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或許是敘事問題

2024/03/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外出偷馬》佩爾.派特森,寶瓶文化,2008。

《外出偷馬》佩爾.派特森,寶瓶文化,2008。

「你只不過是許許多多人裡面的一個而已。」她坐起來,赤裸又沉重,是我熟悉的樣子,她的樣子令我厭惡到了極點也害怕到了極點,我大吼:「休想,我不是。」接著我開始啜泣,因為我知道這一天會來臨,我發現這世上令我最害怕的就是作為馬格利特畫中的那個男人,在鏡子裡他一次又一次的,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後腦袋。

人生如小說,都是一種敘事問題。

年前接到邀請在書展時與馭博談他的短篇小說集《愛是失守的煞車》,知道他提過無數次《外出偷馬》這本小說之餘自己的意義。得說《外出偷馬》是需要耐心閱讀的作品,小說的寫作形式穿插在敘事者傳德的青少年時期與老年時期,間隔五十年的記憶與現實的對比、炎夏與寒冬、光亮與黑暗的對比,且傳德進入記憶的敘寫都是由現實的觸發,閱讀時難免感到時序跳躍,且回憶甚至是以倒敘的方式從看似最嚴重的槍殺意外開始,一步步往前推演至傳德在青少年時期所發生的一切,讀者才能揭開何以敘事者得用這樣迂迴的方式才能完整說出自己在那些崩跌的家族回憶中所參與的片段。

好友約拿因為忘記取出子彈見間導致自己的雙胞胎弟弟殺了另外一個弟弟,葬禮後遂因自責離家,出海工作;參與反抗軍秘密組織的父親與好友的母親外遇,可偏偏自己也對好友母親有微妙情愫;然而身為兒子,傳德也對父親有崇拜之情,時常想在父親跟前證明自己的存在。十五歲之前的青春像炎夏,躁動、勃發、陽光盛烈,也留下黑影。傳德是否也是一個「不可信賴的敘事者」(unreliable narrator)?在這些敘事中,傳德不像是任何一條故事線的主角,比較像是參與其中又不得不出場的配角,在每一個記憶的畫框之中都只是個後腦杓般的存在:好友和父親前後離開(父親離開時還留下少得可憐的伐木工錢),替傳德的成長留下謎團,直到他人重述當年父親加入組織的事件後,記憶才又重新被覆寫,父親之於自己的意義又有了新面貌。

這麼說來傳德或許未必「刻意隱瞞」,只是「不曾全盤了解」。小說或許早在老年傳德回鄉獨居小鎮上時對自己所說:

當你把一些事情說給人聽,一般人都會喜歡,而且會用節制適當的態度、溫和親切的語氣面對你,他們會認為很知道你了——但其實不是,他們知道的是「關於」你的事,他們只認識到事情,不是情感,不是你對事情的看法,不是你怎麼清過,不是你怎麼改變,要做多少決定才變成你現在的樣貌。他們所做的是把他們自己的感情、看法和假設填進去,組合成一個跟你幾乎沒有一點關係的人生,幫你解套。沒有人可以碰觸你,除非你自己給他們機會;你只要保持禮貌和微笑,不要讓那些偏激的想法近你的身,因為不管你再怎麼不舒服他們還是會談論你,這是無可避免,換成是你同樣也會這麼做。

這麼說來,也許這一段話也是在說自己:自己如何看待父親、倖存的雙胞胎之一如何看待自己犯下無心之失的大哥。傳德一直都是那個「穿金褲的」幸運的孩子,遭禍不曾直接降臨在他身上,間接被他看見生命的殘酷。然而那段渾濛不明的青春時光卻給了他後來生存的力量,但,那也是在他重塑/重述記憶之後,才真正留存的,父親的遺產。



    50會員
    66內容數
    正職是家庭主婦,不專業書評,不專業作者。 座右銘是「喜歡吃白肉魚壽司的人,是謙虛的人」。 大家都愛紅肉魚,而我盡力嘗出白肉魚的花香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