觀點」只基於「部分事實」,需要多給自己一點時間,別太快下結論。
這也是我常在網路上看完熱門議題後和先生討論的結果,我們須具備分辨事實與觀點的差異,同時也需要尊重彼此的觀點,並不被刻意包裝的訊息所導引,當然也別自己給自己設下思想陷阱。
這篇是我讀完 #底層邏輯 後針對注射器理論有感而發。
大家還聽過什麼注射器句型
很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粉專:Facebook
BLOG: cocoaislan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