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2023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口碑甚好的港產片《年少日記 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 》引起我的注意。看了預告片後決定入場支持。畢竟再怎麼好口碑的電影,投資者還是要看票房來決定要不要投資這類型的電影。好東西,需要用錢來支持。我很樂意把錢花在值得的人、事上。

難得的是,這部片子有在馬來西亞上映(港片就要聽粵語,你懂的)。我其實不能理解為什麼港片要配音成中文,大多數的韓片或者日片卻是原音。更甚為什麼大家不為好萊塢、寶萊塢的電影配中文啊?無論是哪一種語言的電影,還是原先的才對味!除非這是一部動畫片。尤其喜歡粵語配音的動畫片,比較盞鬼(得意)!

寫到這裡,我想看倌們大概可以理解到我是一個喜歡看(聽)粵語的人。從小看港片長大,對於這幾年不只是香港,而是全球的電影界青黃不接的情形(上有演員、導演,下有編劇、監製),其實有點擔心,擔心以後沒有好的片子可以看,對我而言這會間接影響觀眾的品味,乃至思考能力。所以,當《年少日記》得到大家的追捧,我這個看電影長大的孩子,抱著好奇心看了預告片後,就決定一定要去電影院看!

一個人坐在戲院裡,除了幾對情侶,一兩位單身女性(我是其中一位),我還蠻驚訝單身男性多一些。看看左手的不遠處坐著一名男子,再看我右手隔壁再隔壁正斯文入座的成年男子。這感覺有點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想和我一樣看看會不會被電影給感動到掉淚呢?還是,我們想要通過電影來回顧一下自己的童年?

電影進行到快一半,我沒有哭——往日覺得沒有被演員或導演給弄哭是很開心的事情,會覺得自己好厲害——《年少日記》的前半段看得我心裡有種難以言喻的沈重。那種窒息感,讓我想起我的小學同學,珍妮。在我眼裡,他的成績是頂呱呱的。能夠考到九十多分的成績真的好棒。但是他卻笑不出來。為什麼?“因為這個不是一百分。” 珍妮說。

我的成績七十多分,他九十有六。我覺得自己還不錯,但他覺得自己可以拿滿分。這樣的差別,顯然是來自於母親對自己小孩的要求。我媽很簡單,他常常對我們說:“只要你們健康快樂地長大就好。長大後不做犯法的事情,那就夠了。”

小時候,表弟妹一到考試期間就會被姑姑安排回房間念書、做習題,我和老弟則是坐在沙發前和媽媽看完每天七點的連續劇後才k書。婆婆曾經說我:“你們不是要考試了嗎?怎麼還在看電視啊?” 可我覺得上吊也要呼吸最後一口新鮮空氣嘛。故,家有嚴格老媽的朋友仔總是很羨慕我,說我有個好媽媽。因為如果他們拿不到滿分或少過九十分,回家就會被藤條伺候。所以坦白說,我看《年少日記》,看到的是我朋友們的影子。

由鄭中基飾演的嚴父,在我看來,是存在的。雖然我媽不會因為我成績不好而打我,但那些年同學們向我訴苦時說的一些事,當時的我聽了覺得不可思議,如今回想,我心疼小時候的他們,同時很開心我們平安的長大成人。

電影來到中段,由韋羅莎飾演的母親,對著鄭有傑(傑仔,黃梓樂飾)說:“如果我離婚,那都是因為你。” 黃梓樂出色的演技瞬間讓我哭爆。我想爆哭最主要的原因是從電影的前半段開始就已經不斷地累積難過的情緒。總是說 “對不起” 的傑仔讓我覺得好難過。我知道孩子學習聰明、考試成績高分、會樂器等等,的確會讓父母覺得安慰又驕傲。但是,一個懂得禮貌又貼心的孩子難道不可貴嗎?

每一次傑仔說一句對不起,我就多一份不捨得。我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理解傑仔的心情。他不是故意的,他也很想要滿足父母親對自己的期待,但是再怎麼努力卻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他更擔心的不是被打,而是父母親對自己失望,最後絕望。更怕如果父母離婚,那是因為他造成的。如果這個家,沒有了自己,那會不會更加的美好呢?

雖然我還不是為人父母,但我想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愛的成分多少,以及愛的方式。我相信爸爸其實是疼愛孩子,只是他用了不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又或者,他過分把自己的想要套在孩子身上,而忘記了用兒子期待、想要的方式來關愛自己。

作為觀眾的我們宛如開了上帝視角,有些人會不明白為人父母怎麼能這樣對待孩子呢?可我們就是那個年代成長的孩子,打是疼,罵是愛的年代。現在資訊發達,甚至還有很多育兒書、育兒班可以上。我們把西方的那套 “愛的教育” 當成教條。如今的家長是不能打罵孩子的。你若試試看,那可能會坐牢。加上如今的家庭選擇只生一胎或二胎,所以現在的孩子寶貝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打得下手呢?

