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孩子學才藝這件事上學到最重要的四件事

更新於 2024/02/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先別澆熄她的熱情

小時候跟媽媽說想學才藝,媽媽就讓我去學書法,當時小學一年級,身邊有漂亮的女生學得是鋼琴,雖有些羨慕,但我還是挺乖的,每周都拎著一袋文房四寶,走路十五分鐘從家裡到書法教室,一次兩小時,一練就是八年,直到國二課業比較重的時候才停下。

雖然沒有成為想像中鋼琴氣質美少女,不過我很常寫字,毛筆和硬筆字都寫得不錯,參予不少校內校外的書法比賽,因為大量閱讀古文字帖的緣故,文字能力也在那時啟蒙,為此還是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

大約半年前,姊妹倆突然跑來對我說,她們想學彈琴。 這是第一次她主動說要學一樣東西!

起先有些猶豫,一方面考慮可可在學齡前接受化療很長一段時間,學習發展方面難免較同齡者慢,時有挫折,不確定是否能負荷; 再一方面,我想起了當年媽媽沒有讓我學琴的原因。

/

學音樂門檻不低,在那年一小時學費一千元,一架鋼琴十幾萬的年代,除非家裡收入本就不錯,否則普通家庭多少還是會考慮一下。

即便現在學樂器,長久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能理解我媽當年的考量。

就是因為代價不菲,一直以來就常聽人說,

「想清楚再學音樂,學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

乍一聽有道理,但總覺得有些太絕對。

現在自己當媽媽,每筆開銷難免也是錙銖必較; 但在孩子主動想學習時,我就提前擔心她們未來是否能堅持,學費會否因此打水漂等,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容易澆熄孩子的熱情。

所以,我答應了她。

▮二、預備有助於練習的工具

當然,給孩子試錯也不是大手一揮,起初沒有買琴,每周都借別人琴來練,但車程來回須多花四十分鐘,後來,為了節省時間才買六十一鍵的鍵盤讓她們在家練習。

這近似玩具的鍵盤應付初期音階和節奏還行,但需要練曲子時,會要求正確姿勢、手指力道、音域廣度,的確就需要更好的工具。但仍處於初階的程度,堅持度也不明朗,是否此刻就買一台琴? 

我的思考是這樣的。

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書中就提過,養成習慣由「重複」開始,盡可能減少阻力,讓「頻率」增加,甚至提到學習的環境設計也要盡可能減少行動的困難度,才會形成習慣複利

學習仰賴練習,人人都說練習練習,但總要「有練」才會「習得」。 「練」帶有反覆的意思,如果一件事需要反覆的做,反覆即成習慣,

但若重複過程阻力重重,就很容易導致失敗

換成白話來說,如果練琴需要到處借,甚至每天多花四十分鐘在車程上,那不必等孩子放棄,我應該會先投降。

若希望孩子別輕易放棄,那我得先給她合適的工具,一個「方便」練習的環境,幫助她提高「習得」的機率。

所以,我買了鋼琴。

▮三、切分成小目標

這時候難免會想,既然買琴了,學費也繳了,小孩不就得好好練,不知不覺開始督促小孩,希望可以堅持「久」一點。

但是孩子初期充滿著熱情很可能是因為同儕影響,或純粹是因為好奇心。

期待差異下,雙方壓力定不會小。畢竟要「習得」要花時間,學音樂可能「更多」時間。

然而,一位在 TED talks節目上演說並收穫三千八百萬點閱的知名作家Josh Kaufman,他在他的著作「黃金20小時學習法」中提到一個驚人的想法, 

只要二十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這是指持續專注,依循有效方法地堅持二十小時,就能從不會到「會」。這邊註記一下,「會」是「學會」,並不是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二十小時學琴的概念,即每天 #只需要十分鐘,持續四個月就好。只需四個月就能完成階段性的任務,小孩能有感的看見自己「從不會到會」。

我不提前預測孩子未來會不會放棄,先有第一個二十小時,接著,才會有下一個二十小時,逐步的累積成就感。漸漸的朝著Josh Kaufman書上所說,學得快才會想學

所以,我經常套用查理蒙格最經典的話鼓勵她們「晚上的妳比白天的妳又更進一步了」。

▮四、勇於嘗試也勇於放棄

孩子初學時,或興致勃勃,或學有小成,這都挺珍貴的,站在父母的角度,學習會是多少個二十小時?

