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什麼人養什麼鳥(一)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一、養敵人作樁腳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分兵部署,安排了趙雲、張飛駐守要塞,連糜竹、糜芳、劉封等次要將領也作了安排,獨獨對在場的關公不理不睬;眼看各人皆有要公,這下關公按耐不住,乃高聲對孔明說:

    「關某自隨兄長征戰許多年來,未嘗落後。今日逢大敵,軍師卻不委用,此是何意?」

    孔明笑曰:

    「雲長勿怪。某本欲煩足下把守一個最緊要的隘口,怎奈有些礙處,不敢教去。」

    雲長曰:「有何違礙?願即見諭。」

    孔明曰:

    「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當有以報之。今日操兵敗,必走華容道。若令足下去時,必然放他過去,因此不敢教去。」

    雲長曰:「軍師好多心!當日曹操果是重待某,某已斬顏良、誅文醜、解白馬之圍,報過他了。今日撞見,豈有輕放?」

    孔明曰:「倘若放了時,卻如何?」

    雲長曰:「願依軍法。」

    孔明曰:「如此,立下軍令。」

    雲長便與了軍令狀。

    雲長曰:「若曹操不從那條路上來,如何?」

    孔明曰:「我亦與你軍令狀。」

    雲長大喜。待關公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並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之後,劉備則頗不放心地對孔明說:

    「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

    孔明曰:

    「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雲長做了,亦是美事。」

    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事實是,華容道上關公果真堵到了曹操,也果真放了曹操,後世人每以「諸葛亮智算華容」乃是一舉兩得之計:一則,讓關公還了曹操人情;同時對孔明不甚服氣的關公此後一洗驕矜之氣,對孔明心悅誠服——其實,這「兩得」只是孔明先生此一舉的邊際利益而已,翻開「隆中對」可以發現:天下三分乃是孔明未出隆中之前的既定策略——此一對策並載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應屬可信之史料,隆中對言:

    「(曹)操: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若跨有荊、益,保其嚴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

    此乃諸葛亮未出隆中時向劉備所提之建國方略,此一方略明定「聯吳抗曹」,天下三分之階段性規劃。

    此一對策恐非孔明先生的獨立思考,亦當是前有所本,應是脫胎於韓信向劉邦所提之「漢中策」,這兩個「對策」俱是掌握中國中原地區的自然地理形勢及人文效應所做天下大勢的策略規劃,並俱以巴蜀漢中為進攻退守的戰略根據地——先總統 蔣公以四川為抗日根據地或亦是師法此兩對策;對照「隆中對」暨赤壁戰後各國爭戰的形勢,史家對赤壁之戰的定論,「赤壁之戰奠定天下三分的情勢!」可以發現,華容道是諸葛亮留給曹操的一條生路,只是不願意做得太明目張膽;再說,讓曹操逃得太順利,反而小視劉、吳,以為南方無人才,所以讓關公去守罷了——試觀當時的天下大勢,倘若赤壁之戰就把曹操給斃了,劉備的前途恐怕也會灰飛湮滅。以劉備當時的實力豈能吞下曹操所留下的江山?所以,曹操完蛋,劉備的赤壁之戰大有可能是白忙一場;大好天下即便是孫權不能盡吞,也是如曹操所說,「當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的群雄割據局面;孫權豈肯將荊州借給劉備?桃園兄弟哪裡還會有機會西入巴蜀?

    實在來說,諸葛孔明也頗知「厚黑學」三昧:有些事是只能作不能說的。就拿「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至於所謂「夜觀乾象,曹賊未合身亡」這句話,套句鞏莉在「秋菊打官司」這部電影中的台詞,不過是「給個說法」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