但就算有沒有育兒書,有哪個大人生下來就懂得做人父母呢?大家都是邊做邊學,邊學邊做。當了父母後,要照顧孩子的同時,也得繼續工作,經營和朋友、父母、另一半的關係等等。更不說生活上的一些瑣事也要處理,情緒把控的能力一定要在。

雖然我父母從來不會給我課業壓力,但看著傑仔,我宛如看到小時候的那個自己。因為人際關係,我曾經不理解這個社會,也覺得身邊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為什麼?我小時候常問老天:“為什麼?為什麼沒有人可以明白我?就連生我的母親都好像不能理解我?我為什麼我常被誤會呢?我要如何做才不會被人誤解?”

作為長女,我只能和自己的 imaginary friend 說話。我能夠訴說的對象是大腦想出來的那個朋友、知己、導師,集多重身分的那個 ‘人’。(這也是為什麼我看《inside out》看到 bing bong 死掉的時候,在戲院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原因。)

忘了從哪一幕開始,我開始掉淚了。不知道是心疼10歲的傑仔那麼懂事卻還是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還是想起了離開就不再回來的朋友。就好像電影的一句對白,我好想要告訴對方:「我可能未必幫到你,但我可以陪著你。」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偶爾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你。我會想,如果那時候的我接得住你,我們現在應該還是會約出來吃東西、喝酒聊天吧。然後我會聽你說心事,聽你說自己的戀愛史或是工作上遇到的鳥人鳥事。也會聽到你說從前認識的那班朋友,和你現在的感情到底如何了。過後你會邀請我到你家吃你做的飯菜。而我也會要你和我去爬山、做運動!我會嘮叨你因為你的不良生活習慣和方式最教我擔心不已。

我承認,那種接不住對方的感覺,曾讓自己深陷於無限自責的循環中。自責為何沒早早察覺朋友的異樣,會不會只要我多說些什麼、多做了什麼,遺憾就不會發生呢?

從來沒說出口但必須坦承,我並不是從小就是樂觀的人,曾和傑仔有這樣的想法——

「我唔係咩重要嘅人,好快唔會有人記得⋯⋯(我不是什麼重要的人,很快會被人遺忘⋯⋯)」

好慶幸,我有愛惜自己的家人和懂得安慰我的朋友(所以傑仔的處境,我好似明白。當身邊真的沒有一個可以好好和自己說話、明白自己的人出現⋯⋯大多都是撐不下去。)出現,那時的我雖然還是憤世嫉俗,很想離開這個讓人窒息的世界,但內心有股聲音不斷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撐下去,你可以的!

我知道當我們陷入憂鬱的處境時,我們是沒辦法想開心就開心,因為這是我們的情緒生病了。就好像我們沒辦法叫自己不要流鼻涕一樣。能做的是儘量不壓抑自己情緒,同理,有鼻涕就要把鼻涕給清出來。

憂鬱不是一種選擇,但是,輕生,是不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回過頭看,對我來說,輕生不是一個選擇。

我不會說什麼有勇氣選擇這條路,為什麼沒有勇氣活下來;也不會要你想一下身邊人的感受等等。只想讓你知道,越有挑戰的遊戲,代表你戰勝後會越強!我們不可以退出遊戲,我們只能完成挑戰。如果自行退出遊戲,下一輪還是得繼續玩。

同時也奉勸各位做人父母,當孩子想要見心裡醫生(或精神科醫生),與其大笑那是給精神有問題的人看,不如好好和孩子們溝通吧。(這句話來自電影對白。整部電影都好正,節奏明快,對白發人深省。)

聽著我身邊的男性觀眾哭得一把鼻涕 一把眼淚(大家的鼻涕聲不停),我不知道他想起了什麼。或許是爸爸說:“我已經記不起傑仔的臉,只記得他一直說對不起。”、或許他想起過去的往事。。。。。