雖說不去提前預測她們會不會堅持下去,但為父為母也難免就是會多想一點。若真退萬步來說,未來真的因為各種原因半途而廢了,那前面所累積的真的浪費了嗎?

我認真地思考過,依然覺得很值得,因為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起初這是「她主動想學的,決定要努力是她,要不要繼續學的也是她,決定不在繼續的也是她,累積的成果是她的,收穫也是她的

過程裡,她獲得學習的態度,找到方法,建立小目標,且會了就是會了,這個能力就在自己身上不會消逝。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使她不再學的那一刻,也會記得她擁有過父母的支持

或許站在大人的視角有很多阻力,但以小孩的視角來看每一段都是獲得! 因為認真地嘗試過,半途而廢了也無妨,或許重新審視自己後,會找到下一個有意義的事;

那麼..

 半途而廢就會是一種獲得

臉書:Facebook

Blog:【我在孩子學才藝這件事上學到最重要的四件事】 - 可可與媽媽 (cocoaisland.org)


內容總結
你喜歡這篇分享嗎?
0
/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comammy f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從開始說起可可的故事後,陸陸續續都會收到一些網友的來訊,告訴我他們正在經歷的苦難,聽著聽著,就會想起那時候的我們。 有時候也會有一個腦洞,想著,如果時間倒轉了,帶著記憶再經歷一次,我又會有什麼反應?  會變得不同嗎? 或者,我希望那時候能明白什麼事? #接受得更乾脆? 以
常常聽到人家說要「#做自己」,最近也在網路上反覆看到類似的警語: 「選不同的路很好,別讓社會來定義你」 「別因為焦慮而追逐」 不久前因為舊的一年過去,不少人在版面上覆盤一整年的自己,有的人滿意,有的人期許。 看多了,不禁也會想,時間怎麼過得比以前還要快? 願望還不及達成,小孩已經咻咻地長
大家好,我是筱珊,曾經因為我和孩子的生病的故事登上新聞,也接受過電視、媒體訪談。 樂於寫作的我,希望透過文字找到那些也因著寫作而感受到人生美好的人們。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第一篇故事。
自從開始說起可可的故事後,陸陸續續都會收到一些網友的來訊,告訴我他們正在經歷的苦難,聽著聽著,就會想起那時候的我們。 有時候也會有一個腦洞,想著,如果時間倒轉了,帶著記憶再經歷一次,我又會有什麼反應?  會變得不同嗎? 或者,我希望那時候能明白什麼事? #接受得更乾脆? 以
常常聽到人家說要「#做自己」,最近也在網路上反覆看到類似的警語: 「選不同的路很好,別讓社會來定義你」 「別因為焦慮而追逐」 不久前因為舊的一年過去,不少人在版面上覆盤一整年的自己,有的人滿意,有的人期許。 看多了,不禁也會想,時間怎麼過得比以前還要快? 願望還不及達成,小孩已經咻咻地長
大家好,我是筱珊,曾經因為我和孩子的生病的故事登上新聞,也接受過電視、媒體訪談。 樂於寫作的我,希望透過文字找到那些也因著寫作而感受到人生美好的人們。 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第一篇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看到小孩好端端出門上課,卻遭到校園霸凌(可能來自老師或同儕),實在很心痛。無奈平常無法陪孩子一起去上課,加上學校也非家長能隨意介入的地方,無論再怎麼氣憤,也只能把事情交給校方處理。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不是經不好唸,而是你還沒有找到念這本經的最佳方式而已。(字耕農)
Thumbnail
也許是東方文化一貫以來的作風,在我身邊看到了好多把所有育兒壓力往自己身上揹的偉大媽媽們。 我們承載著文化的印記,長輩們的關切,師長們的問候,鄰居們的你一言我一語,甚至是公園裡陌生人的注目禮。 從升格為媽咪之後,天性讓我們突然間擁有了三頭六臂,讓我們瞬間多出了一堆保護孩子的原則及禁令。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上課鐘聲響,我因處理班務較晚踏出教室門。才剛要收拾,任課老師就進門抓著我的手說:「欸!妳看那個XXX!才要上課就整個軟爛⋯⋯講也不是,不講也不是!」 在教育現場,特別是班導師,要管理太多芝麻蒜皮的事務,要效率又要顧大局。本身其實就有上不完的課,下課時間又短,根本難有機會和學生「好好對話」。 所以遇到
