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法國的巴爾赫內行動與戰略轉向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表示,將不排除派兵到烏克蘭,而引起渲然大波。且先撇開馬克宏的政治動機與軍事考量,法國對於出兵的態度會轉趨積極,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長達九年的巴爾赫內行動(Operation Barkhane)已經結束,最後一批法軍在2023年底撤出尼日,結束了長年的反恐戰爭。法國過去因為介入非洲的反恐戰爭,派駐大批法軍在多個國家中,不只耗費大筆軍費,人員的調度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這讓法國很難再介入另一場戰爭。但隨著巴爾赫內行動落幕,讓法國有了餘裕,馬克宏所說的話並不是空泛的外交詞彙,法國現在是真的有能力,將原本派駐在非洲的部隊轉移到烏克蘭。

法軍在非洲國家執行巴爾赫內行動的情況。(圖片取自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

法軍在非洲國家執行巴爾赫內行動的情況。(圖片取自土耳其安納杜魯新聞社)


那為什麼法國會介入非洲的戰事,這就要從北非的利比亞內戰說起了。當年的阿拉伯之春捲襲多個阿拉伯國家,利比亞也陷長期的示威抗議之中,並演變成武裝起義,想推翻長年統治利比亞的獨裁者格達費。最後格達費垮台,在內戰中身亡,但利比亞也在各方勢力介入下,陷入了長期混戰。在利比亞的情況失控後,大批武器彈藥流入民間,甚至被走私到周邊國家,其中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圖阿雷格人,更是這個走私網路的關鍵成員。這個神秘的民族,千年以來一直生活在沙漠深處,熟悉每一條路線,掌握了橫跨沙漠的貿易網絡,過去運送食鹽、奴隸、香料與布匹,今日則走私毒品或武器,將大批的武器從北非運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國家。

圖阿雷格人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與周邊地區,從北非綿延到西非一帶。


今日的國界將整個撒哈拉沙漠劃分成許多不同國家,但對圖阿雷格人而言,沙漠就是沙漠,是一片無主之地,他們自由來去,不承認各國的國界。因此各國政府視他們為走私犯,但他們認為自己只是遵從千年以來的古老貿易路線,並沒有錯,圖阿雷格人不斷與各國政府爆發衝突,也因此一直出現獨立運動。從利比亞流出的大批武器,不只是可以賣錢的商品,更成了圖阿雷格人自保,並且爭取自己權力的工具。原本就讓各國頭痛的圖阿雷格人部落,逐步升格成幾乎獨立自主的武裝團體,走私的武器更資助不少激進伊斯蘭組織,而讓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各國政府,指控爭取獨立的圖阿雷格人武裝團體也是恐怖組織,希望除之而後快。

圖阿雷格人最主要分布在馬利與尼日兩國,雙方的衝突不斷,在90年代就爆發多起叛亂事件。到了2012年,獲得大批武器的圖阿雷格人,與馬利政府軍再度爆發激戰,由於馬利的政情不穩,圖阿雷格人獲得多場勝利,勢力快速擴張,馬利北部的沙漠地區,多數落入圖阿雷格人手中。馬利政府迫不得已向法國求援,因為馬利曾經是法國殖民地,一直到1960年才獨立,但在獨立後仍跟法國有經貿與國防安全上的合作關係。當時正值反恐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伊斯蘭國在中東黎凡特地區坐大,更伺機向非洲滲透,讓歐美國家覺得有必要加以圍堵。法國於是展開藪貓行動(Operation Serval),派遣部隊前往馬利穩定情勢,多個北約國家也宣布支援法軍的行動。

法國在藪貓行動中,派遣法軍前往馬利支援。(圖片取自法國國防部網站))


法軍抵達馬利以後,成功阻止了情勢進一步惡化,在法軍的支援下,多個已經失守的關鍵城市與戰略據點,再度被馬利政府軍奪回。圖阿雷格人被迫退回到沙漠中,或是越過國界,抵達尼日、查德或茅利塔尼亞等國,以躲避追擊。馬利政府軍與法軍,也無力深入沙漠或跨越國界,徹底消滅圖阿雷格人武裝組織。由於圖阿雷格人與激進伊斯蘭組織的問題,也困擾這些沙漠周邊國家許久,於是在法國的居中主導下,決定在藪貓行動結束後,展開規模更大的巴爾赫內行動,以肅清這些武裝組織。加入這場行動的國家,包括馬利、尼日、查德、茅利塔尼亞與布吉納法索,都是法國以前的殖民地,希望能藉由法國的力量,徹底解決境內武裝組織叛亂的棘手問題。

而法國願意淌這個混水,原因也很簡單,是希望能藉反恐戰爭的名義,擴大自身在非洲的影響力。特別是這幾個法國前殖民地的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又通法語,被法國視為是可以開發的未來海外市場。法國打的如意算盤,是先協助這幾個國家穩定情勢,再順勢加強經貿關係,並以這幾國為前進基地,進一步擴大到東非與中非國家。只是天不從人願,巴爾赫內行動並不算成功,戰事變的曠日廢時,又沒有任何重大進展,而且死傷人數不斷累積,反而成為了法國的沉重包袱。到了2019年時,伊斯蘭國最後的據點被攻陷,基本上已被剿滅,向非洲滲透的威脅性大減,美國又從敘利亞撤軍,讓法國國內輿論,開始討論法國是否也應該結束在非洲的軍事行動。

最後讓法國決定中止巴爾赫內行動的原因有三個,其一是美國在2021年再度從阿富汗撤軍,並宣誓反恐戰爭已經結束,這讓法國政府面臨了巨大的民意壓力,要求檢討在非洲的軍事行動。其二是馬利在同年爆發軍事政變,新上台的政府並不願意與法國繼續進行軍事合作,甚至公開要求法軍,要在一定期限內撤出馬利。法國原本計畫先將部隊撤到尼日,以因應這樣的變局,沒想到尼日的政情一樣不穩,查得與布吉納法索都接連爆發軍事政變,新上台的政府都反對法軍繼續駐紮在當地。最後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法國覺得未來的戰略重心應該拉回歐洲,於是下定決心撤軍。甚至在法軍逐步撤離時,尼日還在2023年爆發軍事政變,讓法軍加速撤軍速度。

因為馬利政情不穩,法軍被迫在2021年率先撤離至尼日。


當最後一批法軍搭機離開尼日,整個巴爾赫內行動算是徹底失敗。這一場漫長的反恐戰爭,最後並沒有達成任何目標,參與其中的幾個國家,最後都陷入政變與混戰中。對法國來說,新的戰略目標已轉移到烏克蘭戰場上,因為就目前來看,俄羅斯全面佔領烏克蘭的可能性已經很低,就算最後俄羅斯能保住在烏東與烏南的戰果,雙方協議停戰,仍有四分之三的烏克蘭領土急需重建。而且雙方就算能簽定和平協議,烏克蘭未來一樣需要採購大批武器,以防俄羅斯再度入侵。法國國防部長已透露,有可能會讓法國軍事公司到烏克蘭設廠,以就近提供彈藥援助。而不論是參與重建的法國民間公司,或是生產彈藥的法國軍事公司,都需要法軍的保護,這大概也是馬克宏態度會突然轉變,考慮出兵烏克蘭的原因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