無論如何,我想我們都會很感謝那時的自己挺了過來。很好,我們都、撐、住、了。

我想這是一部每個人都需要看的電影,值得深思的好作品,miRate: 8/10

avatar-img
64會員
296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米 Em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一切都是我的甜蜜幻想,人生哪有那麼簡單?
事實是,i was (am) crazy (maybe)。
再見,就是希望下次可以再次遇見。所以我的標題不放 ‘再見’,我選擇了 ‘bye bye’。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健康平安來到這個年齡。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一切都是我的甜蜜幻想,人生哪有那麼簡單?
事實是,i was (am) crazy (maybe)。
再見,就是希望下次可以再次遇見。所以我的標題不放 ‘再見’,我選擇了 ‘bye bye’。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健康平安來到這個年齡。
從工作模式、飲食模式再到看清一些人事物。 我想疫情的到來是必然要發生的。沒有這件事,不會有後面接二連三的事發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驀然回首》。 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好作品,但是電影要看,原作漫畫更要看。 搞不好你會跟我一樣,比較喜歡原作漫畫,而非電影。 電影確實有表現出漫畫的場景,但是我並不是很喜歡電影表現故事的節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UhxA_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說起來,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看的,動畫也是,不過前一陣子陪太太重看一次,想說來寫一點東西好了。 話說在前頭,新海誠的畫面我一向給予極高評價,但故事我真的不行…… 我是說,如果我年輕個三十歲或許會喜歡吧!但現在看來簡直到處都在無病呻吟。 當然,那種年輕人的苦悶我也不是沒有體會過,畢竟台灣的升學主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復活節假期前揀了看港產片《填詞L》,正式代表着今年跳過了及放棄三套港產賀歲片了。本來在三月中還想過揀其中一套看看,叫做揍一下熱鬧及支持一下港產片,而這段時期三齣賀歲片仍有排期在戲院上映,只不過反覆再看看影評,並且思考究竟我進入戲院有什麼期望,最終還是卻步⋯⋯
Thumbnail
雖然《年少日記》不是主打催淚感人,但我喜歡這套電影的原因很emotional;只要有一個地方觸動了你、有一個角色你能代入,就會好像我一樣喊足半場(&沒有勇氣二刷)……(泣)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當初真的純粹為了支持港產片(尤其是小品類型)而入場觀看《4拍4家族》,但又真的挺好看www (下有微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2023年回顧】幾年前開始記錄看過的書與電影,後來把它當成習慣。在每年最後一日回顧整年的筆記,其實很有趣。總是有那麼幾部電影,即使超級冷門,卻會重重撞擊內心。總會重複租借某些小說,因為想多回味幾次。今年又多了影集與動漫的追逐,沒想到這禮拜全部完結,只能苦等第二季與第三季。啊,這就是人生吧。歲末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驀然回首》。 這是一部很值得去看的好作品,但是電影要看,原作漫畫更要看。 搞不好你會跟我一樣,比較喜歡原作漫畫,而非電影。 電影確實有表現出漫畫的場景,但是我並不是很喜歡電影表現故事的節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gUhxA_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說起來,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看的,動畫也是,不過前一陣子陪太太重看一次,想說來寫一點東西好了。 話說在前頭,新海誠的畫面我一向給予極高評價,但故事我真的不行…… 我是說,如果我年輕個三十歲或許會喜歡吧!但現在看來簡直到處都在無病呻吟。 當然,那種年輕人的苦悶我也不是沒有體會過,畢竟台灣的升學主
Thumbnail
感謝紀錄片影展的試片邀請,提前觀賞到「檔案變形記」單元短片輯,其中以《九龍東往事》最深得我心,也是初選顧問文睿與影展統籌婉伶「六大必看片單」的重疊作品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些創作者們重構檔案與重新詮釋故事的能力都讓我讚嘆,生動地呼喚著我進入這一陌生場域,對我來說是觀影體驗上的解放,看得有夠舒壓。 ▂▂
復活節假期前揀了看港產片《填詞L》,正式代表着今年跳過了及放棄三套港產賀歲片了。本來在三月中還想過揀其中一套看看,叫做揍一下熱鬧及支持一下港產片,而這段時期三齣賀歲片仍有排期在戲院上映,只不過反覆再看看影評,並且思考究竟我進入戲院有什麼期望,最終還是卻步⋯⋯
Thumbnail
雖然《年少日記》不是主打催淚感人,但我喜歡這套電影的原因很emotional;只要有一個地方觸動了你、有一個角色你能代入,就會好像我一樣喊足半場(&沒有勇氣二刷)……(泣) (下有劇透)
Thumbnail
當初真的純粹為了支持港產片(尤其是小品類型)而入場觀看《4拍4家族》,但又真的挺好看www (下有微劇透)
Thumbnail
我本來就愛看電影。電影彷彿是另個世界,讓人可以隨著銀幕上的角色一同喜怒哀樂,演員、聲光、故事、剪輯、特效,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不同的手法、多變的題材、濃縮的故事,短短2小時的體驗,有時離開電影院後,仍舊念念不忘、甚至跟朋友討論上好幾個月。
【2023年回顧】幾年前開始記錄看過的書與電影,後來把它當成習慣。在每年最後一日回顧整年的筆記,其實很有趣。總是有那麼幾部電影,即使超級冷門,卻會重重撞擊內心。總會重複租借某些小說,因為想多回味幾次。今年又多了影集與動漫的追逐,沒想到這禮拜全部完結,只能苦等第二季與第三季。啊,這就是人生吧。歲末