Thumbnail
九年級才剛考完學校的模擬考,接著眼前不到一週的時間又是竹苗區的模擬縣測!一場又一場的模擬考試,為的就是要替人生第一次的升學重大考試做好萬全準備。 學期過了快一半了,黑板上寫著大大的會考倒數計日:[距離會考剩下149天!] 老師們努力揮著大旗,同學們奮力跟著衝刺,是連空氣都嗅得到緊張的氛圍⋯⋯。 班
Thumbnail
那天,這本書還讀到一半,雖然心裡悶悶的,卻感受到依婷和她團隊給予病人的溫暖。 面對那個自傷的高中男生,自知沒有受過精神科專業訓練的我,不能給他什麼太大的幫助,可是想起了那個曾經接住過我的淑芬老師,我就想給他一點我曾經接受過的溫暖,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這幾天被臉書轉發某補習班學生精美的行程表嚇歪了,關於如此精實、贏在起跑點的童年生活,真的是一個孩子需要的嗎? 先說結論,根本不需要逼死人的行程,小孩也可以考好成績、上明星學校,但是,就算是明星學校畢業,也不能保證工作職涯順利。
Thumbnail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看到小孩好端端出門上課,卻遭到校園霸凌(可能來自老師或同儕),實在很心痛。無奈平常無法陪孩子一起去上課,加上學校也非家長能隨意介入的地方,無論再怎麼氣憤,也只能把事情交給校方處理。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或許不是經不好唸,而是你還沒有找到念這本經的最佳方式而已。(字耕農)
Thumbnail
也許是東方文化一貫以來的作風,在我身邊看到了好多把所有育兒壓力往自己身上揹的偉大媽媽們。 我們承載著文化的印記,長輩們的關切,師長們的問候,鄰居們的你一言我一語,甚至是公園裡陌生人的注目禮。 從升格為媽咪之後,天性讓我們突然間擁有了三頭六臂,讓我們瞬間多出了一堆保護孩子的原則及禁令。
Thumbnail
我從台北移居瑞芳生活,是為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的出走。 作者盤整地方的人事物資源,試圖發展不同的走讀路徑,讓孩子們有機會透過瑞芳的異地異事與異人,探索自己。學習不只是書本或是課堂中,甚至不必要在都市裡,擁有山河海礦漁農的大瑞芳,可以建構出一個陪伴孩子的另類教室。 撰文.照片提供=施岑宜 ---
Thumbnail
譬喻「自學」這件事。假如爸媽對教育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想改變方式,最後選擇了離家出走,自力更生。我不覺得家裡會在金援,而且金援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接受,就必須接受條件,拿就喪失原本離家自主的目的了。
上課鐘聲響,我因處理班務較晚踏出教室門。才剛要收拾,任課老師就進門抓著我的手說:「欸!妳看那個XXX!才要上課就整個軟爛⋯⋯講也不是,不講也不是!」 在教育現場,特別是班導師,要管理太多芝麻蒜皮的事務,要效率又要顧大局。本身其實就有上不完的課,下課時間又短,根本難有機會和學生「好好對話」。 所以遇到
Thumbnail
九年級才剛考完學校的模擬考,接著眼前不到一週的時間又是竹苗區的模擬縣測!一場又一場的模擬考試,為的就是要替人生第一次的升學重大考試做好萬全準備。 學期過了快一半了,黑板上寫著大大的會考倒數計日:[距離會考剩下149天!] 老師們努力揮著大旗,同學們奮力跟著衝刺,是連空氣都嗅得到緊張的氛圍⋯⋯。 班
Thumbnail
那天,這本書還讀到一半,雖然心裡悶悶的,卻感受到依婷和她團隊給予病人的溫暖。 面對那個自傷的高中男生,自知沒有受過精神科專業訓練的我,不能給他什麼太大的幫助,可是想起了那個曾經接住過我的淑芬老師,我就想給他一點我曾經接受過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