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對時

《土星時間》蔣亞妮。印刻,2024。

《土星時間》蔣亞妮。印刻,2024。

那時我才明白,比起無用的文學,活在對寫者、對寫作的敵意中,或許才是一種巨大的逆境。在付出努力與公平之外的所有交換,都是勒索與傷害,好比假裝拿著幸福交換寫作,這樣的交換即使成立,都是不幸福的。

有一路散文是我特別喜歡,每讀一句就自動在腦海裡生成一大段落的回應,激起無盡的話語那類,比方《步行書》或是《與死者協商》、《勘誤表》、《這是水》、《關於衰老這件事》,它們不是解答之書,反而是問題之書。

《土星時間》也是問題之書,近期的睡前讀物,它讓我想起還在台北上班通勤時,坐在位子上讀喜愛的散文集,總是過了站,忘記下車的日子。其實也不是真的不知覺地坐過站,或許有意與無意成分一半一半,那一半的故意可能是心裡渴望著時間被校準回原本1x甚至更慢的速率。遲滯的時間,於此刻這張底片上顯影。老話說看到星星是看到幾萬年前的光,寫散文的人都知道這個奧秘,我其實比較喜歡說散文是浪漫的落後指標,而我們都在等待現實的長鞭效應,不知道那個什麼何時會來,給我巨大的衝擊。

能讀到這種對時的文字有無比感激。

在讀《土星時間》的時候我頻頻想到那些寫過的,以為給了某段時間一個暫時的解釋,也知道只是暫時的,「那個什麼」會再席捲而來,但真正降臨時又讓自己再一度面臨審判:那答案夠好嗎?

寫散文其實令人喪氣,不僅是文類上被降階,更讓我感到難堪的是符號的能指會回過頭來指責、動搖、試圖改變我的所指,事實上它們並不在同一個語境裡。我曾試圖滿足所有被我寫到的人事物,但你也知道這種想要世界和平般的願望終究徒勞,多麼像一個人原想在自己的世界裡扮演自我的救世主,卻在眾人面前演成了跳樑小丑,什麼都不是,試圖討好但誰也沒真正被討好,只能淪為阿多諾所說的反審美化:本來該是凝結真實,將物質遠遠隔離於精神世界外的藝術,反而讓人可以伸手進你的作品裡指手畫腳起來,變成現實世界一種交換的物質。比方你的稿費,你的貼文案讚數,你的聲量流量,最令人厭惡的,是你與你周遭之間的關係,亦然由你筆下的他們作為一種交換。

所以決定不寫,除了因為寫不出新的樣子,除了懷疑自己每個暫時的答案都如此淺薄而我仍在等待離此刻更久遠的遲覆的新解(甚至,我懷疑在有生之年看不到最佳解),然而最終,自己苦心造詣的答案,也會因為它成了「散文」,變得不純粹。

脫離睡前的土星時間,偶爾我會收到出版社寄來的贈書,讀到一些很新的散文,比方寫校園家族童年,那種新是寫作者的初試啼聲,有一種不知道周遭蛇蟒猛禽環伺的勇敢,對世界發出一點聲音,不夠美妙但嘹亮。

我曾有過那樣的聲音。令人喪氣的是,悔其少作,其實是一種近鄉情怯的奢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